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是冷战时期北约遭受的最严重的危机。在危机发生之前美国能够准确地评估法国的行为,并重新定位新形势下与北约其他成员的关系,把提高北约凝聚力、增强北约的合法性基础、迅速高效地重建北约作为基本原则。这使得北约在美国的主导下较为成功地克服了法国撤离带来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4.
李葆卫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22,(2):72-76+155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框架”的突然解密,美印之间的关系走向变得非常明朗,印度被美国视为遏制中国的重要伙伴,而近期美印之间军事合作的升温,更应引起中国的警觉。在此情况下,中印关系的走向变得更加复杂,将在边境、经贸、战略合作、海路安全及区域合作等五个方面呈现出新特点。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以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5.
联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柱。随着美国国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拜登政府着眼于构建印太复合联盟。印太复合联盟综合了联盟和同盟的属性,包含联盟构成圈层化、联盟议程多元化、联盟目标制衡化和联盟基础弹性化四个维度。印太复合联盟的产生主要基于分担霸权护持成本、发挥盟友主动性、重塑联盟关系和减少地区国家对“印太战略”的抵触等考量。印太复合联盟以美日韩印澳和欧洲主要盟友为“内核”,东南亚和南亚中小国家为“中间地带”,太平洋岛国为“外围”,综合了安全、经济和地区治理议题,借助议题合作的方式制衡中国,在所谓“民主”价值观下突出意识形态弹性化。美国构建的复合联盟导致印太地区内出现功能相似但成员相异的“平行体系”,加剧地区阵营化态势,还使地区公共产品俱乐部化,甚至与地区国家的需求出现错位,并引发治理冗余和治理失衡并存的现象,削弱了地区国家的获益前景。 相似文献
6.
7.
拜登政府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印太战略”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旨在遏制中国、重构亚太乃至全球经济体系。该经济框架以美国利益为先,内在构架空洞模糊,各国参与热度较低。“印太经济框架”实施前景暗淡,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应对“印太经济框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坚定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促进地区团结合作;鼓励自主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振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1)
两极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紧东扩,以控制和占领被称为“真空地带”的东欧地区,进一步遏制俄罗斯,遭到俄罗斯的反对.本文主要分析美、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政策变化,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区秩序由地区权力格局、地区制度格局和地区规范格局共同构成。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在太平洋岛国地区实施“印太战略”,通过权力投射,巩固了地区军事与安全控制力,增强了经济影响力,促进了地区抗疫合作,使得西方主导性上升与地区权力格局外源化;通过机制构建,构建了以其为主体的地区安全机制网络,还建立了若干西方俱乐部式小多边主义机制,使得地区机制的排他性增强,地区制度格局复杂化;通过话语叙事,建构了一套西方式话语叙事体系,为其提供“合法性”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对该地区的介入,并将这套话语叙事体系与海上安全介入等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这些变化共同对太平洋岛国地区秩序产生影响。不过,该地区秩序的长期走向还取决于多类行为体的复杂作用与互动。 相似文献
10.
11.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美国的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改革。本文针对公立大学教育系统、就教职工的任务、任职、学术自由和报酬、高等教育功能的转变、教育技术与教学传播、高等教育经费、全球化及多元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危机,它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理论法宝,它可以指导我们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存在方式,如果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所指向的道路前进的话,也就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进的话,就可以拯救中国,拯救人类和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刘卫东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23,(2):71-99
拜登政府就职以来,提出“美国回来了”和“中产阶级外交”两个口号,力图在外恢复美国的软实力,对内更好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但其实际推行的政策仍带有“美国优先”的浓重痕迹。拜登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的手段与特朗普政府有很大不同,在侧重正面引导舆论的同时,低调谋取单边利益,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维持美国利益与国际利益的表面平衡。拜登政府此举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在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国内危机不断出现、大国竞争加剧和同盟内部分化,以及特朗普刻意制造了既成事实的背景下,继续坚持“美国优先”成为一种自然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追求“美国优先”是一种常态化行为,杰克逊主义的外交传统为其提供了政治文化根基。“美国优先”的背后也透射出复杂的政治内涵,体现了保守主义者的诉求,反映出对美国“过度”参与国际事务的不满,意味着美国梦的迷失,也因其对应政策的开放性而显现出典型的政治工具属性。但是,美国面临的大量问题是其制度因素所致,坚持“美国优先”在协调内外利益、远近利益、软硬实力等方面注定难以达成目标。鉴于“美国优先”理念已成为政治正确,两党均致力于以不同方式予以坚持,因此其影响还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卫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25-27
发生在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给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剧烈的震荡,目前还难以预测其对世界经济的危害程度。本文深入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总结从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透过一场当代美国中国学界的争论,考察近年来美国中国研究的新趋向及由此产生的四个问题,引中出美国中国学内部和中关学界间不同视角、思路、方法、立场的对话和交锋。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西方理论和学术机制运用到中国研究时带来的局限,分析美国当代中国学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虽结论、方法不同,却具有相同本质,并提出后现代之后,美国中国研究的可能去向。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高度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并采用多种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所体现的"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基督教的认同、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是其对美国民族认同的重要表征。"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对美国犹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美国总统大选并非只是民主与共和两大党的竞技赛,还存在着不被公众注意的其它政党参选,除两大政党之外的其他参与竞选的政党统称为“第三党”。美国历史上第三党的数量惊人,但由于受制度性障碍、自身问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它们都没有在大选中获得成功。尽管第三党无法赢得大选,但是它们仍然是影响美国政治的重要力量:首先,第三党的存在有利于美国政治稳定。其次,第三党是影响大选结果的重要因素。再次,第三党能够促进国家政策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葛腾飞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6,(3):85-91
由于“9·11”事件对美国国内所造成的特殊伤害性,它对美国政治体系的冲击也就呈现出特别剧烈的效应,引起美国国内有关其社会政治问题的深刻思考,如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主流社会与非主流社会的矛盾、反恐手段的选择等等。这种思:考又进一步作用于美国的政治实践,形成“9·11”事件后美国政治的新特点,尤其体现在国内外政策分野缩小、政党政治重新强化、经济政策有待加强、反恐战争意识形态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