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巧构形似”由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变成一种艺术风尚而被人们所追奉,也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即将形成,“形似体”正是这一风格特点的理论概说。与“元嘉体”的表述相比较,“形似体”非常明确地抓住了元嘉三大家诗歌特别是山水诗所共同具有的一个艺术特点,即“巧构形似”。因此,“形似体”可以作为“元嘉体”的一个补充,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元嘉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  相似文献   

2.
艺术生产具有物质生产的性质,是一种具有加工性、物化性和商品性的实践活动,但艺术生产又是一种追求审美价值的实践行为,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中,无论是作为“生产”的艺术,还是作为“艺术”的生产,“艺术”和“生产”密不可分,体现出马克思把艺术的认识性、精神性和实践性、商品性相结合,使得艺术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具有二重性质。  相似文献   

3.
金玉 《延边大学学报》2005,38(4):120-123
朝鲜族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形体来表现感情、性格和色彩,具有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表达形式。朝鲜族舞蹈所体现的直发力和传导力、“形”与“力”、“力”与“力”、“形”与“形”的关系是朝鲜族舞蹈风格表现形式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流变型”艺术创造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造成“流变型”艺术变体的原因有三:心理上的“回归”、艺术上的“认同”和政治责任的回避.“流变型”艺术使“原始型”作品的内在意蕴得到了升华,它具有多元审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艺概》“寄言”说艺术风格论的“寄厚于轻”之论,追求的是艺术对于生活的反映既执著又超脱,笔致既绵密又疏略的理想境界。刘熙载将两宋苏、辛、周、吴、姜、张各色创作尽收眼底,本朝阳羡、浙西、常州三支词派汇合胸中,立足当代,总结历史,折中群言,而自成其于实求空,并向雄劲刚健倾斜的风格理论。其立论以词为主,意义却超出词学领域。厚清,结实,空灵,雄健,虚浑  相似文献   

7.
孙犁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荷花淀》作为最具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的代表,无论是题材的选择,意境的描摹还是结构的勾勒,无不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沉淀着不尽的艺术魅力。可以说,《荷花淀》作为“荷花淀派”的典范之作,正是对作家孙犁“大道低回,大味必淡”人生哲学的极致书写。  相似文献   

8.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人物、时空、情境。“假定”可谓是戏剧艺术的本质属性。它的艺术张力则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中所居有的特殊结构.而戏剧“假定性”艺术的接受障碍则主要表现为:知识障碍和审美障碍。  相似文献   

9.
当“巧构形似”由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变成一种艺术风尚而被人们所追奉,也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即将形成,“形似体”正是这一风格特点的理论概说,与“元嘉体”这一表述相比较,用它来指称元嘉诗歌的时代特点似乎更为切实和准确,因为它抓住了元嘉三大家诗歌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巧构形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  相似文献   

10.
简论海明威的“冰山”风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是作家的一种艺术追求,一种艺术境界。它力图实现作品更大的思想容量,使作品具有底蕴和充满力度。“冰山”风格的形成,得力于海明威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思想储蓄,得力于严谨的创作态度,得力于作家对文字简约的刻意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真实表现,并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饮酒诗,论证了二者在思想主旨和艺术特质上的不同所在,并以此发掘出中西诗人在文化心理结构上的深层差异。文章认为,同是饮酒诗,在中国,因文人的隐士思想根深蒂固,表现为一种“酒仙”精神,其风格冲淡、平和;在西方,则因诗人具有追求肉体或精神“沉醉”之渊源,表现为一种“酒神”精神,其风格高张、狂放。  相似文献   

12.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一种政治行政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拉祜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从属性、分散性,交融性。“改土归流”是封建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变革,拉祜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对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一是促进了其经济形态的变革;二是引发了其政治制度的变革;三是引起了其社会基础制度的变革。从发展的眼光看,“改土归流”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同时也伴随着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民族歧视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赤峰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一百多年前,赤峰地区流传一种古老的音乐,由于它最初是以10种乐器轮番演奏各种曲牌,故民间称其为“十番”。但在流传过程中,赤峰“十番”曾一度失传,直至1983年,这一古乐被重新发掘,并被正式命名为“赤峰雅乐”。经过对词曲风格、演奏形式、演奏成员、使用乐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知,赤峰雅乐源于赤峰“十番”。  相似文献   

14.
钢琴演奏需要具备一定的“风格意识”或称“风格感”。“风格”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如可以用时代风格、作曲家风格、体裁风格、乐器风格等四个维度来加以阐释。在较为具体的、可量化的层面上对“风格感”这一术语的含义加以把握,对钢琴演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技巧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生命力十分旺盛的艺术形式在英国的成熟是以亚斯菲尔德的出现为标志的。曼斯菲尔德在创作形式上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成功地熔于一炉,发展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洋溢着诗意的风格.扩大了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把短篇小说的审美意识带给了读者。她一直被誉为短篇小说“风格大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背景、旗手与骨干、词论与风格以及流衍与影响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临桂词派”的文学地位和艺术特色。指出该词派领导人物王鹏运创造的“反侵略文学”和况周颐的“重、拙、大”等词论,对后世词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风格”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概念,但它在走向成熟和普及的理论的旅途中变得僵化、凝固,与当代艺术实践和后现代艺术理论渐行渐远。美国文艺理论家爱德华·萨义德提出的“晚期风格”概念以艺术家和时代的“晚期”为研究重心,从而为风格理论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因此,廓清“晚期风格”的概念内涵和实践意义,不仅对阐释萨义德晚期思想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而且对国内外艺术批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诗”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和内涵的概念 ,它空前的反叛性使得人们对于它与传统的关系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它的称谓乃是一种基于中国新诗史的自我定位 ,而其诗学观念与艺术探险更是完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英雄———个人”的历程。在美学风格上 ,它的冷静客观、整体呈现及对于语感的强调 ,也为中国新诗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质素  相似文献   

19.
误会原是小说、影视和戏剧作品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互相产生误会,构成矛盾冲突,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并运用这种手法.因为,“误会”中饱含着一种有效的“激活机制”.语文教学中“误会”法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艺术地设计出教学中的“误会点”,在恰当的时机运用,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会”,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展开讨论、争辩,甚至于研究,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进而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形成当代中国文艺“异体合成”美学风格的背景和基础.多元的经济发展格局必然带来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也为多元的文学艺术现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使主旋律由中心而边缘化.精英、严肃文艺与大众、通俗文艺处于激烈的抗争、对峙之中.当代文学艺术的国际交往与交流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对话语境中形成的,因此,中国文艺寻求独立禀赋的美学风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