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一处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徽州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其清代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且底蕴厚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民俗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至清代发展到鼎盛,其在保留古老徽州习俗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元素,内容更加丰富,特征愈为明显。众所周知,在历史的长河中,徽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华大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在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徽州民俗文化,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祥子 《华人时刊》2011,(12):42-43
都说婺源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那里的美需要一颗的宁静的心去慢慢感受,古朴而不失绚烂,在金黄的花海中却又透着幽静。于是,行走在每一块有着历史的青石板上,领略有一串长长的故事的婺源,感受幸福花开。婺源县位于今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素有"书乡"、"茶  相似文献   

3.
试论徽州谱牒的体与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谱牒是中国谱牒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欧阳修、苏洵创立的五世图式体例,构成徽州谱牒的基本框架,可谓之徽州谱牒之体;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徽州谱牒的精神支柱,可谓之徽州谱牒之魂。深入解剖徽州谱牒这一基本模式,有助于整理、开发、研究数以万计的中国谐牒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对促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纵兵大掠"徽州是史学界曾经流行的观点,实际上并不正确,但在徽州特殊的历史氛围中,也确实形成了不尽公允的"切齿湖湘"的民间舆论.微州成同之际的兵燹,清军与太平军都有责任,但曾国藩并非元凶,而且他为徽州的恢复尽过心力.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徽州士人多以水土论风俗,认为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勤劳、刚烈的民风特点。这种论说虽然更容易彰显徽州的独特之处,但并不隐含与其他地方的对比,也很难将徽州的士人与天下的士人和士人文化连接在一起。到了元代,徽州士人开始强调自己儒学的一面,认为徽州是程朱之学的正宗,因而是天下的楷模;徽州与天下各地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羊群里的领头羊。元明之际,徽州士人推出徽州为"东南邹鲁"之说,徽州因此超越了别的地方,但是这种超越并不意味着徽州与别的地方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特性呈现在共性之中。明代中叶,徽州士人又以祠堂、宗族等为一地之标识。此后直到清末,徽州人对于自己乡土的论说大体稳定,主要以"东南邹鲁"与祠堂、宗族并举。以宗族论徽州和以道学论徽州,都是强调徽州在追求共同的目标方面比别的地方做得更好,都是在共性之内界定个性。在这种强调"地方"之"特"但不强调"地方"之"独"的论说中,其他"地方"被认为和本地在社会道德的理想上以及士大夫努力的方向上大致相同。晚期帝制时代的中国,在士大夫的空间想象中,每一个其他的地方都应该是如同本地一样,包含了相同的社会秩序与道德理想,而所有的"地方"都应该是"天下"的缩写。徽州的个案提示我们,其实在帝制晚期,中国士人对于天下的想象更接近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人。  相似文献   

6.
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地都陆续发现了不少民间文献,其中,徽州文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较之其他区域的民间文献,徽州文书所独具的优势在于——具有相当规模的同类文书前后接续、自成体系,而且,各类文书又可彼此补充、相互印证。大批徽州文书的发现,使得历史学者可以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更好地解释中国的大历史。即将出版的《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三十册,所收文献多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民间收藏家经精心挑选所获的稀见史料,对于商业史、历史地理、社会史、法制史等方面的研究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即简要概述相关文书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所在,希望进一步推动徽州文书与明清以来中国史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徽学     
当代徽学是利用历史文书档案和其他历史资料 ,研究宋代以来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规律 ,阐明徽州人在异地他乡的活动和徽州文化的发展 ,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运动问题的学问。当代徽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 :内容丰富、成就辉煌、现象典型、影响广泛。在当代徽学形成过程中 ,宋代以来徽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外地的影响 ,是社会基础 ;2 0世纪 5 0年代 ,徽州历史文书档案的大量发现 ,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宋代以来至民国时期,随着徽州山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徽商经营的成功、宗族社会的形成,以及教育、科举和文化的发达与繁荣,徽州知识暨文化精英逐渐揭开徽州地域文化认同建构的序幕,其中祖先中原的身份认同和谱系拟构即是重要的基础性一环。徽州知识暨文化精英通过不断纂修谱牒,强调"万殊一本"的理念,并在矛盾、对立和冲突中,建构和强化了祖先中原的血缘身份与宗族谱系认同,以标榜徽州宗族文化的特殊性、优越性和自豪感。这种血缘身份认同几乎无法与历史真实性达成统一,但它确实强化了徽州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维系了徽州地域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徽州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徽州民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建筑发轫较早,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徽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居与村落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徽州民居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原因、经济条件、民居理念及审美特征。有着悠久历史的徽派文化,体现在徽州民居建筑艺术特征中,它不仅具有基于封建儒家伦理纲常的成人伦、助教化的审美功效,同时也具有道家的玄素相间的整体形态,它以自然为基础,以对立统一与线性造型的形式为审美法则,使徽州成为一处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集散地。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语境下通过对徽州人地关系解读产生了一种"影视"重构,这便是我们认识徽州文化的第二条途径。基于新文化地理学的徽州地域文化经济初步解读,我们该如何反思徽学研究?伴随着徽州的行政区划变迁,徽商兴起是以独特的徽州自然与人文地理作为基础。徽商生存机制主要表现在:经商是徽人在客观环境中的生存选择;以商养士,以士促商;产生大量的徽商买办与传统士绅;以居家型徽州女子作"牺牲"等。徽商的影视再现是徽州文化的现代重构。对徽学研究进行反思:第一,徽学研究离不开徽州文书的深度搜集和整理;第二,择取重点,以小见大,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第三,提倡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乌聊山原是徽州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自然条件也无任何特殊之处,但经过历代开发与形塑,至北宋时期成为徽州名山。乌聊山在徽州山川中的尊崇地位,是在城池、祠庙、州学等人文景观的共同塑造下形成的。南宋前期罗愿在编纂《新安志》时,意识到乌聊山的尊崇地位,将其列为徽州山川之首。这种"徽州山川,首列乌聊"的书写方式,正是对北宋时期乌聊山名山形象塑造成功的追认,并被后世众多历史、地理著作沿用。徽州名山众多,乌聊山只是其中一座。如何将名气日增的乌聊山纳入徽州山水景观表述体系,是摆在当时文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张可久的新安八景之说,到唐文凤重新品评的新安八景,两个版本在内容上出现巨大变化,特别是增入"乌聊晓钟"这一景观。地域景观表述体系的变化,不仅反映出徽州本土文人在品赏山水景观中话语权的增强,也是乌聊山名气继续提升的生动体现。乌聊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徽州的象征。从乌聊山的名山生成史可以看出,对于自然条件并不突出的小山来说,人文历史的塑造是其成为名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徽州人历来旅居在外者多,民国时期犹然。旅外徽人常有同乡组织,有的以徽州商人为核心,有的以徽州学子为核心。"徽社"是一个由旅沪徽州学子组成的同乡团体,成立于1923年,以联络乡谊、改造乡土为目的,并与皖籍名人胡适、陶行知有着联系。以其机关刊物《微音》为中心考察徽社成立与发展的相关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旅外徽人游离于家乡与都市之间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能发现徽社在异乡发挥的旅外徽州学子身份认同、社会交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杨帆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97-100
朱熹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深远,对徽州的影响更"胜于他邑",在徽商作用下"贾而好儒",并具有邹鲁之风;"成教化,助人伦"的理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徽州装饰雕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且引人注目。从审美角度解读朱熹理学所蕴涵的审美取向对徽州装饰雕刻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批判继承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徽州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徽州学者程敏政编撰的《新安文献志》10 0卷 ,15 0余万言 ,是一部大型的介绍徽州人文历史的文献专辑。书中所辑之文 ,从不同侧面分门别类、介绍了徽州历史上足以垂范后世的各种代表人物 ,其中重点介绍了朱熹及其学说对徽州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介绍了徽州山川之美及徽州人热心建设家园的义行壮举 ,突出了人杰地灵主旨。前人评此书“荟萃极为赅备 ,自明以来推为钜制”。 (见《四库提要》)本书保存了大量介绍徽州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极可宝贵 ,是我们今天研究徽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5.
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四面群山环绕,层峦叠嶂。这里可耕土地非常少,农耕环境恶劣,为了谋求生存,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选择外出经商,形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徽商。"亦贾亦儒""以义取利""以众帮众"……历经多年,徽商以其鲜明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徽商文化。他们的经商之道,亦值得今天的创业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兴海  刘洋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75-76,126
从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入手,剖析了徽州古民居厅堂“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徽州人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文化艺术氛围的相互关系。徽州古民居独特的形制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与“吴地”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微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徽州社会的崇儒重教文化传统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历史与文化基础,也是“中堂”装饰风格在徽州古民居中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南安 《老友》2014,(5):50-51
正安徽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品位最高的省份之一,这里人杰地灵,文化灿烂。下面选取其中的8处景点供大家了解与欣赏。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也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有三种儒贾观:"右儒左贾"、"右贾左儒"和"儒贾并重"。就一个家庭来看,有时"右儒左贾",有时"右贾左儒",有时"儒贾并重"。就徽州社会来看,有人"右儒左贾",有人"右贾左儒",有人"儒贾并重"。徽州人采用这种多样的、机动的儒贾观,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9.
徽州楹联包括历史名人为徽州风景和建筑的题联以及悬挂于民居、祠堂、亭台等徽州特有古建筑上的楹联.徽州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徽州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信息.徽州楹联多用典故、拟人、夸张、叠字、隐喻、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文人对徽州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体现文人高雅的情操和宁静淡泊的精神追求.徽州楹联还具有表现徽人对儒学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体现徽人耕读传家、勤俭节约的民风、反映宗族社会的忠孝观、反映"家馨"与"善治"的思想、对于"和谐"理念的继承等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纵兵大掠”徽州是史学界曾经流行的观点,实际上并不正确,但在徽州特殊的历史氛围中,也确实形成了不尽公允的“切齿湖湘”的民间舆论。徽州咸同之际的兵燹,清军与太平军都有责任,但曾国藩并非元凶,而且他为徽州的恢复尽过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