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实力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密切交融,受时代潮流影响又饱含中国特色的“新国风”文化逐渐呈现在世界舞台,向全世界输出着东方之美。中国本土品牌也在文化浪潮中更新换代,大众深刻地感受到国货彩妆品牌的奋力崛起,领略璀璨夺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对“新国风”文化和当前彩妆产品包装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了解彩妆产品包装的市场需求,从文化、经济方面阐述“新国风”元素在彩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货彩妆品牌,从色彩、图形、造型三个角度探究“新国风”元素在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在新时代大众可以通过更多新技术、新形式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近年,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社会掀起了一潮又一潮的“国货热”“非遗热”以及“古装热”“国潮热”,而也因当下时代新人对“国潮”的追捧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逐渐强大的革新力传承和发展,并逐步焕发出新一代的生机与活力。出现这一现象,也正是社会大众思潮及文化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在国潮设计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文化依据和身份,而进行“国潮”设计,则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展示、创新及传承与发展的舞台。本文从出现国潮文化的现象与动因角度出发,就国潮设计和优秀传统文化间存在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潮设计中的有效善用及创新方面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3.
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价值。当今儿童游戏在吸收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包含着该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对形成鄂伦春人许多独特、优秀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传承并发展包括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在内的民族传统游戏对当今儿童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这不仅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而且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机遇和平台。特别是内陆边境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立足我国本土“自塑”国家文化形象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邻国人民“他塑”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增置了认知窗口。面对当前内陆边境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国家文化形象建构面临的困境,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以及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符号为表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品质特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播彰显当代中华文化的自信,从而达到对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宏观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我国在未来持续发展中的文化信仰支撑。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进行传承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素养,扩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还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中国优秀传统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其得到传承与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宸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222-224
《神女劈观》是角色扮演类游戏《原神》推出的一款宣传片,该片以中国传统京剧唱腔来讲述人物故事,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国内外玩家的一致好评,开辟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路径。作为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对《神女劈观》的多模态字幕翻译分析既弥补了传统语篇翻译的不足,同时也能为相关领域的多模态翻译分析提供帮助,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刘容江  廖华 《民族学刊》2023,(11):118-124+169
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需要综合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维度深入挖掘,提升海外传播内容的文化吸引力和价值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需要坚持根植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相适应、与中国具体实际发展现状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指向。针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内容同质、方法单一与边界模糊等问题,通过把握发展大势、加大技术迭代、培育文化共生,推进海外传播的秩序重塑、队伍赋能与样态革新,推进文化交流与对话、文化教育与传承、文化产品与创意产业、文化外交与国际合作,构建海外传播新的秩序与范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旗帜。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阶段,也是对学生开展教育最为关键的启蒙时期,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能转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掌握更多英语知识与技能,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透彻,成为具备扎实文化底蕴的人才。鉴于此,文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现状等进行探究,旨在探讨出高治理的英语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文化富矿,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突出优势,服饰文化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近年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为人津津乐道。从蒸蒸日上的汉服复兴运动到设立“国家汉服日”议案的提交,这是汉服这一服饰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趋势,也是新时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三字经》是儒家优秀启蒙读物,具有跨文化的传播功能。刘智的《天方三字经》,以儒家《三字经》的形式,建构并传播伊斯兰文化的中国范式,既是对世界伊斯兰文化范式的创新,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游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制定保护措施、培养教育传承人、用创新手段促进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民间游戏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2.
高彬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50-152
短视频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顺势而生,短视频凭借生动、直观、时长短等优势吸引众多人的喜爱,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介。在短视频发展期间,动画短视频的热度非常高,风趣幽默内容加上一定深意的内容,快速地被大众群体接受。另外,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不断推进下,动画短视频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优质平台,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扩大。因此,本文对动画短视频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分析动画短视频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希望为动画短视频创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可以“把玩”且穿过时间的遗存,栲栳是黄河宁夏段贺兰县传统乡土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解读和振兴属地乡村的重要工具,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人类学文化记忆等理论的综合视角在对其保护传承实践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希望在实现栲栳生命“游戏-非遗-生活”回归的同时,也为他者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一种地方性经验与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有我国从古至今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一些具有代表性、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非常活跃,将其应用在海报设计中能够给海报设计带来更多丰富的、不一样的中国元素,让海报设计更具有文化性和传播性特点。为此,本文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对博物馆海报设计融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讲话,构建当下及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当今,后工业化文明使中国进入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而“自媒体”自2002年诞生即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地方性文化符号,又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刘三姐歌谣及其自媒体传播价值,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代代相传,而传统吉祥图案是其中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形式,是民间、民俗艺术长期积淀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视觉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视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大众需求,视觉动态设计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的有效提取,利用视觉动态设计的艺术媒介表现传统图案,创造出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文化符号,祭孔活动则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表达崇敬之心的方式。祭孔活动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教化民众、文化复兴以及培植信仰三个方面的作用。它能够培养现代人对孔子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并且让人们认识到祭孔活动和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有不可替代性复兴祭孔活动让现代中国人重新了解和认识儒家文化;体会儒家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让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中国人理解和认可;并作为民族信仰根植在现代中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18.
彩调剧《新刘三姐》是广西“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作品。《新刘三姐》对千年以来的“刘三姐文化”进行中国式审美现代化意义的转化与改编,体现出了传统文艺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新刘三姐》在与新时代主题紧密相连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刘三姐的形象进行新的塑造、对剧情进行巧妙的设置、对剧情中的矛盾进行中和式的处理。正是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展现,来完成广西的民族文化符号——“刘三姐文化”的重构和展示,实现新时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贡献。同时,《新刘三姐》的成功路径,也为中华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书是文明的使者,传播的载体,从文字的诞生开始书籍就承担着传播文化、观念、知识、信仰的功能。当今数字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对印刷出版行业的巨大变革,纸质书的兴衰历程也让人唏嘘不已。本文以《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为例,对课程进行重构并设定美育目标。以案例的形式就课程中“中国传统设计意识之象征之美”“中国传统设计浪漫之意象之美”“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之大象之美”“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之传承之美”四方面内容,阐述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意蕴,旨在探究美育与设计类课程结合的意义;结合“美学再创造”这一理念,将美学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文字、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与书籍发展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实现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不仅仅是要靠传承,通过体验中心的创建可以研发更多的创新的形式。这反映了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必要性。通过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的创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让传统文化在高中学习阶段展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在新时代学生的视野中突显出新时代的风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能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视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