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活方式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人的健康状况与体质水平深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多种疾病,严重损害人的健康与寿命。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其中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血脂异常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尚无简便、易行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国外关于BPH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报道较多,已经逐步修订出较为成熟的量表,并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对临床疗效、疾病预后的评价。本文从BPH疾病专用量表的修订过程、修订意义、修订原则、修订方法和修订后量表评价5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侯培森说:“其实,对于生活方式病,真正的危害不是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脑子里还没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这才是今后生活方式病对人类真正的威胁所在。” 相似文献
6.
丁成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14-17
胡塞尔从意识哲学和认识论的科学批判立场来引进生活世界的概念,哈贝马斯则进入到社会哲学与批判哲学的视野来阐述生活世界观,同样地,许茨和赫勒从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的视角来论述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最后阐述了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特点与其转入现代社会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7.
8.
王太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6-57
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0月前往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BPH老年患者55例,他们均在治疗前接受了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修订版BPHQLS问卷)评估,并与48例同期就诊BPH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BPH患者BPHQLS问卷中疾病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体能影响、满意度维度及BPHQLS总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1,P〈0.05)。结论BPH老年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较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健康乃生命之本,养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好养生保健呢?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生活规律、心情舒畅,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的“九不过”。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对领导干部的健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保健医生的职能作用,合理应用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增强他们维护健康的自觉性,实现生理自我保护、心理自我调节和行为自我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方法,经过教学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按摩保健对遏制减轻心血管、视力等方面疾病、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有着显著作用。同时也说明此种方法是一种不受条件限制的全身性锻炼方法,并体现出传统医学与健身有机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人体含有多种污染物,这是美国科学家新近敲响的警钟。一位名叫戴维斯·巴尔茨的美国人,接受了一种称为“生物监控”的体格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身体里含有杀虫剂、阻燃剂和其他多种肮脏的合成化学物。而戴维斯·巴尔茨一日三餐都是有机食品,一直以“健康生活”为座右铭,可体内仍旧测出了如此名目繁多的有害物,何况生活随意的“芸芸众生”呢?看来,污染之害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行动起来对付污染已是刻不容缓的养生课题了。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战争年代,以他的身体状况和特殊经历,83岁已是高寿,这其中医疗保健起了关键作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了毛泽东当年一些生活习惯以及保健之道。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1)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咨询内容,并探讨其心理保健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鲍隆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3):90-90
健康教育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全过程。我科对18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特别是部分患者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病史等,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鲁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64-69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不同的探索,这其中包括宗教揭示的心理生活、文学描绘的心理生活、常识引导的心理生活、哲学思辨的心理生活。这些不同的学识门类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侧面、层次、问题、方式、技术等揭示了人的心理生活。这成为科学探索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的学术资源。对心理生活的科学理解和认识必须考察那些经典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