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汉互译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语言交际、教学以及翻译,掌握翻译的技巧.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掌握英汉互译的难点,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促进高质量的译文产生.  相似文献   

2.
英汉互译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语言交际、教学以及翻译,掌握翻译的技巧。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掌握英汉互译的难点,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促进高质量的译文产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了英汉语被动形式的特点与差异,结合翻译中具体的例句来分析英汉互译中被动、主动结构的转换规律。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在翻译时我们就可以自觉地运用它们,更好地做到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言传达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成为英汉翻译中的难点.文章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英汉思维差异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译者消除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词汇的翻译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词汇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差异存在的可译性.本文着重分析了英汉文化的几方面差异以及其对词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加强汉、藏因明的交流对了解汉传因明及藏因明的历史与流交,全面把握中国因明实质、推动因明发展以及推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当前,汉、藏因明的交流有很大进步,在组织机构、学术会议、课题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大局意识不足、交流平台欠缺、语言障碍、共同话语基础缺乏、人才流失等困境,我们需要从建立语言互译平台、加强义理对勘文本互译、充分挖掘因明的社会功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汉、藏因明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谚语在语言上具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单句讲究韵律、双句对仗的特点。谚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英汉谚语互译中既要注意内容贴切、语言生动,又要考虑到谚语的文化背景、形象比喻等。做到形式、内容和神韵的统一,即所谓的“貌合神似”。本文探讨了如何达到英汉谚语翻译中的“貌合神似”。  相似文献   

8.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请求言语行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从社会、语言、文化三个层次,探讨了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存在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才贝 《中国藏学》2023,(4):20-29+210-211
中国西藏境内的冈底斯山,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跨境圣地,历史上就是中国与南亚、中亚文明交流、民间贸易的重要区域和通道。文章通过跨文化视角梳理了汉藏及南亚相关文献对于冈底斯山的多重表述,阐述文化内涵的差异及文化价值的普遍性,强调了冈底斯作为中国“神圣遗产”的定位,补充学界对于这一研究主题的不足。冈底斯在汉藏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体现了汉藏文化交流的面向,反映同一景观的不同文化认同,共同点在于雪山的神圣性特征。苯教早期圣地志文本强调了冈底斯作为创世神的一面,衍生出一套本土概念词汇,这在其他文明中是缺乏的,可视为冈底斯信仰中国化的精粹表述。其次,通过冈底斯在南亚相关文本中的不同形象阐释,揭示文化内涵的差异及我国传统文化与南亚诸国文化间交流互鉴。最后回到“文化遗产”的视角,指出冈底斯山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具有全人类共享的价值观,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认同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引申法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灵活运用引申法,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更能使译文入木三分,锦上添花。本文试从词、词组和句子三个层面,辅以中英文例句,并通过比较,来探讨如何在英汉互译中进行语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11.
杨维春 《民族论坛》2007,5(12):40-41
熟语是一门语言中最能够体现该语言文化涵义的语言形式,在法语和汉语中有关动物的熟语则传递了各自语言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涵义。本文通过对其文化涵义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研究,启发我们在法汉互译过程中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体现出不同语言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2.
藏汉翻译学研究中,历史虽然选择了可译性,但长期的翻译实践并未消除人们一直以来对它存有的质疑.藏汉互译中的顾虑,在于历史认同可译的同时,仍在肯定着译文存在的解释主观色彩以及存在着的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互译最后的命运成了"必要之恶".作者认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思考,这些顾虑和质疑在语言哲学上并非不可解释和接受.在具体的论证中,作者通过句法哲学、语义哲学等科学的语言哲学知识,分析了这些顾虑存在的原委,探寻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肯定了藏汉互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边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文化安全包含四重维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主体、民族个体主体、国家主体和类主体(人类社会)的文化安全都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并从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英汉隐喻性词汇之间存在着诸多异同点,如词汇和理据不同,但喻义和文化内涵相同;词汇、理据和文化内涵不同,但喻义相同;词汇、理据和文化内涵相似,喻义相同;词汇相同,但喻义不同等.导致这些异同的根本原因是英汉两国人民所处的语境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对各自文化的影响,指出文化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各自的语言与文化中,因此,在学习语言时,我们不仅要了解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且要对这种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差异有足够的认识,以避免交际的失败及由此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内蒙古牛羊肉产品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产业。近几年内蒙古牛羊肉产业在草原资源、原材料、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及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旨引下迅速发展,牛羊肉生产已经成为内蒙古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内蒙古牛羊肉产业的生产状况、发展优势以及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社会,文化的冲突始终是跨文化交流与交往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人类学以独特的学科视角对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贡献了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英文化历史悠久,由于民情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在视角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涵的寓意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者以中英文颜色词汇的不同内涵为重点,揭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通过研究它们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影响的对策。首先分析了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影响的对策,包括文化敏感性和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特点,适当运用翻译技巧,以及翻译审校和反馈机制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座桥梁,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但是有交流就有冲突,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差异,这是所有文学翻译中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通过分析正确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重要性,研究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从而提出结合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以及对文学作品的体裁进行分析等策略来应对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从而促进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