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改变了一切” ,如何打击恐怖主义 ,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将恐怖分子拒之国门外 ,这些无疑是美国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也引发了美国国内新一轮的移民政策大讨论。“9·11”后美国政府出台了什么样的移民和边境安全政策 ?今后美国的移民政策走势如何 ?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现实主义掀起了美国文学的第一次浪潮。这一时期,产生了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等享有国际盛名的作家。他们摒弃了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突破了关国文学的"欧洲化"局限,使美国文学跃上了一座高峰。同时,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呈现了多元化景观况,产生了乡土文学、心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这些流派以美国式的表达和美国式的主题构建了美国民族文学,成为民族文学的真正开端。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是美国新经济政策之后的重要时期。它是一个多元化、新保守主义时期。七十年代的美国为少数民族作家提供了写他们本民族文化的机会。同时,少数民族作家也表达了他们所受到的种族歧视的亲身经历。M·H·金斯顿在她的小说《女斗士》中表达了她的中国文化背景及美国的生活经历。由此而渴望寻找到适合并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杰斐逊的近海防御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托马斯·杰斐逊的防御性海军政策在美国历史上存在较大争议,他任内裁减海军,建造小炮艇,建设近海防御体系.杰斐逊之所以采取这种低调的海军政策,主要因为他更关心国内建设,保证军队对现任政府忠诚,避免与大国相争,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美国经济和外交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对贸易和国防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全红 《南都学坛》2004,24(5):19-26
“9·1 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 ,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同时 ,美国社会族裔关系也因“9·1 1”事件而出现了调整 ,阿拉伯裔与白人主流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张。所有这些变化使族裔群体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表现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与冷战后克林顿执政时期相比 ,族裔群体在外交政策上的影响力受到美国打击恐怖主义这一最高外交政策目标的制约 ,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受到特别的考验 ,总体上有向冷战时期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挪威籍美国经济学家芬尼·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和经济周期的驱动力量.实际经济周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阶段.两位获奖者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因此了解芬尼·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的获奖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更广泛深入地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对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喧哗与骚动》之中的中心人物凯蒂·康普生一生的悲剧进行了深入分析 ,认为家庭对她的悲剧负有根本责任。凯蒂·康普生生活在内战后的美国南方一个日渐衰败的贵族大家庭中。她一方面处于新旧价值观念的夹缝中 ,另一方面日渐分裂的家庭不但使她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港湾 ,更加加速了她最后的彻底毁灭。  相似文献   

9.
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辛格莱·刘易斯曾在 2 0世纪2 0年代蜚声美国文坛。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似乎与美国 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散文家亨利·戴·索罗之间没有多少联系。然而 ,刘易斯曾多次宣称索罗的《华尔腾》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二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家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刘易斯确实曾受到索罗的影响。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二人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乔治·H·W 布什政府执政时期,恰值冷战行将结束进入欧盟时期.美国把对“欧洲战略”中的欧洲一体化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样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试从政治、经济及货币等几方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美国杰出诗人威谦·卡洛斯·威廉斯的长诗《佩特森》的分析 ,阐明其在美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完全不同于美国文学史上那种以欧洲诗歌为范本的传统长诗 ,也有别于其他同时的美国长诗如《荒原》等 ,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纪元。《佩特森》不仅在内容上别具一格 ,而且在结构、技巧和格律方面也有诸多创新。文中对此诗的开放性结构、意识流手法和“可变音步”的节奏原则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原因 :首先是美国有一套程序化的国家机器 ,其核心是联邦宪法 ,主要原则是“三权分立” ;其次是美国具有公开参与和不断探索的社会风气 ;最后则是美国政局中日渐明显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二次大战后期,以约翰·谢伟斯、约翰·戴维斯和约翰·文森特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在华外交官,积极参与了美国和国、共三方的一系列活动。对于他们在华的这一系列活动,国内外史学界历来存有两种载然不同的评价。美国官方以及对新中国抱有敌视态度的美国史学家,几乎“无可争议”地认为:美国官方的战时对华政策,遭到了一批“中国通”的积极反对和暗中破坏。“他们发自中国的函电中的意见,被国务院作为真理加以接受。因此,这些职业外交官带有偏见的言论起到了在这关键时刻逆转历史车轮和改变美国远东政策方向的作用”。上述谢伟斯等三人被指责为“丢掉了中国的三个约翰。”而国内学者则一般倾向认为,尽管这批“中国通”站在现实主义立场,对中国人民革命持友好同情态度,但他们的建议遭到了美国官方的否定,在美国对华决策中没有发挥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归纳谢伟斯的决策建议,从美国对中共政策形成过程和影响外交决策的外交文化积累角度,对这批“中国通”的历史作用作一重新评价,希望能说明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介绍和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主要作品,提出合伍德·安德森本人虽然不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重要作家,但他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却对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和斯坦贝克在内的美国文学家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美国文学史上颇为值得研究的一位承上启下的“一般作家”。  相似文献   

15.
说服的权力——美国领导权的二元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奈是美国国际关系学界著名学者 ,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 ,政治学教授 ,曾任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著有《权力与相互依赖》(1 977,1 989,2 0 0 1 ,合著 )、《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2 0 0 0 )、《美国霸权的悖论》(2 0 0 2 )等 ,他提出的“软权力”理论引起全球关注。本文载于美国哈佛国际评论杂志 2 0 0 3年冬季号 (HARVARDINTERNATIONALREVIEW·Winter 2 0 0 3 )“美国望”栏目 (PERSPECTIVESONTHEUNITEDSTATES) ,系该杂志资深编辑西恩·克瑞翰和塞比·拉尔曼对约瑟夫·奈的访谈 ,题为“说服的权力———美国领导权的二元构成”(ThePowerofPersuasion—DualComponentsofUSLeadership)。访谈中 ,奈联系近年来“软权力”和“硬权力”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角色定位 ,以及国际社会对美国举措的回应对美国对外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对其“软权力”理论再次作了精要论述。访谈主要内容如下。(以下▲代表编辑 ,●代表约瑟夫·奈 )  相似文献   

16.
略论美国现代史上的三次环保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三次环保运动的高涨期:20世纪初主要由西奥多·罗斯福和吉福德·平肖自上而下推动的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信条的资源保护运动;20世纪30年代由富兰克林·罗斯福领导的以民间资源保护队为重要力量的具有应急性的资源保护运动;二战后60-70年代主要由知识层推动的大众广泛参与的具有更为深刻内涵的环境运动。每一次环保运动的高涨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它们也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美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保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88年9月12日至15日,CATO学会和复旦大学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前景与问题”学术讨论会。美方参加会议的除CATO学会的学者外,还有“货币主义”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德尔·弗里德曼;美国美中关系学会主席戴维·兰普顿;美国著名作家、《富裕与贫困》的作者乔治·吉尔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政策科学研究员、《谁掌管美国》的作者托马斯·R·戴伊等二十多人。中方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政府机关和工商企业代表等四十多人。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19.
在冷战后的今天 ,美国把争取对全球的领导、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未来的世界秩序 ,维护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领域的一超地位当做自己的国家利益 ,这就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对外政策的这种新变化和新调整 ,反映了新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国家利益的新界定、新追求 ,具有极大的进攻性和扩张性。“9·11事件”对于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来讲 ,是一个“塞翁失马”般的难得契机 ,而反恐则是其实现单极世界目标的重要一步 ,即美国正借反恐之名 ,行统治世界之实 ,而由此带来的必将是全球安全格局失衡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后,泰国国内政局不稳,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急于向美国寻求援助.但战后初期泰国只处于美国对外战略的边缘地位,因此美国拒绝了泰国的援助请求.随着东南亚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提升了泰国在东南亚所处的战略地位,确立了对泰国的援助政策.美国对泰国的援助大大加深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程度,为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美国的冷战战略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