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丧钟为谁而鸣》发表于1940年,海明威在作品里归纳了以前在诸多短篇小说中出现的自杀主题。这无疑是海明威解决他对于父亲自杀这一问题的最明显的尝试。通过与海明威其他几篇小说的对比和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解构,详尽分析了主人翁乔丹的一系列思想变化,并对自杀行为从羞耻,理解到接受的颠覆过程进行了剖析。阐明了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终结了因父亲自杀而鄙夷父亲的矛盾情怀,并对自杀的可能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作为20世纪世界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大部分都在描写人物形象与经历,以塑造硬汉式的悲剧英雄形象而著称。以其著名作品《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及半自传体小说《永别了,武器》为例,对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式的悲剧英雄主义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海明威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分析《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我们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从反对战争到主张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的不同战争观。海明威的战争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他对世界、社会,对人的命运、道德准则及精神价值的看法。海明威的战争观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海明威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入手,分析海明威作品中悲剧主题的来源,并以《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为例,探讨悲剧主题在其代表性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悲剧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海明威思想体系和文学创作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从《太阳照常升起》到《永别了 ,武器》 ,再到《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悲剧意识经历了对悲剧的宿命论式的接受 ,对悲剧的自觉规避 ,以及与悲剧的积极抗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些深刻的变化反映了海明威在探索生命意义上的积极成果 ,也表现了他在艺术追求上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小说中的电影化风格,是以叙事、写景的客观视觉化、对话简洁生活化和对蒙太奇手法的灵活运用为重要标志的。这种风格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并在《永别了武器》、《世界之都》、《乞力马扎罗的雪》和《丧钟为谁而鸣》等中得到高度表现。它的出现,无疑是对当时电影高度繁盛状况的呼应,也是对传统文风和表现手法的一种冲击。  相似文献   

7.
通过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法国作家马尔罗分别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希望》之比较,探讨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相似和相异。海明威的创作始终遵循着典型的写实主义传统,马尔罗则以超越常规的叙述形式,预言了后现代派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类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只有艺术是永恒的。所不同的是,海明威的英雄可能维护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人的尊严,但要么失去生命,要么丧失能力,失败是其结局;而马尔罗悲剧却具有潜在的成功,因为被赋予了一种超越个体的集体精神。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对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再评价,就其隐藏于文字之下的女性主义观念进行深层的解读和探讨。通过对男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与玛丽亚亲密关系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在其感悟亲情和爱情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情结。据此,可以说海明威是具有双性特征的作家,并且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认识,其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消除性别偏见和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9.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现代作家。在美国文坛上,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声誉最隆、影响最大的作家,然而对他作品的批评也很不少。有些论调,似乎言之凿凿,其实是教条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产物,有的更把读者引入神秘主义的迷宫。本文想从一个普通读者的立场,谈谈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并看看有些评论是否站得住脚。  相似文献   

10.
《丧钟为谁而鸣》就其叙述结构和叙述节奏来说,不愧为海明威“最成功最伟大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海明威“十八年来所了解的有关西班牙的一切”。表层时空结构横截生活一个片段,使其结构相当紧凑;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使其在纵向的空间与时间中塑造人物形象,探讨深刻、严肃的问题,为历史存照。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厚重和张力。参差有致的形式,情境上的“忙闲”处理,文脉的延续、照应和变化,形成了张弛有致的节奏,显示了收放自如的纯熟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1.
珀金斯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编辑家,他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了菲茨杰拉德、沃尔沃等美国新一代青年作者的领袖或代表人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是在与珀金斯合作后达到了事业的顶点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最重要的小说正是经珀金斯的手编辑出版的。珀金斯的编辑思想表现在:独立的创造性的编辑选择标准——作品不仅要反映当代的规范,而且要能有意识地影响和改变这些规范;独特的编辑完善方法——大胆而细致地给作者"将军们"出主意,却不是为了引起别人和社会的注意;别致的心理医生角色——深谙每个作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一方难求"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悲剧精神是人面对生活的不幸、苦难与毁灭时,悲剧主体所表现出的抗争与超越精神。从《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到《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再到《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中的乔丹和桑提亚哥,这些悲剧主体所张扬的悲剧精神经历了从对悲剧的勇敢而自尊地忍受,到对悲剧的自觉规避,再到与悲剧积极抗争三个发展阶段。这种进步是海明威对人生不断感悟的结果,也是他艺术和思想上不断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以震惊世界的西班牙内战(1936——1939)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当这部名作于1940年问世的时候,立即引起轰动,正如美国作家库尔特·辛格所说,“这是文艺界的一次晴天霹雳”。在文学评论界,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或加以赞扬,或加以贬损。这部作品富有争论性的焦点之一,是其结尾的处理,并及到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情节结构的安排,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问题。因此,对于其中某些  相似文献   

14.
不,他没有摹仿我。这是时代的问题,我们都抄袭了时代。——卡夫卡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约翰·堂恩中国的现代派可以说是由西方现代派相承而来。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和存在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禅宗思维对新时期小说的渗透,也不能否认作为现代主义手法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在中国文学中可以追溯到《离骚》以及李贺、李商隐和周邦彦的艺术实践中,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荒谬感和死亡意识的确在新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15.
从"记忆"和"焦虑"两个视角细读海明威的《钟为谁鸣》可以发现,记忆构成了该部小说重叠交错的时空体系,延伸了文本的尺度,拓展了小说的容量,使小说富有立体感和整体感,这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技巧;另一方面,在这"记忆"的背后,有对战争的反思,有对死亡的超然体验,这是一种关怀人类生存状况的焦虑,也是一种凝重的生存哲学。"记忆"和"焦虑"使《钟为谁鸣》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让人类社会混乱状态与自然世界和谐环境形成鲜明对照,来暗示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脱离和人类事态中次序的重要,从而否定人类文明所导致的混乱次序;试图用永恒和谐的自然次序来医治人类世界的贪欲、分裂、统治和混乱,用女性天性中的关爱、同情和联系来遏制男性意志的恶性膨胀和支配控制欲望;打破文明与自然的分离习性,否定理性主义的自我概念和工具主义的存在模式,使文化/自然、男人/女人、理智/情感等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得到调和与融通.  相似文献   

17.
《杀手》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的小说主题以忠实地反映严酷时代真面貌而赢得读者,他的作品以语言朴实,直截了当而脍炙人口。在短篇小说《杀手》中,他的创作主题和写作风格都具体地体现出来了,而重复这种修辞方式在其中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艺术。通过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海明威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分析,总结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的时空观和作品中时空手法的运用,试期对海明威小说的主题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海明威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中大量存在的运动身体叙述主要有两类:宗教性的运动身体和政治性的运动身体。这些运动身体叙述承载了现代文明丢失了的古典价值观,表明了海明威期望通过对运动的推崇来拯救现代文明的创作目的,同时也阐明了海明威将勃莱特塑造为传统背叛者以及对西班牙和斗牛钟情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所著长篇小说,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为主题,通过对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亨利的描述表达了反战的情绪和对人生的困惑。小说揭示了迷惘的一代的悲剧的必然性。《永别了,武器》也是一战之后美国社会众多反战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