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险社会理论深刻地揭露了现代性的"两歧":现代性的后果引起了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倾向——发展与风险。换言之,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反对自身、对抗自身、消解自身的社会风险因素,并且这两种倾向都来自于同一原因。由于原因相同,在现代性的两歧之中,两种对立倾向是共生的、不可根除的,现代性的扩张同样引起社会风险性的扩张。因此,现代性存在的理由同时也是现代社会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处境。两歧性揭示了现代性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两个矛盾方面,这就不是对现代性进行简单肯定或否定的二元对立取向,从而为我们辩证地审视现代性的后果及其与社会风险根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批判地借鉴吸收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有助于确立合理解决社会风险问题的科学风险观。  相似文献   

2.
否定是物质自身自已运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否定性辩证法的“灵魂”。客观辩证法的物质自身的否定原则的一些重要特征,早就为古代自发辩证法所注意;康德是近代否定性的辩证法的复兴者,黑格尔则是它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辩证法三大规律和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的系统探讨,正是在否定性辩证法的“母腹”内展开的。但长期来,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真实内容受到曲解和摈弃,它所包含的否定之否定的主要成果被排除于他的思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的否定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 ,即人作为主体与外部世界作为客体之间的双向否定性关系。从实践中的目的性要求来看 ,这种否定性表现为人的目的性要求与自然界制约的双向否定性关系和人的目的性要求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否定性关系 ;从实践中的对象性活动来看 ,这种否定性表现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双向否定性关系。扬弃外部世界对人的否定有伦理的方式和发展的方式两种。内含着伦理的发展方式才是人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4.
“否定性行动”的存在性在行动哲学中一直备受质疑。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否定派宣称它不可能是行动,而以摩塞尔为代表的肯定派则认可它的存在性。梳理和分析两派的观点与论证,可以发现争论的焦点在于“否定性行动”能否指称外在事件。通过反驳否定派的两种典型论证,对“否定性行动”的可能性问题作出如下结论: 如果坚持行动的事件因果论进路,那么“否定性行动”只能退化为一种指称肯定性行动的否定性描述; 若允许基于意图因果的心理行动,则“否定性行动”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行动类型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 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类自身生产——人口问题的研究,试图找出它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佳方案。“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人们一般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从社会发展规律来说明人类本质的。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否认过自然规律对人类的作用。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人类自身的生产又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基石。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分强调人作为生产者创造力的无限性,而对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估计不够。对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人口理论的误读,使新中国政府对当时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否定形式可采用否定命题减去绝对命题的方式求出,由此得出汉语有两种否定形式:一是否定性词语,这是以词汇手段构成的一般意义上的否定形式;二是反问语气,这是以语法手段构成的特殊意义上的否定形式。据此推定汉语有两种类型的否定句式:一是一般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的;二是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双重否定有表达肯定、强化语气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否定性"概念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中得到了充分表达,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域下使其得到了全新熔铸。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关照中,马克思发现了黑格尔否定性概念的问题之所在——历史成为自我意识逻辑展开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导致其批判性向度迷失在了意识的内在性之中。马克思主张历史是世代相继的人的实践活动,世界的改变不是概念带来的,概念只是表达了世界自我变革的要求。马克思辩证法中的否定性概念正是对生活世界自身变革的自觉表达。如此,马克思消解了黑格尔辩证法中蕴含的抽象性、内在性,阐明了否定性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性质,赋予了否定性概念以历史性批判向度。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也紧扣辩证法的"否定性"概念,但由于没有领会马克思的否定性概念来自生活世界的自我否定,因此就不能不退回到黑格尔的"精神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9.
人类有三种根本性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三种生产是伴随人类始终并缺一不可的,而劳务生产则是从这三种生产中派生出来,对人类并非具有根本性的社会生产。根本性生产是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并使人与其他动物相根本区别的独特性社会生产。在其他拙文中,我已经运用生产劳动理论对根本性人类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确实强调了实践是人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活动 ,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但马克思从来没有否定自我改造、自我生产也属于人的实践活动。如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片面地理解 ,比如忽视自我改造的内容 ,那么一定会给人类的自身发展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关系生产”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产形式”。社会关系生产形式(形态)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社会工程既是现代“社会关系生产”的典型形态.又是人类把握现代社会世界的重要方式。这种把握方式的本质就是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从唯物辩证法看,科学中没有最终的理论,科学分类是无限的。根据是:客观世界的无限可分性,物质运动形式和思维形式无限发展,客观现象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科学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科学分化和综合的辩证统一。语言学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丰富多彩的现代语言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工作者和语言学博士生要拓宽科学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语言,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在集体的劳动创造中发展起来的,因而集体主义就成为一种衡量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价值准则。基于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两大伦理关系,处理(或调整)个人与集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和谐与协调,就成为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伦理价值原则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发展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放眼世界,只有当全球各国和人民都能把集体主义的伦理道德原则和价值准则自觉地放在第一位,人类才能真正最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拯救地球”,从而拯救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4.
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代环境伦理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借鉴吸收各种环境伦理价值的科学合理成分,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伦理价值观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文化理性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要模仿西方发展模式。对此,依附理论从"中心—外围"的观点出发批判其"西方中心论"倾向,世界体系理论则指出现代化理论单线进化思维的局限,后现代主义则极力瓦解其理性精神。面对上述这些批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回顾和分析这些理论交锋,对于中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在现代社会完成了两大理论创新 ,即生态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观。这两大成果在起作用的过程中呈现出相当的互补性 ,从自律与他律、感性与理性等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着有效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今天,在我国稳步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在传统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从社会发展理论应用和研究的层面上,对我党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必然性作一些理论上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是对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有机体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站在这个理论视角上,我们能探索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如下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的人文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它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人文思想,以人为本,既要考虑技术对人、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又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确保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技术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又能创造人文价值,最终目标是协调人类发展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提取了同化劳动的概念,阐述了同化劳动的含义、根据、特点及其历史演变过程,论述了同化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提出同化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根据的观点,以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寻找一个主要的切入点。本文的结论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现实中所具备的同化劳动的主流是迈向这一目标的基础和根据,不断提升和扩张同化劳动的质与量的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性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