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2002年中国法学会的调查,我国遭受家庭暴力的人数多达4.5亿,其中90%是女性,女性已成为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者.家庭中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是对女性人格尊严、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权利的粗暴侵犯与践踏,也是对女性的心理等方面的严重损害和摧残.家庭暴力不仅给女性自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危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折射出了女性当下整体的生存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遏制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薇 《兰州学刊》2010,(8):109-112
与国外立法和国际公约相比较,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存在一些缺陷。我国法律界定家庭暴力的原则性要求是:适应时代变迁,具有前瞻性;符合法律理性,具有科学性;注重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具有可行性。具体到界定家庭暴力的法律构成要件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明晰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客体范围、行为形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特别是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理论的视角看,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是性别异化的结果,社会性别角色的固定化是主要根源,父权制是最终根源。马克思对异化的扬弃是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分工来完成的,因此,根除和减少家庭暴力就必须消解社会性别角色的束缚;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扩大女性的政治参与权;增强女性防暴能力,同时,加强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4.
张志成  陈韵锦 《理论界》2013,(9):107-109
家庭暴力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后果越来越令人担忧,而在农村,家庭暴力的情况更不容忽视。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家庭暴力的本质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并唤醒人们的维权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的权利。也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问题所在,从而推动完善反家庭暴力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已成为美国一大社会问题,受害者以女性居多。对美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涉及:受害女性的特征;施暴男性的特点;妇女对家庭暴力的应对;家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家庭暴力的社会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逐渐上升的态势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不良的成长环境、家庭暴力增多、法制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侵蚀、贪污腐化等方面对女性犯罪增多的原因作了分析,以期为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云 《学术探索》2004,(10):56-59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对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和自由权的侵权行为。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法律原因、观念和心理原因等。对规制家庭暴力应建立预警系统 ,创设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救助机制 ,大力提高女性成员的主体意识、平权意识 ,采用充分发挥社会传媒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通过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政府职能、强化社会支持功能等途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十分关注在男性统治的世界中妇女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将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进食"当作一个象征,诠释了传统社会施加在女性身上的压力。存在主义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人的生存的思想和自由的意识。从存在主义角度解析《可以吃的女人》,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玛丽安从自欺状态走向自由状态的发展历程,从而呈现出其作为一位女性回归自我、挑战命运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李进超 《兰州学刊》2010,(6):176-178
梁斌的《红旗谱》在塑造出朱老忠等众多鲜活的革命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些典型的女性形象。严老奶奶身处苦难的"老世界",心中时刻牵挂着老伴和儿孙,唯独"无我"。贵他娘身处战乱频发的年代,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生存,是"有我"的中年女性。青年女性春兰、严萍身处新旧交替的革命时代,追求思想和爱情的自由,显示出了对女性独立"自我"的渴盼。她们分别代表了20世纪上半个世纪中国北方农村老中青三代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们个性的差异根源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红旗谱》由此也深刻地揭示了时代历史变迁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家庭暴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是中外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由来已久,素有“全球重症”之称。全世界每年有300400万妇女受害干家庭暴力。据1990年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有30%的已婚女性挨过丈夫的打。由于家庭矛盾的隐蔽性,家庭暴力往往被认为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迹私事,法律对此鞭长莫及,只有在造成恶性犯罪之后才被重视。虽然妇女往往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她们一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法制观念,而一旦不堪忍受则采取杀夫等极端行为,由此引起的女性犯罪也在大幅度增长。家庭暴力作为…  相似文献   

12.
遏制非犯罪性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现象是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基于大量的家庭暴力行为还达不到刑罚和治安处罚的标准 ,使得从非公法领域探讨遏制家庭暴力现象极为必要。英、法、加等国遏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值得我们借鉴。结合当前实际 ,在我国立法实践中明确规定设置临时避难所、司法力量的适度介入以及家庭暴力构成离婚的法定事由等法律制度不失为遏制家庭暴力现象的良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首次明文规定“禁止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存在,是我国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为了考察重庆市某区相关机构防治家庭暴力的工作,我们对重庆市某区法院、妇联及人民调解委员会2009年-2010年防治家庭暴力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重庆市某区在防治家庭暴力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纠纷的宣传;加强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队伍建设;完善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手段;完善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联动机制;建立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评估机制;尽快推进全国性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项立法.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根源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庭暴力是一种古老的、但一直延续至今的家庭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它是家庭生活的黑暗面,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和受害者的种种顾虑而被掩盖在厚重的家庭生活内幕之后,因此很难获取有关家庭暴力的准确数据。但我们从一些小范围的研究报告中仍能收集到有关家庭暴力的一些数据。一、家庭暴力概览过去我们在考察家庭暴力时,大多只注意到丈夫殴打妻子或妻子殴打丈夫,这固然是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家庭暴力还包括父母殴打子女,兄弟或姐妹之间互殴、虐…  相似文献   

15.
传统“家文化”与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家文化为家庭暴力提供了繁衍滋生的土壤.传统家文化中的家庭伦理拉开了家庭中长辈与晚辈、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地位差距,从观念上宽容了家庭暴力;传统家文化中的以家长为绝对权威的家庭权力结构和无视人权的家法族规惩罚,从制度上纵容了家庭暴力;传统家文化中的家庭自治以家长为唯一的自治主体,将家庭暴力纳入家庭自治范围,在实际中默许了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6.
追溯家庭暴力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广义的家庭暴力包括夫妻之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行为;狭义的家庭暴力仅仅指夫妻之间,尤其是丈夫对妻子的施暴行为。后一种家庭暴力是最常见、也是最难以治理的形式。由于触及敏感的个人情感和隐私领地,法律、道德和习俗不仅常常无能为力,甚至它们之间有时还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所以,人们常常会发出“很棘手”“说不清”“没法管”之类的感叹,使得此类现象愈发突出,愈演愈烈,以至成为一个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呈越来越高的趋势。据全国妇联信访处统计,1995年…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发生在家庭中的针对女性的暴力有其自身的特点,男权文化的默许、大众传媒的强化和女性的容忍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晶晶 《家庭科技》2011,(9):33-33
随着人们健康营养意识的增强,许多人都把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肥肉完全拒之"口"外了。老年人对其退避三舍不说,就连许多年轻人,尤其是追求苗条身材的年轻女性,都往往是谈肥肉色变,并将其视为禁绝之物。难道我们真的就应该拒吃肥肉吗?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发生在家庭中的针对女性的暴力有其自身的特点,男权文化的默许、大众传媒的强化和女性的容忍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河流、家园、女性是壮族作家黄佩华小说的主要意象叙事,他通过这三个意象叙事来展现桂西北壮乡人们的生存状态。河流叙事潜存着壮乡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家园叙事蕴涵着壮乡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作家对生态破坏的忧虑;女性叙事是对男权文化的控诉,也是对壮乡女性生命张扬和人性放达的礼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