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存在的“文化世家”现象,并从此“文化世家”的角度研究了岭南历史上延续最久,影响深远的香山黄氏世家。黄氏“文化世家”中产生黄畿、黄佐、黄培芳、黄佛颐等文人学士,其中黄佐是明代岭南著名的大学者,于史学、文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丘溶、陈献章并称明代岭南三大学者。黄培芳是清中叶岭南著名的学者、教育家。黄佛颐是清末民初广东有贡献的地方文献学者。黄氏家族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随着内地对西南与岭南地区地理考察与地情知识了解的增多,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荒蛮"、神秘印象开始发生转变.一批士大夫通过深入西南地区物质生活的亲身体验,开始逐渐消除对西南地理环境的神秘恐怖认识,主要表现在对西南瘴气由恐惧转向不断探讨瘴疫的环境因素与致病机理;考察西南、岭南民族地理之风悄然兴起,对民族地区的服饰饮食文化由陌生到认同、对西南民歌音乐文化的喜爱与探究、传播等,都表明了内地文化人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地理文化观念的一些新变化.尽管并未根本改变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与宗主文化的优越感,但毕竟开始转变对西南边远地区"蛮夷"文化的态度,为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在内地与西南边远地区文化经济交流与民族团结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西江地区青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岭南北青铜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并阐述了历史上西江地区建置郡县的物质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源流》2007,(9)
莞香又名牙香树、女儿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明朝至清朝中叶,莞香是东莞甚至大岭山的一大名产。  相似文献   

5.
黄培芳是岭南香山黄氏家族传衍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也是岭南诗派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重要代表人物。黄培芳出身于“文化世家”,家学传承深刻影响着他的人生理想、人生选择和诗学宗尚。黄培芳坚守岭南诗派“正始元音”的诗学立场,坚持“诗之源在《诗三百》”的主张和“诗言性情”的诗学理论,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诗歌创作实践,在岭南诗学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秦汉王朝对岭南地区越人的战争,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战争,从客观效果来看,战争总体上起到了一种开路的作用。伴随着战争的影响,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开发,大大加快了岭南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进程。第一时期的战争给岭南地区带来的主要是政治影响,即把岭南纳入内地王朝的正式版图,使之与内地在政治制度上保持一致,即是解决岭南地区的政治归属问题。第二时期的战争影响除具有巩固政治影响的作用以外,更多地显示出了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即改变岭南地区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原始习俗。  相似文献   

7.
古代岭南西部民族文化交融初论徐亦亭中国古代的岭南西部,主要是指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这里在历史上是多民族频繁活动、不同文化密切交流融合的要冲地区。岭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来自东南沿海和湘玩武陵之间的越人稻作文化、瑶族游耕文化,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8.
诗之真谛往往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恰如白居易《花非花》所咏,如香如花如雾,而香道是理解中国诗歌的一扇别致之窗.在白居易身上,体现出诗人与香道、香道与诗情、诗艺与香韵的不解之缘.在这位一代诗魔的生活中,香道具有特殊地位和文化功用.一方面,展现出其情性修养,志趣爱好,审美观念.另一方面,这一特殊的吟咏对象与其诗风、诗境产生千丝万缕的密切而微妙的互动.“一瓶秋水一炉香,香山逍遥坐道场”,在白居易经历了人生的宦海浮沉之后,由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将香文化倾注在满含人生体验的诗行词句里,以诗咏香,以诗赏香,以诗赞香.在香的世界里,寻求创作的灵感,在香气缭绕的氛围中,捕捉诗篇的俊美灵魂.由香入道,香韵与诗情交相点逗,既促进了香道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酿就香文化与诗生活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海港众多的国家,汉代我国境内的海上贸易地不可能仅有合浦、徐闻等岭南地区,其贸易线路必定向国内延伸拓展。汉代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出土不少岭南遗珍,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地亦发现岭南和江东遗物,由此可以推断,两汉时期中国沿海至少存在三条海上航线:岭南地区至长江下游、长江下游至山东半岛,以及长江下游至辽东、朝鲜半岛。这三条航线均与长江下游有关,长江下游在其中发挥了枢纽的作用。三条航线的出现,亦反映出东亚海域贸易网络雏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岭南农耕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前时期,岭南农耕文化的形成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原始先民开发等因素共同的结果。从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的角度,综合概括了史前岭南农耕文化的内涵,以期对岭南农耕文化和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