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以公有制、计划经济和产品生产为条件的,而现实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可能按劳分配了.我以为,这是不正确的.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从大工业生产力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实现他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需要一定的条件,而现实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按劳分配原则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必然会通过某种创新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后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和大工业阶段的生产力根本不同,由此决定了分配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又应有其各自不同的实现形式.经典作家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只适合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国现有的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又普遍存在忽视劳动力所有权资本权益的缺陷.按劳分配的制度修正,即重视实现劳动力所有权资本的权益,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按名义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实际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劳动力所有权资本分配的"三位一体"式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3.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4.
分配不公是目前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它已触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并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分配领域中出现的等量劳动不能获得等量报酬的奇特现象,使得担负创造社会财富的许许多多的主人翁们,不再关心自己的企业,也不热心自己的事业,而纷纷投入到了“蓬勃兴起的第二职业”之中。这个在反映社会主义特征和本质  相似文献   

5.
在逐步进行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如何有机地相结合的探索性改革中,如何确立宏观的分配制度和机制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课题。因此,“按劳分配”原则也越来越成为理论界的热门。一、“按劳分配”原则永远不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按劳分配必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对此,仍有人持怀疑、观望态度,唯恐由此产生两极分化。我们认为,这种怀疑、观望是完全不必要的。本文打算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通过什么方式、经过什么途径得到实现的,说明按劳分配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的必要性、作用和意义,以及实行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妥之处,热忱欢  相似文献   

7.
传统按劳分配理论与现实按劳分配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建立起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社会。因此,这一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既不像资本主义那样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进行,又不像共产主义那样按需分配,而是实行按劳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对作了各项扣除之后的剩余产品,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加分配。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是否相容,理论界的分歧颇大。本文对两者相容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不同的公有制形式和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也不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等量劳动交换与体现商品经济要求的等价劳动交换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其矛盾的一面而不看到其统一的一面,这是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相容的重要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要坚持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与按资分配、与工资奖金(分红)等形式、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关系.为此,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较完整的阐述.马克思的设想是,在未来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是在社会新增财富中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余下的消费品按劳动者的劳动量来分配.其实现形式是给劳动者发劳动券,劳动者持劳动券领取消费品.但这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按劳分配形式由于现实经济条件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未完全实行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那时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由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货币工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统一的计划分配.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分为收入分配方式和收入分配实现模式两个层次.收入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但要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来实现,这种形式就是收入分配实现模式.收入分配实现模式的选择,要体现一定分配方式的本质要求并和一定社会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实现模式或以分配模式在现阶段不能实现为由否定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都是错误的.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不是能不能结合的问题,而是如何结合的问题.它们的结合不是简单机械的"拼装",而是在保持各自本质的基础上,在具体实现形式上做出适应对方的调整和变化,从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嵌套"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在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劳动工资工作中有许多问题急待我们去研究解决。我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我们尚未找到最佳的形式科学地、合理地开发、组织,发挥它的巨大威力。这样巨大的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处于潜在状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物质利益原则,寻找有效的途径,切合实际地改革现行的劳动工资制度,真正把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得到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违背这个原则的错误倾向正在得到纠正。这是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之一。但是,在落实“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是否需要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许多分歧意见。有这样一种观点:“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就不必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了。”理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不应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在他们看来,既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和具体构想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具体构想。其主要内容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所有劳动者的劳动都是完全的直接社会劳动;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由一个社会中心,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质量,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以“劳动券”为凭证,统一地来实施。现在看来,上述这些论述尤其是不存在商品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学说,是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学说的完整的科学表述,是一八七五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因此,《哥达纲领批判》所阐述的理论原理不是孤立的,它同《资本论》的整个思想体系紧密相联,是《资本论》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必然结论。按照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哥达纲领批判》所说的按劳分配是由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生产决定的。而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的社会形态的科学预见,只有联系到《资本论》的有关论述才能搞清楚。并且也只有搞清楚马克思的这个科学预见,才能说清《哥达纲领批判》所说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社会初级发展阶段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又说“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提法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马克思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任何社会从建立起来到充分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我国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无论生产力、生产关系还是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都还不够完善,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说,我国现在还处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薛为昶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源要通过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要以商品形式进入社会化的生产过程,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在分配体制上必须有与市...  相似文献   

17.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我国现阶段在经济上的一项大政策。这一政策与按劳分配原则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需要研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与按劳分配原则的区别在理论界,不少同志倾向于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与按劳分配原则的一致方面来论证它们的关系。有人认为,两者在摈弃平均主义“大锅饭”上是一致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道德和按劳分配经常发生矛盾。这首先是由于对待社会主义道德的抽象道德态度,以及形而上学地把社会主义道德与平等混为一谈。按劳分配还包含着不平等,它同社会主义道德观格格不入。社会主义,作为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致力于消除社会的不平等,但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完全平等。一旦实现平等,对平等的要求便成为多余了。社会主义道德提出平等要求,其原因在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及对策———对解放村集体经济的思考李国春杨俊兰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科学种田、规模经营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加强集体系统的功能日益重要。而要加强集体系统的功能,则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果集体经济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的普遍性在于在多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都起作用,而其局限性是无论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都未能复盖全社会;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按劳分配”的设想。在进入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时代的今天,必须重新加以探讨和认识;以劳动为参照系去研究剥削问题,只是浅层次的,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可能是“够格的”消灭剥削;“把社会主义描述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①的观念,导致把生产力的发展服从于分配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纠正了这一认识误区;按劳分配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