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雪 《北京纪事》2013,(3):50-52
<正>师从马派弟子张学津老师,马派再传弟子,被人称为神童的年轻京剧演员穆雨,年方25岁,却有21年的京剧表演经历。他学马派,更热爱马派艺术,听他讲述马连良先生和他的马派艺术就如同听故事一般,即便对京剧艺术知之甚少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众所周知,马派是美的艺术,美是它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马派的美体现在哪里呢?"马连良先生绝对不单单是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先生,研究总结张先生对马派艺术的贡献,深入探讨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未来,积极推进张学津先生及马派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促进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于2017年12月15日举办了“纪念张学津先生暨京剧马派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学院、张君秋艺术研究会、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北戏等京剧表演、教育及研究机构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2017年12月15日,"纪念张学津先生暨京剧马派艺术研讨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召开.来自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学院、张君秋艺术研究会、马连良艺术研究会等京剧表演、教育及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研究总结了张学津先生对马派艺术的贡献, 深入探讨了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未来,积极推进了张学津先生及马派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对提升北戏教育教学水平、戏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麻雯 《北京纪事》2013,(3):45-47
<正>迟金声是跟随马连良先生最久的学生。上世纪60年代,迟金声拜马连良为师,研习马派艺术,对马派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提起马连良先生,他由富连成科班毕业,属‘连’字辈。跟大部分老生一样,最早唱谭派戏。在表演做工方面,他尤其仰慕贾洪林先生,因而私淑学习贾先生的唱、念、做等技巧。一个流派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结合自身条件和独有的剧目,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最后由观众来评定。"迟金声介绍说。  相似文献   

5.
郑珺 《中华魂》2012,(12):36-38
北京京剧团成立于1955年12月28日,是由马连良领导的马连良剧团和以谭富英、裘盛戎为主演的北京市京剧二团以及以张君秋、陈少霖为主演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合并组成的。建团初期以演老生、花脸戏为主,旦角戏由青年演员李世济、  相似文献   

6.
麻雯 《北京纪事》2011,(11):32-36
他既是谭富英的弟子,又是马连良的义子,圈内人都叫他“谭徒马儿”;他师法诸家,继承了马派、谭派兼及杨派的艺术风格,融会贯通,人称“新马派”;“文革”期间,他饰演的国民党特务刁德一深入人心,堪称经典;他爱戏成痴,上下求索,有着当今梨园老生翘楚之美誉……  相似文献   

7.
《北京纪事》2013,(3):42-42
<正>众所周知,北京京剧院是由"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九位京剧艺术大师奠定的。2013年1月14日,九位大师的塑像在北京京剧院办公楼"相聚",由大师的家人、弟子传人完成了塑像揭幕仪式。其中,为马连良揭幕的是马先生的女儿马小曼和马派弟子穆雨。谈到这次塑像揭幕,马小曼动情地说:"今天很激动,感谢领导和北京京剧院的同事们,给我父亲落成这个塑像,说明他们没  相似文献   

8.
韩旭 《北京纪事》2013,(3):47-50
<正>朱强,生于1961年,辽宁沈阳人。国家一级演员,马派老生,梅团主演,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党支部书记,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之一。1987年拜张学津为师,198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尹月樵、迟金声、马崇仁、王世续、李甫春、杨韵青等。他扮相俊逸,嗓音纯正,韵味浓厚。1987年、1991年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1992年获全国青年京剧团队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2000年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马龙 《北京纪事》2013,(3):43-45
<正>在中国京剧的众多大家当中,有创新派,也有守成派。作为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无疑是他们当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创新,对京剧的剧本、音乐、念白、表演、服装及舞美等方面贡献良多。由于他不同凡响的艺术呈现,推动了京剧的前行与发展。可以说,马连良走出了一小步,京剧迈出了一大步。在马连良成名时期,通常上演的京剧剧目有两大类型,即京朝派的折子戏和海派的连台本戏。折子戏是一出本戏的经典内容,在演艺的过程中,逐渐剔除了繁冗,保留了  相似文献   

10.
冯岚 《北京纪事》2011,(7):53-55
不分出处 充斥在艺术血脉中的是荡气回肠的情感。没有深沉的迷恋,又怎么产生摄人心魂的艺术魅力?然而,在朱强起初学戏的岁月,他说不上来为什么爱京剧。直到宗马派成名后,他才体会到,与京剧的心心相印早在他不足10岁那年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女儿眼中的父亲是个很酷的人,作为传统艺术京剧大师的时尚一面在多年后被家人讲述打开后人为著名京剧"麒派"老生周信芳设立的网站,纯黑底色中显出一铺方正的朱红,"周信芳"这个名字被刷成了三个朴拙的汉字,视觉冲击力是够了,但对这个"书法"却生了些好奇。这幅红地黑字其实是波普艺术大师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的作品——若非特定机缘,"周信芳"3个中国字对这个美国人并无意义,但这个超现实画家于1982年创作这幅画时,有了某种向遥远的东方英灵  相似文献   

12.
汪明13岁开始在南京艺术学院的京剧专业学习京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苏省京剧院工作,师从著名杨派老生蒋幕萍先生。由于良师指点和他的勤奋好学,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演员,先后出演20多个主要角色,87年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奖。 正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遭遇了一系列不幸,90年底,他父亲病故,一个月后,他本人即被诊断为胃癌。随后母亲去世,妻子生病使这个家雪上加霜,而京剧艺术的不景气更使汪明一家境遇艰难,这一年他和妻子的每月收入一共仅300多元。 但汪明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重压,拖着胃部切除了3/4的  相似文献   

13.
1936年3月,卓别林偕夫人宝莲高黛到亚洲作蜜月旅行,途经上海时,作了两天的短暂访问。到上海的当天,卓别林即由梅兰芳陪同,到新光大戏院观看马连良演出的京剧《法门寺》。看戏时,梅兰芳向卓别林介绍了剧情、角色及京剧的表演特点等。据当时媒体报道,卓别林对马连良的大段唱腔很赞赏,对京剧的板眼也很感兴趣,还试着在自己的膝盖上打节拍。卓别林告诉梅兰芳:他觉得马富禄扮演的贾桂,清脆响亮的嗓音,滑稽可笑的表情,将一个奴颜婢膝、诌媚阿谀的太监,刻画得细致入微,演活了这个角色。散戏后,卓别林由梅兰芳陪同,到后台与马连良合影。卓别林说:真…  相似文献   

14.
该书由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编,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回回民族当代文学艺术人物的书。它的问世对于研究回族当代文学大有裨益。 本书收集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名当代回族文艺人物,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如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马连良、相声大师马三  相似文献   

15.
正梅兰芳(1894—1961),祖籍江苏泰州,中国近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他有三儿一女:梅葆琛,高级建筑工程师;梅绍武,著名翻译家;梅葆口(女),著名京剧老生;梅葆玖(在世),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孙辈有三男孙三女孙、一男外孙:梅葆琛长子梅卫平,外企高级职员,次子梅卫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总公司经理,女儿梅卫文,北京梅兰芳纪念馆研究员;梅绍武儿子梅卫东,外  相似文献   

16.
麻雯 《北京纪事》2015,(10):58-62
评剧《张羽煮海》荣获1955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导演奖;1956年,京剧《望江亭》,张君秋主演,并拍成了电影,成为张派代表剧目;1960年,京剧《赵氏孤儿》轰动全国,流传至今;执导京剧《海瑞罢官》,马连良主演;改编评剧《刘巧儿》,新凤霞主演,荣获1960年文化部剧本奖;1961年,创作《赤桑镇》,大受欢迎,成为裘派和李派的代表剧目……  相似文献   

17.
《北京纪事》2014,(1):112-112
正11月27日,缅怀张学津先生暨先生艺术资料捐赠母校纪念演出,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举办。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宇辉,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张学津先生夫人张丽敏女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戏名誉院长孙毓敏,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中国京剧杂志主编封杰,咚咚锵戏曲网负责人孙觉非,马连良先生嫡孙马龙,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浩、董翠娜女士,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党委书记刘宝华、党委副书记毕兆炜、副院长黄珊珊、黄平、吴蕾等人出席了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18.
咪拉 《北京纪事》2011,(9):50-54
北京京剧院名家荟萃、异彩缤纷,凝聚了很多京剧大家前辈的心血。1951年成立的北京市艺培戏校,便为京剧舞台培养了很多中坚力量,如老生李崇善、丑角黄德华,均出自艺培戏校。后来成立的北京京剧团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前身也是人  相似文献   

19.
北京京剧院名家荟萃、异彩缤纷,凝聚了很多京剧大家前辈的心血。1951年成立的北京市艺培戏校,便为京剧舞台培养了很多中坚力量,如老生李崇善、丑角黄德华,均出自艺培戏校。后来成立的北京京剧团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前身也是人  相似文献   

20.
京剧名家马连良很喜欢演海瑞戏。解放前,他就在传统名剧《五彩舆》里演过海瑞。1958年,他亲自重排了这个戏,更名为《大红袍》,讲的是时任淳安知县的海瑞给严嵩拜寿,忤逆严世藩,被贬降职,出授淳安知县的故事。但在传统京剧里,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