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震同志是我军的一员名将。他胆识卓著,能征善战,战功赫赫,名闻遐迩,已为世人所赞颂。然而,在十年动乱中,王震同志被迫下放到江西红星垦殖场劳动三年。他在这里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扶正压邪,延纳人才,改造荒山,发展生产,继续为革命事业作贡献的动人事迹,却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  相似文献   

2.
《江汉学报》1963年10期发表了我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文以后,第11期上又发表了鲍靜同志批评我的文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題》。我不同意他的意見,这里仅就他提出的批评作一些答复。一、先请弄清这个事实鲍靜同志说我不承认社会主义生产中存在价值,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说我的主要根据,“原来就是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的一句话”。不是。我的出发点是事实,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我的文章一开始说:“在公有制的集体生产中,人们只交換各自的劳动,而不交換各自的产  相似文献   

3.
题词     
宋振定同志护奋好肠寸 一周年的题词王震同志为纪念宋振庭同志逝世王震,一叠 ,荞八吞年一月题词  相似文献   

4.
无处登高     
张伟然 《学术界》2002,(3):261-264
我是在一次回乡途中偶然看到校友录上的黑框 ,才知道文元珏先生确实已经走了。当时正好在醴陵 ,文先生的老家 ,那里正好有一位毕业于湖南师大历史系的旧友 ,于是我赶紧向他询问。我想 ,以他与文先生同乡且又共系的身份 ,对文先生该了解比我多一点吧。孰料殊不尽然。他说 ,他与文先生并无交往。一来他考进系里的时候文先生已经退休 ;二来 ,更重要的一点 ,他听说文先生其人不好接近 ,大概属于恃才傲物的那种 ;只知道其学问非常之好 ,为陶公 (即著有《五代史略》的那位陶懋炳先生 )所佩服的两个人之一 ,而论著却很少。仅此而已。这番话让我颇感…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21日上午,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召开的全所大会上,所党委书记刘荣军同志批评有些同志在没有搞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向媒体和网络发表意见,损害了历史所的声誉;这种行为不是真正的关心所务,等等。会后,我主动找到荣军同志。我首先问他是不是指我,他说他指的是一种现象,并没有点名。我又问,我就卜宪群同志一事发表的意见中,有何不实之词?他举出我意见中的“暗箱操作”一语。我最近的确接受了媒体采访,对历史所的一些做法提出了质疑,并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发表在了网上。所以,我的行为应该属于荣军同志所批评的现象。但是,我认为荣军同志的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时,总是将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中央集体领导,归功于人民,他说:“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但是在南巡谈话中,小平同志却十分肯定地表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可见他是十分看重这个问题的。因此,科学地认识和准确地执行小平同志这一创造性的提倡,是事关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不搞争论。是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1.中苏“不搞争论”六十年代前半期,中共和苏共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邓小平同志作为这一场争论举足轻重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7.
有些书要重读,联系当时的情况来读,联系现在的实际来读,才能逐渐加深体会。《燕山夜话》从前我是读过的,也颇感兴趣,觉得是一本别具风格的杂文集。不过当时我也有一点偏见,认为根据邓拓同志的学问、文采和研究精神,应当多写一些学术理论文章,而对他的杂文却不大重视。同时又听到从康生那里吹来一股冷风,说《燕山夜话》是“乱七八糟”……所以我曾经以友谊的口吻劝过邓拓同志,少写一点《夜话》式的杂文,多写点学术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8.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泽东同志为刘胡兰烈士亲笔写下的光辉题词,是对刘胡兰烈士的崇高评价,也是对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赞誉!最近,张仲实等同志回忆了题词的情形。 1947年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王震同志挥师河东,和陈赓同志一起,在晋中一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中,高尔太同志发表了许多文章,他把“异化”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在运用“异化”分析社会历史过程中,他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历史性的人学”。本文试对上述思想的主要论点,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关于“异化”,高尔太同志把它理解为人的异化。他说,异化“是指人(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作为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转化为客体,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在高尔太同志那里,更强调异化的主体是人的“自我”,因此,所谓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  相似文献   

10.
有个中国女孩,因为爸爸妈妈要去德国工作,而跟着到了德国,在那里的一所小学上学。没想到,班里有个德国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他爱上了这个中国女孩。一天,这个中国女孩生病没来上课。那个德国男孩很难过,在课堂上哭了起来。老师体谅他的心情,让他先回家了。回到家里以后,妈妈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很难受,我很想  相似文献   

11.
去年冬天,我应邀到首都师大参加中文系举行的一次重点学科论证会,幸会赵敏俐同志。在这之前,曾听中文系主任张燕瑾同志说起,赵敏俐同志原在青岛大学任教,后应聘到京。这次与他晤面,我原以为彼此初识,但他说,八十年代初,他在山西长治听过我讲课。我感到很惭愧,那次晋东南师专举办全国性的暑期学术讲座,邀我前往,讲课一周,匆匆来去,其间虽曾举行过一次教学座谈会,我因偶感不适,未能参加,因此与听讲者几无交流。但也觉欣慰,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当年从各地赴晋的大抵是大学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现在他们中间不少人都已成为大学…  相似文献   

12.
孙大浩同志在他的文章中主张,工龄应作为按劳分配中“劳”的一个因素。我认为按劳分配不必考虑劳动者的工龄因素。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认为按劳分配要考虑劳动者工龄的根本依据和核心理由是:工龄是劳动者的劳动历史,工龄越长,劳动的积累就越多。现在很多财富就是由过去的劳动创造出来、积累起来的。因此,按劳分配应该考虑劳动者的工龄。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为两个部分:一部份作为“社会扣除”;一部份用于个人消费。马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宋承先同志的《价值决定与供求关系问题》一文,觉得他对经典著作的某些论点的解释,完全背离了原意。他对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也末弄清楚,甚至把我所反对的观点,当作是我所主张的观点。宋承先同志用了一页的篇幅转述我的基本论点,但不切原意。他说我的第一个基本论点是:“供求不平衡的某种特定情况也是决  相似文献   

14.
1973年左右,王震让郭小川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取得联系。1952年时郭小川写过一篇河南许昌地委搞好宣传工作的报告,颇受毛泽东的好评,那时纪登奎正是地委主管宣传的负责人。也就是从那时起,纪登奎开始引起毛的注意,一步步提携,直到“文革”中担任了中央高层要职。 郭小川那时正被传言围困,在北京赋闲而不得其所。纪登奎好意地劝说老朋友不要再继续写庄则栋的文章,并和王震商量后曾想让郭先去女儿插队的河南农村,等待分配。王震多次找郭小川谈话,提醒他说“你不要辜负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中央领导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21日上午,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召开的全所大会上,所党委书记刘荣军同志批评有些同志在没有搞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向媒体和网络发表意见,损害了历史所的声誉;这种行为不是真正的关心所务,等等.会后,我主动找到荣军同志.我首先问他是不是指我,他说他指的是一种现象,并没有点名.我又问,我就卜宪群同志一事发表的意见中,有何不实之词?他举出我意见中的"暗箱操作"一语.  相似文献   

16.
张江明同志所著《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在出版前我已看了打印稿,出版后又反复看了几遍。作者在前言中说,他学习了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之后体会到,毛主席提出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是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第二页)他说他这本书就是从“本体论”方面来说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书中约有十处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我以为,正当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动员亿万人民进行新的长征的时候,在思想理沦上阐述、宣传毛主席“物质可以变成精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是否能创造美呢?部分同志是持否定态度的。有些人认为,人类社会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产生人的对象化劳动创造美的条件。马克思是在“私有制的扬弃是一切人的感觉和属性的完全解放”的前提下,谈到“人化了的自然界”和“对象化了的人”这种话的。人的对象化,“就是按马克思当时的想法,说明人的生活和精神完全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私有制扬弃之后,共产主义实现”时才能实现的。马克思到底怎样看待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这一问题呢?马克思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了畸  相似文献   

18.
1983年,拙文《劳动异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表现和趋势》(简称《初论》)发表后,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它却引起了邢贲思同志的误解,从而受到尖锐激烈的批判。当时,我对照了邢贲思同志的《关于异化的几个问题》文章(简称《邢文》)和由他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整个西方思想传统,马克思思想之革命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传统中始终受到排斥的劳动被放置到了思想的核心领域中。但是另一方面,当马克思为此而将被规定为类存在的人的感性活动设定为全部历史的整体性基础的时候,这一设定本身所包含的一种很少被注意到的存在论结构却使马克思在劳动问题上充满了内在矛盾;而在这一存在论结构之必然性的推动下,他最终实际上把在他那里作为人的基本存在规定的劳动,连同其有限性和历史性本质一起,都当作是作为历史基础的类存在本身的自我外化或异化环节,彻底扬弃在前者那最终取消了任何差别和区分的完全的自我同一性中。而这恰恰是源自古希腊西方思想传统一直力图实现、但由于其天然地将劳动排除在自身之外而始终无法真正实现的理想。在这一点上,极端反传统的马克思实际上倒成了传统的最终完成者。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除了当前提供的劳动以外,还包括过去的劳动;有的职工得到较高工资,是因为包括了对他过去的劳动的报酬。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马克思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从这段论述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按劳分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按劳分配中作为劳动尺度的劳动只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