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5,(4):124-128
慕课作为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点,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历时近30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不断改革创新,逐步趋向网络化考试模式,与慕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慕课与网络考试的有机结合,对大学英语教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慕课的概念及应用进行简要概述,分析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有益影响及造成的冲击,并分别从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转变高校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不断进行资源建设,增强课程资源影响力以及增强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慕课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调适方法,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确保其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慕课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慕课在今后的发展中,势必会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全球各地都不例外。纵观慕课的发展历史,美国自始至终都是慕课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和最先进的经验拥有者。从美国图书馆应对和促进慕课发展的经验和方式上来看,不论是其先进的团队讨论、社交交流慕课模式还是其免费而全面的慕课服务提供,都是我国图书馆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上迫切需要学习的。笔者将在下文就美国图书馆发展中对慕课的应用和建设以及如何把握慕课带来的机遇等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对美国图书馆应对慕课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做探究。  相似文献   

4.
慕课,从2008年提出到2012年开始席卷全球,因其拥有免费的名校名师全球性优质资源、多元化的评价和及时反馈机制以及较好的学习体验,近年来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方式改革和创新的焦点,并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更掀起了国内高校的"慕课热潮"。当热潮有所减退,慕课产生的问题势必会摆在众多教师与学习者面前,例如慕课内容碎片化、大规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的额外负担、学习者的学习倦怠等。对于慕课这个还处在发展阶段的新生事物,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并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慕课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有益的学习形式的探索,不能因为现阶段存在各种问题就悲观地全盘拒绝,而是应该找出应对之策,以对高等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12年起,慕课就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慕课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也将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慕课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深入分析了慕课发展对我国教育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所学校,它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要有始终为学术值守的教授和学生,要有共同的文化生活和内在精神,要有以学术为中心的制度安排,要有以学术为志业的"自由"和"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在线教育模式,使人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慕课"具有规模庞大、开放共享、个性多元等特征,但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存在着悖论.如何正确运用"慕课"教学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值得所有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种慕课平台和智慧树、云班课、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各有特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进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新媒体新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铺平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36-242
网络技术变革引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革命为教育平权事业发展提供契机。但慕课教学模式亦存在诸多缺陷,诸如,新旧两种教育模式之间的文化冲突,工具理性规制下的教师行为,压力与惰性挟制下的学生异化,慕课教学绩效监督虚位等。高校慕课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于:以核心价值观统领慕课教育文化,重构教师的慕课教学观念与行为,基于慕课平台整合O2O教学资源,完善慕课教学模式测评与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内,大学文化传统正受到学术资本主义和大学行政化的侵蚀。中国大学要实现有效治理,发挥大学教授的主体作用,需要的是"教授治校"而不是"教授治学"。"教授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这已作为一种价值观得到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我国现代大学治理中,真正实行学术本位的管理,必须做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工作,强化学术力量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物权法》上车位制度的适用——从法解释学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第74条填补了我国小区车位制度的空白,但其中的模糊性和漏洞也十分明显,从而使其定分止争的法律功能大打折扣.因此,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对现行车位制度进行解释和检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车位制度的应然状态,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在现行的<物权法>框架下,业主对车位应享有"特殊优先权",开发商在车位归属约定中的优越地位应得到合理地规制.我国车位制度的应然状态是,车位由业主共有.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在智能交通系统(ITS)中车辆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识别的各类方法及手段,在此基础上利用EPC技术平台开发基于EPC体系的车辆信息获取系统,该系统由车辆识别、信息采集模块、信息服务模块三个部分组成,在配合车载终端设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协同式、主动式、被动式等三种方式提供车辆位置信息服务.通过该技术平台可以解决诸如车辆定位、交通拥堵、停车位查询、公交信息查询等问题,在实际硬件测试及软件测试中,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手机犯罪成为了新的犯罪趋势,手机取证成为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手机取证技术还不成熟,因电子数据的不稳定性和手机系统软件的特殊性,手机取证在设备配置、软件升级、取证标准、规范,以及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对挑战,应当以云技术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建立手机取证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设定取证标准、规范,建立有效的机制培养专业取证人才,最终全面提高取证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车位归属条款在立法方法上偏离了立法目的,规范其语言缺陷是车位归属条款司法解释出台的缘由。这一司法解释将判定车位空间归属依据回归了区分所有权的基本法理,但使物权法车位归属条款的功能有所弱化,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车位归属司法解释本身也存在一些歧义,因而在适用中需要作出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多台以单片机8044为核心的多路巡回数据采集工作站和一台PC微机构成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并介绍了多路巡回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6.
网约车平台法律关系的类型多样而复杂,现行侵权法难以妥当地解决网络信息时代网约车平台侵权责任问题。平台与网约车司机间法律关系的性质是构建平台侵权责任的法理基础。网约车平台侵权责任的构建应当在受害人及司机合法权益的保障与平台经营风险控制之间、公众安全与网约车产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顺风车模式”下的平台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并因过失或故意的不同而表现为补充责任或连带责任;“加盟模式”下平台应当作为承运人承担直接侵权责任,但其内部责任的划分以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现阶段的中国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发展的理念与发展基本要求,而政治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唯有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方可为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政治民主化作为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灵魂和基本原则,其内容的有效实施,为政治可持续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政治民主化对政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遏制公权私用的现象;促进社会的整合;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奠定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伴随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游戏产业日益成为数字娱乐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由于国内手机游戏用户数量大、年龄低的特点,以及智能手机使手机游戏呈现出游戏载体智能化、游戏软件多样化、厂商利益链条化、政府监管复杂化等新特点,手机游戏产业存在游戏软件安全性、合法性以及游戏内容健康性等社会负面问题。为使手机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制作商应把效益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家长转变对游戏的态度,重视但不过分夸大游戏的负面效应;政府制定游戏分级制度、加大对公益类、教育类游戏软件开发的支持、保护手机游戏软件知识产权,争取把手机游戏产业打造成文化产业链中新的“金蛋”。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论述了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并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帮助下,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实现数字频率计原理及相关程序。特点是:无论底层还是顶层文件均用VHDL语言编写,避免了用电路图形式设计时所引起的毛刺现象;改变了以往数字电路小规模多器件组合的设计方法,整个频率计设计在一块FPGA/CPLD芯片上,与用其他方法做成的频率计相比,体积更小,性能更可靠。  相似文献   

20.
电力行业资金、技术密集的特征以及电力运行、交易对信息化的高要求,决定了电力企业很难绕开ERP。而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的实施成为电力企业ERP能否成功的关键。电力企业实施ERP系统可使其绩效考核透明化,业务工作规范化,信息管理实现集成性、开放性和可扩容性。在ERP系统实施中,必须分清主次、突出核心并进行优化。ERP系统的实施,由于建设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理智分析,同时要强化人在实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