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实现税负的最小化或递延纳税,但却忽视了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税收筹划的成本;忽视了税收筹划的风险。同时,由于税收筹划具有超前性的特点,势必造成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及时的适应新的税法和税收政策的变化,甚至使一个最佳的纳税方案变成了一个最差方案,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一、税收负担与税收负担能力及其关系要测算一个企业的税负是否合理,不能只看一个税种,应包括企业的流转税类、行为税类、收益税类等各种税种在内,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在纳税人身上的一种责任。税收负担能力是纳税人所具有的承受国家税收负担的能力。这是两个互有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税负要研究的问题正是税收负担与税收负担能力是否合理的问题,即在宏观上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向纳税人课多少税及纳税人有可能缴多少税的问题。税收负担与税收负担能力相对平衡就是税收负担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正>税收,作为一国公共品的价格给付,是现代国家联结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基础通道,其通过对税负的合理配置,实现筹措收入与调控经济的基本职能。一国税制体系对税收负担的分配,涉及两个层面的基本关系:一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抑或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关系,它是关乎公共部门规模的总量税负问题,即国家要从私人部门汲取多少税收;二是私人部门中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即在确定总体税负水平的基础上,将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如何配置的问题。一国的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均会触及公与私之间、纳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变动,也即通过宏观税负与税负结构的变化,最终形成具体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归宿。  相似文献   

4.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税收的现金支出刚性、税法的不完善性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客观上允许纳税人采用税收筹划减少或消除税收负担。税收筹划最基本的特征是合法性,允许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用免税、减税、分割等技术方法,事先进行税务活动规划,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征税的初衷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纳税人纳税是为了自身消费公共品。在政府提供公共品与纳税人纳税之间实际上隐含着一种契约型的交换关系,由于这种契约型交换关系的存在,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公共品提供的方式、公平性以及效率对税收遵从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程度,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公共品提供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税收筹划思路是连接税收筹划理念与实务的桥梁 ,是连接税收筹划目标与方法、技术的纽带。税收筹划的总体思路是 :悉心研究税法 ,精心安排经济活动 ,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税收筹划目标。税收筹划的具体思路是 :税种筹划应根据不同税种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筹划方法 ;税收要素筹划应针对不同的税收要素 ,运用不同的筹划技术 ;经济活动筹划应全面考虑不同方案的税负差异 ,并对经济活动进行巧妙安排 ;地域筹划应充分利用国内不同地域、不同国家 (或地区 )的税负差别 ,统筹安排国内或跨国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资本主义税收学、财政学中,税负转嫁与归宿问题是很重要的。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不实际负担国家课于他们的税收,而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收经过转嫁使之最终由某一个纳税人负担的行为。这样就产生了纳税人可以是负税人、部分负税人和非负税人的不同情  相似文献   

8.
试析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筹划是在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提供的一切优惠的基础上,在诸多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以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增值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具有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本文就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青 《江淮论坛》2022,(1):50-56
为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解决国有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本文选择沪深A股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9年的样本数据,基于国有企业外部环境的视角,实证分析营商环境、税收负担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优化有效降低了国有企业税收负担;同时,改善营商环境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绩效水平;通过进一步验证,税收负担在营商环境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应遵循竞争中性原则,完善税收监管机制,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降低国有企业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利用1994--2008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复杂的互动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增长促进了税收负担的增加,税收负担的增加反过来抑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02,(6)
周夏飞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0 0 2年第 5期撰文《论税收筹划的形成机制与实现手段》指出 ,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行为 ,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理性的标志 ,是一个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 ,它说明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将会采取合法的手段来追求减税利益的实现 ;引导企业开展税收筹划行为是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的重要途径 ,而企业税收筹划行为的普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在当前税法松弛、征管不力、处罚软化的税收分配秩序下 ,公民纳税意识淡薄 ,纳税人为了减轻税负 ,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利益 ,往往并不刻意区…  相似文献   

12.
完善税收体制建设既是税收公平原则的体现,又是调节收入分配手段的保障.文章基于不违反税法规定前提下,结合高校教师薪酬发放特点,分析年终一次性奖金不同发放方式所产生的税负,指出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法,为减轻高校教师税收负担,实现收益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税收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呈现出了一些特点:一是借鉴税收专管员的经验,调动了税务人员税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利用信息化网络,实现“管事”与“管户”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效力,改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税收专管制度的翻版;税收管理员制度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当前税收征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结构性减税背景下探究税收负担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边界,在科学评估结构性减税的经济效应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减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以2001-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税收负担会显著促进企业金融化,而且税收负担对民营企业金融化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金融资产与实体资产收益率差距、企业处于较弱的市场权力地位均会增强税收负担对企业金融化的放大效应。上述研究从税收负担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视角科学评估了减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对减税降费等精准施策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降低中国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都会产生税收成本。税收成本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和税收体制下,政府在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耗费。按行为主体可分为征税成本、纳税成本、社会成本。本文重点研究税收的征收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可以发现,在分税制改革后,中国税收长时间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税制的税收分权契约性质具有强烈的税收激励作用;间接税的制度设计放大了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我国正处于税收增长红利集中释放期。未来第一种因素的作用将减弱,第二种因素的作用部分消失,第三种因素的作用依旧存在。从长期看,由于税收增长红利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期,税收仍可能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税收收入超GDP增长主要是经济的增长和收入质量的提高,福建地方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吻合,仍然属于一种正常的增长过程.但从长远看税负不是越高越好,必须加快税制改革步伐,降低税负,以推动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本文认为,从地方税收角度而言,应尽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证分析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税收替代作用、税收枯竭作用及负债担保作用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不管税负高低,公司均会产生税收替代以及税收枯竭现象;同时也表明,抵押资产、盈利性、企业规模与债务税盾呈负相关,经营风险与债务税盾呈正相关,研究开发支出与债务税盾无相关。  相似文献   

19.
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瓶颈"。税收领域的信用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构建税收信用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法律是信用市场平稳运行的保障,是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屏障。建立失信者惩戒机制,加大失信成本。加大税务机关自身的诚信建设,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税收增长的周期性变化,使得对税收能否维持基本增长的担忧取代了对其超常增长的争论.无论是对其超常增长还是增长滞缓的研究,问题的核心都在于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能否形成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以宏观税负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最优税负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界定税收增长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