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向纵深推进,全球化进程催生了教育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个人、学科的需求分析表明"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短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大学英语应该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作比较,本文探讨了我国中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衔接性、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高校英语教师的前途等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先生创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他根据其"平民教育"理论,开始了系统的大学教育改革:改革大学教育的科系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改变人才观与改革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大学的教风教法与学风学法;改革管理大学生的方式。晏阳初的大学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对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仍然有极其深广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院校如何开展大学外语通识教育仍然处于探索之中。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要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服务,为中医药“走出去”服务,为掌握中医药国际话语权服务。然而,目前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开设语种较为单一、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中医药特色课程建设需要强化等问题。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大学外语通识教育应对其实用工具价值、文化调适价值和话语构建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并围绕通识化、体系化、国际化、特色化、思政化开展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育存在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弊端.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以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为理论依据对现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基本理论观点是: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其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我国外语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的变革,涉及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多元需求,实现学习的预期收益,体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学英语教材的可操作性要强,教材市场要有序竞争。师资结构要优化,科研能力要提高,科研成果要倍出。  相似文献   

7.
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课程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承载体,我国大学应设置多样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增置"独立式"或"单元式"课程;创生"融入式"课程;开设国际问题讲座课程;培植体现多元文化的人文课程;拓展外语类课程功能。而提升课程执行者——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是国际理解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媒体网络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分析常州工学院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对多媒体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以真正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开放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反映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主要课程的内容等方面。在对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进行深入介绍和剖析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专业为案例,提出了一种比较新颖的课程设置方法,通过模块化组织课程与灵活的选课机制相结合构建课程体系应用于理工科专业,初步解决了开放大学理工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课程设置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问题。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课程设置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模式。文章通过对美国3所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设置特点的分析,从中形成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美国教育理论的简要介绍,利用美国外语语言学习自我评估标准,结合现有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分级甄选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期望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外语不仅是外国文化、文明、思想和文学的载体,也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通识教育视野下的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绝不仅仅是一个使用工具,而应该发挥出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文化和通识性知识以及培养中外交流综合性能力的教育作用。本文试以渥太华大学为借鉴,探讨在通识教育的视野下,研究生公共外语课程的角色、地位以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大学外语系、科所设立的"欧洲文学""英国文学""西方戏剧""莎士比亚""翻译"等系列课程,在教学与研究中占有绝对强势的突出地位,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则几乎为空白。上述文学、戏剧、翻译等课程的开设在培养外语,尤其是在培养英语人才、研究专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启了中国外国文学、西方戏剧教学、翻译与研究最初的基本路径。同时,也体现出与当今高校外语院系在外国文学与外国语言学课程设置上既各自相对独立、各有特色而又相互倚重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适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促进了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考察当前中国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课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经验,可以促进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通修教育学科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构建创造性的大学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大学教育模式,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学生自学、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在自学和讨论基础上科研.构建创造性大学教育模式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改革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内容以及教材等等.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名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与其规定的课程设置、测试与评估等原则不相适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外语院校纷纷设立了复合专业,其复合型人才培养名副其实;而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仍秉持单一的教学模式,其复合型人才培养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复兴战略进一步明确,外语教育新定位和目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彻底打破以往单一的语言传统教学模式,摆脱西方文化单向输入和渗透,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兼顾、中西文化双向型交流的转变.CLIL是兴起于文化多元化的全球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改革理念,它透射出的外语教学的文化转向与当下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导向一致,其多维整合教学的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CLIL理念多元整合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与母语文化融合教学的适用性及路径,通过融合教学实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重构母语文化自信等多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凸显的是在强调通识教育的同时,重视“探究”与“国际”教育;英国大学强调课程设置中过细专业化的纠正与学群制的创建;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为注重新型课程和创造性教育的课程;我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应在通识教育、创新与竞争机制引入的基础上,强调课程设置自主权的下放,以及课程群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纽曼的《大学理念》是对世界大学教育有着重大影响的名著,尤其是关于大学应该教授"全面知识"的观点,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具借鉴意义。就从理性出发的基督教研究而言,把它作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纳入大学课程设置,显然是促使大学知识更加全面的努力中必要的一步。事实上,理智性和学术性始终是中国基督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大学走向"全面"、"综合"的需要,意味着基督教研究对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面知识的传授,对于立足现实的科研,对于重在精神品格的素质教育,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在语言技能培养到一定程度后从交际的内容入手,改革专业外语和公共外语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在培养学习者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大信息的输入量,让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