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洵是一位以主要精力从事议论文写作、并以议论见长的散文大家。就议论文在其集中所占的比例而言,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是首届一指的。苏洵的议论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语言古劲简切,风格纵横恣肆、气势雄放。同时,苏洵也以研究权术著称,其“长议论”是与“好权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在"尊韩"与"非韩"的话语交锋中,苏洵站到"尊韩"阵营一方,将韩愈视作孔孟之"道"的传承者,并在多篇干谒文中借重韩愈的政治名声向执政者表白自己的政治才能。苏洵对韩愈文章的艺术成就认识深刻,认为韩愈文章不拘一格、体大精深,但更让苏洵追慕不已的是韩愈文章明先王之道、有用于世的经世特征。苏洵的古文创作和古文理念是在研读韩愈等人的文章中锤炼出来的,并且苏洵还指导苏轼兄弟学习韩愈的文章。苏洵接受韩愈在道统中建构起来的"道"的内容,但对待异端思想的态度比韩愈宽容。苏洵以"贵真务诚"的思想主张冲击韩愈儒道观的片面立场。在欧阳修掀起的"批柳"思潮中,苏洵对柳宗元的态度由批评其操守转向了同情其遭遇。  相似文献   

3.
先秦史官负有保存文献的职责,但在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由于史官在政局动荡之下弃职奔逃,各国诸侯为僭越礼制而自毁典籍,几百年兼并战火无情地摧残诸多文献,特别是秦王朝大规模焚书,致使先秦史官系统保存的文献所剩无几。我们今天所读的先秦古书,基本上是由战国诸子百家保存下来的。战国诸子保存文献是一种分散、独立、自发的民间个人行为,他们在学派之内以师徒相传的形式来传承文献,其文献保存往往与传播、删述融为一体,诸子百家传承文献的实质是传道,他们保存下来的文献是其传道授业的产物。战国诸子的文献保存为汉以后的文献分类提供了典籍依据,对此后中国政治文化学术发展方向也有重要影响,他们所保存的是一种经由战国诸子目光选择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管仲》是出土文献记载管子最集中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简文通过桓公和管仲的问答,谈论"学与不学"、"起事之本"、"从人之道"、"设承立辅"等治学为政思想,这些多为传世文献所未载。简帛文献启示我们应树立通变、动态的研究视角,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考察早期古书文本生成和学派划分。基于此,文章从历时与共时层面,通过与西周金文、传世《管子》、战国竹简、先秦诸子类文献相互比较,系统梳理了《管仲》文本形成之源流,重新审视了《管子》等诸子文献的年代和早期学派的归属等,认为《管仲》文本源起多端,清华简《管仲》属于楚地竹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管仲学派的地域传播和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5.
王瑶的学术研究有着鲜明的学术风格。文章通过对王瑶一生治学中若干有典型意味的细节来分析他的治学态度即“理性的客观态度”,并指出这种精神贯穿王瑶学术活动的始终,进而将其与他所受的鲁迅的影响联系起来,分析说明赋予王瑶学术思想以活力的精神内核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严谨治学一直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所坚持的基本原则。目前,研究生在治学态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够严谨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缺失,管理不完善、学校与导师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疏漏。应该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充分重视研究生文献阅读与处理能力等方面来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学风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漫 《南都学坛》2007,27(3):29-33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在历史上享誉甚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均与司马光踏实严谨的治学风格,即不取《春秋》笔法、立足“参考群书”、不语神怪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 章太炎、刘申叔把苏洵说成纵横家或兵家。以先秦之流派,套后来之人物,方法错误,立论自难允当。另一些人(齿斤)(齿斤)于苏洵与王安石之相互关系,简单地以人划线,因而便对苏洵之思想不作深入的研究,这自然更不是科学的态度。其实,苏洵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思想家,他的义利观,他的反理学思想,他在易学与军事策略方面所表现的辩证观念,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相似文献   

9.
战国七雄之一、战国后叶天下两强之一的赵国,其氏族族源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论定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与考古资料,论证了秦赵共祖、出身戎族以及属于西方民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回顾了浙江古代书院的发展过程 ,比较、分析了浙江古代书院在聚徒讲学、祭祀先贤、刻书藏书、考课督士、营造学术氛围、形成学术流派等方面所具有的特色。认为古代书院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刻苦自励、孜孜以求、注重创发、倡导求实的治学精神 ,坚守所学而又兼取众家之长 ,扎实掌握基本文献而又勤于积累有关资料的治学态度 ,值得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疏补清华简《厚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厚父》简文中的用词及书写风格。清华简《厚父》记述的应当是西周早中期的思想内容,但它带有浓厚的西周中晚期以来的用词与书写风格,说明《厚父》的内容是渊源有自的,其文本写定时代至迟可以上溯到西周中晚期。这些用词与书写的留存,反映出清华简《厚父》可能是一个不完全的转抄本,而不是一个完全依据战国文字写成的新写本。《孟子·梁惠王下》所引《书》当是直接所引,它与清华简《厚父》之间应当都是各自独立的版本。此外,出土文献的用词与书写也为我们衡量清华简以及其他出土材料,甚至是典籍文献的时代与成书问题提供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胡正武新著《训诂阐微集》在训诂方面所展现的,具有理论与实证相得益彰,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语料丰富内容广博等特点,这是与其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别具一格的研究方法相为表里的。胡君甘于寂寞的治学态度,该书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当今急功近利、充满躁动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尤其显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国出土文献副词研究概况,综述了前人对秦简、楚简等出土文献副词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目前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作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宋代作家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文章引述了从宋代苏洵到清代林纾等许多评论家对欧文的评论,认为发展到明清时期提出“风神”二字,已上升到美学层面,“六一风神”是对欧阳修散文审美特质最准确的概括。文章接着分析了“六一风神”的内涵和种种表现,并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索了“六一风神”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朱彝尊在清祚日固、恢复无望的形势下,经历了艰苦的人生探索。通过《原教》一文,朱彝尊扩展了圣人之道的传承体系,突出了圣人在儒教生成与传承中的决定性作用;该文标志其以"崇儒传道"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与文化使命观的形成,奠定了其后治学趋向与人生取径的思想基础。基于道在经典、文在经典的文道合一观,以文儒、通儒自期的朱彝尊,在经史考证与文献整理、文学创作与理论建构等方面,成就斐然,其"文章尔雅"之表征也代表了清初鸿儒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七十子后学散文的论题是由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所引发。七十子后学散文的文献依据,可以分三步论证:第一步是根据考古学成果,将郭店楚墓的墓葬年代确定在战国中期偏晚,上博竹简情况与郭店竹简大体相同,这也是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书写年代的下限;第二步是结合竹简内容与中国思想发展史,大致确认郭店、上博大部分儒家竹简作于孔子第一、第二、第三代弟子之手;第三步是根据郭店、上博竹简,推论大小戴《礼记》、《孝经》、《仪礼》等传世儒家文献同样作于春秋末年战国前期七十子后学之手。七十子后学散文有着坚实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仅翻译一项,其造诣在海峡两岸是屈指可数的.文章讨论了杨绛先生<失败的经验>一文中涉及的翻译问题,从翻译的定义与标准、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度"等方面简要论述了杨绛先生独特的译学见解,以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以翻译实践为根本的务实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8.
格言诗是藏族文学中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体裁,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关于治学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藏族历代学者积极探索,勤奋实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而且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就治学问题进行深入阐发。在藏族格言诗中,即有大量的治学格言。因此,从治学的目的、治学方法等方面对藏族历代学者的治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战国金文大量出土,其研究内容的丰富及研究成果的丰硕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文章从战国金文的著录、字典编纂、分域和断代研究、文字的考释及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战国金文研究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并评介其得失,有益于为今后战国金文的研究辨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复调音乐大师约·塞·巴赫及其音乐创作风格为研究内容,论述巴赫在继承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开启主调和声风格乃至近现代音乐思维的音乐创作中所形成的多重风格特征。从历史的视角提供了认识巴赫及其音乐风格较为广泛的文献背景与史料知识,为研究巴赫的音乐文献,把握其创作风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