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语料统计方法,探讨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中各类副词的分布状况与使用频率问题;通过对不同类副词在不同类被动小句中的分布规律与特点,深入探讨不同类被动小句的句式义,从而为今后深入探讨被动小句的类奠定基础。经过研究发现:被动句式中,被把小句对修饰语的语义要求最低,其次是被字小句和被给小句,最后是被所小句。 相似文献
2.
朱英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9):340-342
本文意在审视汉语被动句式发生、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其研究方法是对汉语被动句中用以表被动意义的“见”、“于”、“为”、“被”等几个用作被动句形式标志的词语从语法语义功能方面进行考察,既有纵向的思索,又有横向的比较。其结论是:现代汉语中的“被”字之所以能成为被动句最典型的形式标志,是在汉语被动表示法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在词义系统内部的竞争、筛选、淘汰过程中最终胜出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词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京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1)
"被"字在现代汉语被动句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被"字的词性,学者们观点很不一致,目前主要有介词说、动词说、次/副/助动词说、助词说和双重词性说.本文综述了各家之说,认为相比而言,双重词性说比较合理,但仍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因而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的词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夏文红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152-155
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角度探讨动词have与be在小句中所充当的功能.通过对have与be的分析,认为:韩礼德的功能语法认为在小句中限定词充当限定成分,但have与be是用法比较复杂的两个词,它们不仅具有限定词的功能,而且具有动词的功能,因此在分析时应区别对待,把只有一个have或be的某种形式的动词词组分析为限定成分与述语的融合更易操作,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商艳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4-186
"被"字连动句中的动词排列次序总体上是遵循时间顺序的。典型"被"字连动句中动词的排列次序依次是获得动作词、一般处置动词、转态处置动词。获得动作内部也有一个次序问题。非典型"被"字连动句中的动词表现为按一定规律顺向截取获得、一般处置、转态处置中的动词链,又由于受作用对象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二程语录中的被动句和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锦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5):153-156
二程语录中 ,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有“於”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及“被”字式等 ,本文通过穷尽搜索和调查 ,探究了二程语录汉语被动句发展的各个层面。同时 ,也探讨了“被”字句不表示被动而表示原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商艳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34-136
考察了典型"被"字连动句的首项动词,总结出它们都有获得这个共同的语义特征,又把它们分为水平获得、提升获得等七个小类,并分析了首项动词结构中补语的特点,首项动词的获得义和其补语的特点可以从认知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8.
张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4):127-130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物质小句表达经验世界里的“做”和“发生”,它的语义结构受及物/作格系统的支配。物质小句的中动态或有效态特征又使及物/作格结构得以再次划分。最终英语物质小句的各种语义结构可以概括为两种图示:中介-过程和施动者-过程-受动者。但是假有效态小句不能归于这二者的任何一种,它是一种中心结构向另一种中心结构的隐喻扩展。 相似文献
9.
阚红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本文简要地阐释了被动态的结构形式、使用场合、特殊的被动态、被动态与 -ed分词作表语的区别 ,以及主动态表示被动意义等问题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理解和掌握英语被动态这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何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96-107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非限定性小句中的“动词词组”不表示时态等意义。然而,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提出,非限定性“动词词组”建构时态意义。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集中探讨了非限定性小句中诸如having v-ed、v-ing、to v等现象的性质归属问题。文章提出,这些现象属于“时态”语法范畴,构成次要时态类型的一部分;其体现形式与其他次要时态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晓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被动句,即被字句和无标记被动句.它们同样表示被动意义,但是在具体篇章的使用中,功能却不尽相同.它们都可以用来延续话题,保持篇章连贯,但信息地位却有些差别,被字句主要用于表达前景信息,而无标记被动句主要用于表达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朱永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6-6
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关系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个过程之一。根据Halliday的功能语法以及传统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相关观点,对古汉语关系过程小句的类型和功能进行讨论,发现这些语法都难以解释古汉语 “X是X” 式识别类关系过程小句所表达的确切含义。研究表明,在应用任何一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时,都必须注意每种语言自身的特点,而不能盲目套用。 相似文献
13.
小句在英语中叫clause,在汉语中叫分句、子句或零句。“不论在英语或汉语中,小句可以看作是抽象的句子,若从一个大句(或句子)中独立出来,仍具有意义相对完整的特性。一个句子可以由若干小句构成,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句”(罗选民,1992)。小句(clause)作为英汉语篇的功能现象,已为 相似文献
14.
陈旸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33-38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讨论小句结构成分与参与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和确定问题,并以被动结构作为例子,所探讨的问题是:语法结构层面的介词短语是否可以是语义层面的参与者的体现。本文的讨论表明,在确定语义层面的参与者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表达参与者角色意义的充当介词的补足成分,而不是整个介词短语;因此,介词短语是不适合充当参与者角色的。本文的讨论还涉及到被动结构中的“by-短语”是状语还是补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蒋仁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57-360,362
本文探讨了交际动因在汉语关系小句(本文统一称为关系小句)中的具体体现,认为汉语的关系小句是符合可及性等级的,探讨了关系小句中交际动因的运用,并概括了语言的经济、象似、交际三大动因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月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5):132-135
为了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被""把"同现句的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和弄清其与"把"字句的关系,从而在语言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认为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意特征等视角,可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对动词的限制、动词的性质及与"把"字短语的关系、动词受事的移位、句式转换、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等视角探讨其与"把"字句的内在联系;从产生时代、使用频度、施受关系等视角探讨其与"把"字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黎兴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167-170
东西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许多方面的不同,被动句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根据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中,人们一接触到句子分析这个概念时,多是从传统的语法分析入手,依次找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再找出定语,状语和补足语.在谈到句际关系时,又多从结构和逻辑的角度出发,将句际关系大致界定在并列句,复合句和从句这几种有限的语法关系上.谈及语言,人们都知道语言是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的语法(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直到现在,人们才渐渐认识到离一层次的语言教学(篇章语法和语篇分析)对于学生了解语言的机理十分有益.Vivian Zamel认为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构语"能力要比语言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的语言教学应该超越传统,不能仅仅局限于"词与句子"水平上的英语教学,而应该通过具有具体语境的语篇(完整的单位语段)来进行教学.本篇文章拟对语篇分析中的"小句关系"以及其对意义层面上的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4):103-108
系统功能语法创始人Halliday认为Brutus says that Caesar was ambitious.一类句子中补语小句属于主从递归,另一些学者主要通过摒弃Halliday线性/嵌入的二分而将其定义为嵌入递归。如果依循Halliday线性/嵌入二分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论述至少存在操作上不充分、及物性分析缺乏统一性和嵌入/主从区分不明确3个问题,而这主要源于其对“事实”和元现象不明确的区分;实际上,“事实”和元现象有足够的理由被视为同一概念,这样该类补语小句在并列主从/嵌入二分前提下归为嵌入结构,在作为简单句的被嵌入句中充当了参与者角色。 相似文献
20.
汉语名词性非主谓小句和英语独立主格结构分别是汉英两种语言中比较特殊的句型,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二者的对比研究有利于从一个侧面加深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中西思维方式异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