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京剧演员在脸上涂上某种颜色的油彩,以象征饰演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脸谱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点,在脸谱之下,演员用精湛的技艺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行当之间的脸谱更是皂白分明、各有千秋。舞台上,不论是插科打诨的丑角黄柏雪、儒雅端重的老生张建峰,还是雍容华贵的老旦翟墨,他们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脸谱。  相似文献   

2.
社火脸谱是社火艺术的精华.它将天地万物巧妙地安插于一张脸上,将一出戏、一个传说和一个故事呈现于一张脸上,是民间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的体现.社火马勺脸谱就是把社火脸谱画在马勺等器物上,用来镇宅避邪、求吉纳祥的一种民间艺术品. 社火马勺脸谱在布局、色彩、线条、纹饰等要素上继承了社火脸谱的基本特点.同时,根据马勺的形状和特点又有创新和发展.马勺背象人脸又有变形,特别是那个看似多余的勺把不但增加了装饰性,又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潘雪江  陈峰 《金陵瞭望》2009,(27):30-31
走进位于小火瓦巷京剧脸谱艺术大师颜少奎的住所,除了随处可见的脸谱作品之外,也许可以用简陋两字来形容,很难与蛮声海内外的京剧脸谱艺术大师的居处所联系!也就在这里,颜少奎先生把京剧脸谱艺术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要钱不要脸     
夜读见一则笑话:一人摆灯谜摊,一张小桌,两旁树着两根竹竿。左边竹竿上挂着一个小孩的脸谱;右边竹竿上挂着一千文钱;中悬一横额:“以左右两物为谜面,射俗语一句,中者即以一千文钱相赠”观众纷纷猜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来探讨中国戏曲脸谱。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因此戏曲脸谱可被看做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戏曲脸谱这一艺术符号:脸谱的起源,脸谱分类的合理性,以及情感与形式如何在戏曲脸谱中得到统一。脸谱将人类的情感抽象并转换成基本图案和色彩等客观形式;一方是主观的、动态的情感与另一方艺术的客观、静态形式取得了统一,使得戏曲脸谱这一形式看起来就是情感本身。  相似文献   

6.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脸谱和面具一样,都是用以改变人的形貌的化装手段和文化符号。所不同者,面具系用铜、木、皮、泥等材料制作,属雕塑性化装,而脸谱系用颜料直接在脸上勾绘,属绘画性化装;故有的研究者又把脸谱称为“软性面具”。脸谱可分为戏剧脸谱和社火脸谱两大类,而戏剧脸谱又可根据不同的剧种,分为京剧脸谱、川剧脸谱、滇剧脸谱、祁剧脸谱、汉剧脸谱、闽剧脸谱、豫剧脸谱、粤剧脸谱、秦腔脸谱等等。社火脸谱与戏剧脸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下面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7.
舞台上,一位气宇轩昂的老先生端坐其中。只见他手持毛笔,饱蘸粉彩,从容勾勒,片刻之间就在自己脸上绘出一个威风凛凛的大花脸。立身,戴上官帽,挂起长髯,再披上那件金光闪烁的皂底金丝盘龙袍。转身,一个亮相。顿时,台下掌声雷动,赞叹之声四起……这是不久前我在一所学校的民族艺术节上亲见的情景。这位当场勾脸表演的老人,就是我慕名已久的采访对象——脸谱艺术家颜少奎先生。 次日,在颜先生家中,我开始了对他的采访。一人客厅,首先闯入眼帘的是几个一米见方的异型脸谱,均用玻璃钢所制,剑眉环眼,十分醒目。张目四望,只见墙上挂满了脸谱画作,形形色色,不下百十件,桌上、地上也有一盒盒泥制的脸谱模型错落而陈。颜先生手托香茗而来,我又发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类文化学为理论视觉,指出图腾崇拜是社火脸谱产生的母体,并就社火脸谱中的自然意象及其象征韵味作了论述,进而提出了社火脸谱是华夏艺术演进史的活化石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有园留学生活动中心于5月13日——20日在有园举办了“颜少奎京剧脸谱艺术展”。 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艺术,用写实和象征互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刻画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等特征。颜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花脸演员,在舞台实践之余,经过30多年的收集、研究与绘制,把脸谱升华为具有资料性、美术性、观赏性的完整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西城区的北长街南起西华门大街,北至景山前街,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之北而得名。街内有福佑寺、万寿兴隆寺、昭显庙、静默庙等众多古迹。1965年将福祐寺、庆丰司、关家胡同并入,合称北长街。这里是皇城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北长街游玩,当你沉浸在众多寺庙古老街道的同时,会被一个不大的两侧挂满京剧脸谱的小门脸所吸引,抬头看到的"别古斋"的  相似文献   

11.
花戏楼     
转瞬间前朝后代,方寸地万水千山。——题记悠悠的中华文明长河流淌了五千年,它让一个个天之骄子闪烁成天际璀璨的星星,它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镌刻进褪色的历史,同时,它也让一个个为世人所唾弃的小人沉入河底的淤泥,让一个个丑陋的灵魂随风逝去。当一切尘埃落定时,历史便幻化成了一出出戏曲。在花戏楼的方寸间,后人正在演说着前人的悲喜。无论你是如何为自己的脸谱着色,如何为自己“包装”,时光绝对公正,历史不会负你。白脸·曹操白色,冷酷。有人骂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世的荣辱,一世的评判都被永恒地定格在一张白色的脸谱中。历…  相似文献   

12.
正短发,聊起天来妙语连珠,语速又特别快。采访王怡的时候,让我想起石康写过的一篇文章——《北京姑娘》,文章吐槽北京姑娘的林林总总:大方、仗义、待人接物干净利索脆。北京姑娘的这些典型气质被王怡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一张口就穿越了上百年的历史,低着头掰着手指头算年代。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下热议中的"京剧学"的建构而言,京剧的起源是个绕不开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在当下的戏曲史学界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个问题上,齐如山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他大胆推测西皮与二簧均起源于陕西南部汉中一带,西皮与二簧的合奏最早实现在陕西的皮影戏中。他提出此说的证据有二:一是经过间接的田野调查后,认为二簧产生于陕西南部兴安府东边一带;二是经过深入比较陕西皮影戏与早期京剧的表演风格和舞台特点后,认为西皮腔最早产生于皮影戏,西皮与二簧的合奏最早实现在皮影戏中。由于种种原因,齐如山此说至今没有引起戏曲史家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京剧服装色彩以其极强的个性特点,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本文试从京剧服装色彩的程式化、象征寓意性和装饰性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京剧的服饰色彩不仅以其装饰性特点令欣赏者赏心悦目,获得极大的视觉美感,同时也以其程式化和象征性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Chernoff脸谱图(以下简称脸谱图)的绘制过程并未考虑变量分配对其最终表达能力的影响,本文尝试提出改进脸谱图的思路.首先通过人类对不同脸谱图物件(包括脸部器官和发型等)的识别敏感度进行降序排序;其次对变量的变异程度依方差、变异系数、极差同样进行降序排序;再次依强强结合的原则将变异程度高的变量分配到识别敏感度高的(变异程度低的变量则分配到识别敏感度低的)构件上,实现脸谱图的改进,增强脸谱图的表达能力;最后利用人体尺寸数据与树叶轮廓数据对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基于方差与极差的变量分配所得到的脸谱图明显优于现行基于变量随机分配的脸谱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论陕西社火脸谱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社火脸谱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其造型、色彩及绘制工艺独具地方特色。社火脸谱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造型奇特,大胆夸张,注重形神兼备;装饰纹样种类繁多,形象鲜明;色彩浓烈,古朴稳重,表现力强;自然质朴,随意遣性。  相似文献   

17.
脸谱,起源于原始图腾,后来逐渐演变成艺术化的戏剧脸谱。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记载,公元550年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战就戴上形状狰狞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发展成为一种"代面"的歌舞形式,这种戴面具演出,观众对演员表情变化看不见,妨碍对戏剧  相似文献   

18.
马书林用水墨写意京剧人物,追寻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中国传统艺术,大多不是再现性的,不仅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而且还要疏离真实。就京剧艺术而言,唱腔和脸谱都提示了演员与观众和剧中角色之间的距离,这种审美距离才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灵魂。这和西方戏剧不同,幻觉主义的真实不仅要求演员和角色之间连一根针也不能插入,而且要求观众也要入戏,忘了自己身在剧场,完全融入剧情的生活现场。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华人时刊》2016,(4):48-50
正前不久,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举行的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全世界最有钱的年轻人"——"脸谱"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全程用汉语与习主席单独交谈,并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在大会上发言,受到习主席的称赞。当陈明霞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切时,眼睛湿润了,这除了他的聪明、博学外,还因为"王子"对自己深深的爱。  相似文献   

20.
踏上美国的土地,我开始了在美国的中学生活。作为文化交流生,介绍中国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应戏剧课老师的要求,我做了一次关于中国戏剧的演讲。我准备了一些卡片、图册和脸谱。演讲那天,我穿上一身绣着“盘龙”的锦衫,刚一出现在讲台上,立刻引起了一片喝彩声。我一边介绍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