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问世以来,肯定它的多是从作品的思想倾向着眼,认为对社会,对官场有所暴露,至于女主人公傅彩云这一形象,似皆有意回避;否定该书的,则抓住傅彩云不放,片面非难,不作具体分析。如胡适认为“此种社会写实小说实为无耻诲淫之书。”周作人说它是“民间小说中低级的东西”(均见《孽海花资料》)。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方法阐释了《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作者认为这部小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通过主人公形象揭橥了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原型母题:即桀骜不驯,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和造福人类,不畏艰险的勇敢探索精神。两者是具有深刻内在涵义的有机神话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3.
齐剑英 《理论界》2005,(10):171-172
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项链”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是众多读者争论的焦点。重读《项链》可以发现,玛蒂尔德是一位有着很高的审美能力,具有坚韧毅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正> 1 《离骚》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一直没有正确的解释。第一种,认为主人公就是屈原自身。这是传统的看法,把《离骚》看作诗人的自传式作品,认为所写的是“真的事实”,“表达了屈子一生的经历”,把主人公当作一个历史人物。这种看法,文史不分,把艺术形象与历史人物混同起来了。第二种,认为主人公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是新起的看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郭沫若先生。《离骚》中的具体事物,郭先生  相似文献   

5.
阿瑟·米勒创作的《推销员之死》一剧通过主人公威利·洛曼一生追逐"美国梦"的实现到幻想的破灭,成功地塑造出一位美国普通推销员的悲剧一生。本文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家庭成员以及社会经济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充分展示出"美国梦"这一神话的幻灭。折射出他盲目追求美国梦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他个人和家庭关系的一出悲剧,更是一出美国现代社会和美国社会中所有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运用义素分析方法对鲁迅《伤逝》中主人公涓生的名字进行分析,由此发现了涓生形象的四个方面:末人、超人、道德家、忏悔者.这四个方面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因此,涓生其实是鲁迅自己的精神写照,而鲁迅对自己的婚姻、家庭与爱情的思考和艰难选择是建构涓生形象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7.
《印典娜》是乔治·桑的成名作,作品中人物形象与其作者自身形象之间的相似与相异,具有可比较的价值和启迪性。主人公印典娜的内心和作为都明显地带有作者乔治·桑的印迹。乔治·桑的创作实践可谓“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印典娜》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女性为主角,以女心的意识和独特的敏感性来探讨妇女问题,表现妇女的内心世界。其问世本身即标志着法兰西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8.
郭艳玲 《理论界》2007,(8):212-213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通过一个孤女一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也反映了妇女摆脱男子的压迫和歧视的要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本文以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分析为主线,阐述了简·爱人格魅力的内涵所在,探究了其人格形成的根源,并指出了简·爱人格魅力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杨绛小说《洗澡》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绛小说《洗澡》中的女主角姚宓是杨绛小说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智慧、品格和内涵,但由于形势的复杂,她只能着“隐身衣”泯然于人海中,这正是姚宓的悲剧意蕴所在。她和母亲姚太太相互映照,在文本中卓然不群,表现了作者的女性立场。其他几位女性分别与姚宓形成映衬对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洪珉 《殷都学刊》2001,(2):86-90
评价长篇小说<花开花落>的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艺术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在言行描写中塑造人物,在烘云托月中塑造人物.论述该人物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有拯国救民的远大抱负,但是因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们屡遭挫败,在理想破灭后,他们逐渐沉沦。忧郁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特征,表现为孤独意识和自伤自悼;其忧郁、感伤包含着很多焦虑的成分;由于长期的焦虑导致绝望;绝望至极,就会走向自弃。忧郁、焦虑、绝望和自弃共同构成郁达夫小说的沉沦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继娥 《理论界》2006,(5):174-175
本文以小说《沉论》、《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例,分析郁达夫前后期小说创作之三大变化:从题材看,经历了从“性的苦闷”到“生的苦闷”的变化;从人物形象看,经历了从“知识分子”到“下层劳苦大众”的变化;从结构看,经历了从“散文化结构”到“完整情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材料的组织,人物语言的运用,人物外貌神情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戏剧性情节的使用,奇闻轶事的写入等几方面简要论述了《史记》的小说因素。认为《史记》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富有文学性,其中运用了许多后世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维多利亚时代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萨拉以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为其主要特征.本文结合福尔斯的生存观和文学观,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等级制度、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以及虚伪的道德价值观入手,分析了将萨拉逼入绝境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萨拉为了保持特性、实现自我而采取的生存策略和抗争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 艾青说过:“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使它崇高与完整”。诗歌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以社会心理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人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来概括时代愿望与要求。这种艺术特性,决定了诗歌以塑造典型的抒情主人公为使命:它主要不是描绘具体的现实生活画面,而是着力抒写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我感受。自由的想象、浓烈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形成了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人在创作中并不追求具体的情节结构,而是努力把笔触伸向自己的内心,以富于韵律的语言来传达情绪的内在节奏,以感觉意象的组合来展现具体的情致与心境——这就形成了以意境为核心的抒情主人公典型化的表现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秀娟 《南方论刊》2010,(3):95-95,99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多有救国救民的抱负,但是因为社会的腐败,他们屡遭挫败理想幻灭,逐渐沉沦自暴自弃。忧郁沉沦是他们最主要的精神特质,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绝望和自弃,孤独意识和自伤自悼阶梯式构成郁达夫小说的沉沦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10):187-192
于斯曼的长篇小说《逆流》(又译《逆天》)被称为19世纪末颓废派文学的圣经。其主人公德泽森特是一个被好奇心驱使着的反自然的现代人、一个唯美的感官主义者、一个清醒的悲观主义者、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文化精英。这几种身份特质,预示着他将成为一个在世俗生存中丧失行动欲望、崇尚精神性体验而非生理性欲求的现代语境中的颓废英雄。  相似文献   

18.
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小说自有它的“叙事伦理”.在实践的层面,本文以《沉沦》为个案,以“体验诗学”为基点,辨析其中的情色、死亡、忏悔书写所蕴含的诗学与伦理问题,以此讨论“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而情色、死、爱、出路等正是人生与艺术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问世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特别是他在<边城>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翠翠,这一盈盈动人的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但翠翠那古朴的爱情故事却蕴涵着无奈的命运感伤,并唱出一曲异化民族风俗下的爱情悲歌.作家在她身上寄予了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思索,和湘西现实与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以一首《雨巷》而蜚声文坛 ,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其诗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别具特色 ,体现了丰富的、多侧面的特点。本文力图从落寞者、痴情者、寻梦者、爱国者、守护者五个方面对戴望舒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