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应用于小位相差测量的各种测试技术,在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各项技术在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提出了一项综合考虑的新方法,且进行了实测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测量物体振动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由相干光源照明相位板,在空间产生恒定干涉场,将振动物体置于干涉场中,记录下带有物体振动信息的干涉条纹。根据此干涉条纹可定量分析物体振动的振幅。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振型分析是进行高速旋转部件设计和检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其高速旋转性,振型图难以拍摄,国外从70年代末开始这一技术的研究。应用消转仪与双脉冲全息干涉技术的结合,成功地拍摄了直径为116mm,转速达5000r/min带齿圆形板的全息振型图。  相似文献   

4.
5.
提出了一种制作四焦点全息透镜的全新光路。对设计原理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清除了多余的干涉条纹,从而抑制了重现时的杂散光点。并采用八光路同时曝光,一次形成四焦点全息透镜的方法,提高了衍射效率。给出了实际光路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光测技术的新发展,针对流动核态沸腾中汽泡温度场观测的一系列难点.提出了解决的力案,并成功地观测厂汽泡温度场,这为研究性态流动沸腾的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光学计算机层面分析方法(OCT)重建物体内部三维图像的原理,讨论了利用计算机OCT技术处理全息干涉图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全息干涉法对高压合成绝缘子制造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的器。分析研究了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影响光干涉场对比度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光干涉场对比度的方法,为全息实验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全息摄影技术的含义、原理、特点,叙述了其与普通摄影的区别,给出了全息摄影技术的几种应用,说明了全息摄影技术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光致折变晶体的物理特性并综述应用铌酸锂晶体作为记录介质的各种全息干涉实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者对科学理论中的新领域———全息学说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研究,我国学者也参与了作为一种新宇宙观的全息论的构建。全息论的基本假设是:在空间的任何一点,都有来自宇宙各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和发自于各不同时间、不同历史阶段的信息。全息包是体现全息普遍性的功能单位。全息包虽然不能脱离开物质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质是一个信息包。部分是整体的全息包;现实是历史的全息包;个体是类的全息包。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的全息包,是这个原始的全息包分裂、演化的结果。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包括全息认识方法和控制方法,在认识和实践中都有应用。目前全息论的哲学成分还比较浓,全息论哲学也为某些重大哲学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13.
知识全息是知识系统本质的必然体现,学科全息机制是知识生产的内部运行机制。学科全息机制主要包括:学科研究对象、原理的全息、学科研究方法的全息、学科研究队伍的全息。但是,高校在现实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恰当做法,背离了知识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发展规律,造成了学科的现实发展与知识系统全息发展的矛盾,需要我们通过改革高校不当的组织管理方式、打破以学科分界为基础的院系设置、改变教师落后封闭的思想观念和单一老化的知识结构及改变高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论,从全息论的视度来看人的认识问题,可以得出许多新的结论。认识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全息重演的演化过程。其理论的基点或理论预设是认识主、客体的同源、同构性,认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认识的主客体具有相同的信息源且二者全息统一,故而彼此可以实现认识。认识的过程即是信息的双向交流或全息共振。认识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全息重演进化来完成的。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形成,既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也是认识得以实现的基础,而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最终确立,正是自然界长期重演进化的结果。认识的重演发生也就是认识论意义上认识本体向认识主客体的分化过程,是认识本体全部信息的有序化展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存在诸多争端的人权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由纯内政向国际性方向演变,把它当做纯属一国内政看待已不合时宜。同时,人权问题由内政向国际性演变,也使人道主义干涉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合法性,完全拒斥它既不可能也不可取。但如果对其政策过于宽大,必将使主权原则、不干涉原则等遭到忽视,因此,有必要对人道主义干涉作出严格限定。本文以人道主义干涉对传统国家主权的冲击为线索,剖析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由此揭示其存在的固有缺陷,并就此提出人道主义法制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虚干涉与虚衍射是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为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干涉和衍射的意义而提出的。文中作了论证,并述说了如何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用激光光源做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时,除了得到教材中应有的干涉图样外,还发现了一个在其对面的、在实验测量时不动的图形。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彩虹全息原理。其特征是再现象视差保持完全,观察者位置不受限制,可以获得准单色象。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19.
胡河清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河清深谙"三教"宝典的精奥,化传统文化意识和西学生命精神为运思行文的一线神脉,向人们展示"全息式"的文坛秘景。其批评中的"全息"视角不但打通了古今之隔,而且充满了生命与艺术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中西印审美主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Aesthetics是视、听两种感觉思维的产物 ,中国美学是味、嗅、触、视、听五种感觉思维的产物 ,印度美学在审美主体构成上与中国大同小异。在西方 ,美学经典与大众的实际审美经验并不一致 ,而在中国和印度 ,这二者是吻合的。因此 ,中西美学出现差异是正常的 ,不必用西方Aesthetics的概念和范式来硬套中国美学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