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说和“兴趣”说在严羽的诗论中既是诗评概念 ,又是诗法概念。作为诗评概念 ,体现着严羽对汉魏盛唐诗的独特理解 ;作为诗法概念 ,体现着严羽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严羽从盛唐诗人审美感情的发动与表现中领受到了无穷的感染力 ,名之曰“兴趣”,把作为盛唐诗人审美感情之底蕴的进取情怀误解作胸怀境界的开拓 ,名之曰“气象”。将二者立为“诗之法”,体现了严羽审美文化取向中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兴寄"理论是唐人诗论中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所谓"兴寄"即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寄托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求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用典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兴寄"说中的"比兴"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诗论中多有阐释.文章从"比兴"手法与用典修辞的内在联系出发,研究"兴寄"说对唐诗用典艺术手法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掌握妙悟说诗道的过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第一节即论掌握妙悟诗的艺术特质的过程,实际是讲诗的艺术鉴赏也在于妙悟.他认为诗的艺术特质、诗的创作方法不像哲学命题可以以逻辑思维来解决,是要靠学诗人的直觉思维去观照好诗而一旦豁然贯通的,并且要靠自觉.这就是悟入.好诗指李杜、盛唐诗,上溯汉魏古诗以至《楚词》,以熟读深思悟入为方法取得真识.文学发展到《楚词》,言情备至,声色大开,思想意义又高,虽还不是诗,而是开辟了  相似文献   

4.
严羽的“兴趣”与退特的“张力”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是针对一定范围的好诗而言,既是好诗的一种属性,又是衡量好诗的重要标准;两者都要求诗歌语言具有多义性。其不同之处是“兴趣”的内涵是语言层、形象层和情感层的有机统一,而“张力”的内涵则缺失形象和情感层面。  相似文献   

5.
一、《沧浪诗话》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意蕴从北宋的文坛来看,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轻视文学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形象特征,提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文学理论。严羽的“妙悟说”是针对江西诗派而发的。他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  相似文献   

6.
严羽论诗之妙悟借鉴自宗杲论禅之妙悟。妙悟的对象是别材别趣。它从本体论意义上指示了把握诗道的不二法门,说明了作为诗歌本体的诗情直觉性、整体性、体验性的特点。妙悟说决定了诗歌创作和鉴赏的思维方式,也规定了妙悟诗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沧浪诗话》多方面地接触了诗歌理论问题。如果把《沧浪诗话》涉及的理论问题分类归纳,那末,它的全部理论便朝着“什么是诗”和“什么人是诗人”两大方向集聚。而“别趣”说解决“什么是诗”这个问题,“别材”说解决“什么人是诗人”这个问题。本文拟就“别材”说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8.
唐诗与宋词的传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生 《中州学刊》2006,(5):249-252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精华。从信息学角度看,它们也是成功传播的结果。唐宋文人在当时条件下,充分利用身边有限的传媒资源,进行了高超的传播艺术探索。他们注重新闻效应与名人效应,往往采用独特的载体形式,利用多种传播空间,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需要,对文字信息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于唐代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呈现为风骨挺立、意象鲜明、体格整然而又兴味涵深的诗歌艺术境界.唐诗艺术的成熟有其社会生活的土壤,且经历了由初唐至盛唐一百多年的探索历程,其间包含重新发现小谢、复兴“汉魏风骨”以及掌握晋宋诗歌传统用为中介几个关节点,而核心的一环则在于高扬人的生命理念及其活生生的情意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更加以意象思维活动的拓展、意象结构方式的更新和意象语言风貌的提炼完形三者相结合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意象艺术规范的协力作用,才有了成熟状态的唐诗,并生成无尽的艺术魅力.不过唐诗艺术并未长期滞留于盛唐高峰之上,而是在其成熟光辉照耀之下即已开始新的行程,走向了意象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宋严羽《沧浪诗话》提出诗歌创作“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这种理论历来备受责难批评,冯班《严氏纠谬》驳他说:“诗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歌之;但其言微,不与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乎?”何焯也说:“刘后村有云,‘诗人以少陵为祖,其说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家以达摩为祖,其说曰,不立文字。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此论足使羽辈结舌。”(《严氏纠谬评语》)他们都误解不落言筌为不用文字语言。这种看法在文学批评史上殆成定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形而上的艺术理论,氤氲着道家、禅宗的玄远灵动的精神,脉脉相通,息息相应。道家哲学认为“目击而道存”,空静明澈的纯粹主体只有以心灵的直觉才能与大化的生命流动相应合,所谓“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在中国本土生长发育起来的禅宗,大量融会了道家(包括儒家)虚静以致明等思想,主张由定生慧,以心印心,泯灭自我与存在的界限,重视整体把握、直觉悟入,反对支解分析、概念思辩。道与禅,是沧浪诗论两大主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严羽与诗话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浪诗话》将诗话从率性而发的玩物提升为封建时代文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立言”,诗话成了作者学养的告白和诗学理想的展示,提高了诗话的学术品位;《沧浪诗话》一改宋诗话讳言是非、以资闲谈的风貌,敢于臧否时弊、直面诗坛,凸现了诗话作为一种诗评文体的批评功能;《沧浪诗话》力图改变诗论的随意性,通过以禅喻诗,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诗学语言,这些都大大改变了诗话的旧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妙悟与天机是东方古代诗论的两个范畴,中国古代妙悟说的代表人物是严羽,韩国古代天机论的代表人物是许筠。这两个范畴在他们的论说中,除了肯定诗歌别趣、别材与灵感问题外,也在批评对象、批评基点、批评方法、批评作用等方面有所不同,另外,许筠的诗论观点还从传统儒家诗论观中解脱了出来,拓宽了诗歌表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问取艺术或称问答法,问对法,纪昀谓之诘词。唐代的诗人们,用这种手法制作了大量七绝。笔者作过一个粗略统计,据明万历赵宦光、黄习远重编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唐绝一万余首,七绝居其大半,共七千七百九十三首,其中以不同方式取问取手法制作的诗篇,大约占到千余首。这些诗表明,唐人七绝问取艺术已超出一般修辞学的范畴,显现出定型化、类型化的美学特质,展现了七绝诗的抒情品格,并形成唐人七绝自身诗体制作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产生兴趣:问  相似文献   

15.
高迎刚 《船山学刊》2005,(2):141-144
本文通过对《沧浪诗话》关于诗歌的特殊材质和审美特质之认识的分析,说明严羽的“别材别趣”说其实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本质特征全面的、总结性的阐述,因而主张对之做出新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蔡厚示 《阴山学刊》2003,16(1):35-38
据现有材料考察 ,严羽的卒年大致在 12 5 5年左右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为最有理论价值的著作 ,其“别材”、“别趣”说 ,“妙悟”说等 ,都表达了他卓越的理论建树和艺术创见。  相似文献   

17.
南宋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严羽,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福建邵武莒溪人,生于宋末,系布衣"隐士",生卒年不详.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部以禅喻诗,着重于谈诗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因为诗的形式和艺术性,是诗论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这对后来的诗学和诗歌创作,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自明代以来,《沧浪诗话》被后人多次校释、出版、发行,流行甚广,据说已译为七个国家的文字.宋代江西诗派,对当时文坛  相似文献   

18.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福建邵武人。其生平事迹不见于《宋史》,其它资料也极为少见,不仅生卒年的推断其说不一,对其生平活动的考察,出入更大,至今还没有理出一个较为清楚的线索。本文试就笔者所见,做一粗略探测。  相似文献   

19.
严羽的《沧浪诗话》问世七百多年来,对它的研究和称述缕缕不绝,尤其明清两代谈艺说诗者无不沐浴其言,浸染其说;直到现在,古典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它的重视和兴趣犹未衰减。本文不想谈人们谈得很多的问题,仅就《沧浪诗话》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倾向发表一些看法,着重探测一下严羽对儒家诗教的社会功利说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诗:严羽与布拉德雷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自号沧浪逋客,南宋时代邵武人,著有著名的以禅论诗的诗论名著《沧浪诗话》。布拉德雷(1851——1935),著名英国批评家,新黑格尔主义者,著有《论莎士比亚悲剧》以及诗论专著《牛津诗歌演讲集》。二者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严羽生活的时代比布拉德雷早约六、七百年),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圈(前者代表典型的东方文化,后者代表典型的西方文化),但他们的诗论却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对话。我们拟从三个方面来对他们的诗论加以比较:一、诗的实质,二、诗的形式,三、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