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早期在中国的欧洲传教士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人们常常会列举出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种种事迹;但对米海尔·鲍姆这个名字,许多人还是比较陌生的,即使在《辞海》和一些反映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书籍中,也仅仅提及他充任南明政权与罗马教廷交往的信使这一简单经历,以及他唯一公开发表的一本著作《中国植物志》,这是非常不全面的。下面我们根据国外最新资料介绍米海尔·鲍姆对于中国文化传入欧洲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天主教神父利玛窦(1552-1610)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中国传布天主教文化和自然科学,又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孔学文化和明朝的文物制度,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利玛窦来中国传布天主教的真正目的是"作耶稣的勇兵",但他的实际活动和作用都超出了狭隘的传教动机.因此,对于利玛窦在西学东渐上所起的历史作用,应当予以实事求是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19-123
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他在中国传教期间,开展了一系列中西文化及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活动。这些工作对以后天主教在中国的"学术传教"策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明清两朝注入了西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 ,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 ,中西文化实现了第一次正式的接触与交流 ,西方的天主教与科技文化相继传入中国。利玛窦提出的天主教儒学化理论在这次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西学顺利进入中国和中国士大夫最终接纳西学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利玛窦天主教儒学化理论及其在此次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利玛窦带着传布福音的使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但他在华的最大成功却不在基督的事业,而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利玛窦入华作为一个代表,作为一个历史象征,反映了中西初识之时接触时的互动、碰撞、吸纳、排斥;造就了利玛窦个人心理冲突与对文化的自我审视;并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过程中架设了最初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献整理的视角出发,主要对《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书信集》等文献中有关利玛窦在南昌生活期间(1595—1598)与以章潢为首的白鹿洞书院师生交往的记载加以整理,兼而考察中外学者就此课题所开展的先期研究及其成果,在此基础上力求对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梳理,以期推动学界对明末清初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雷强 《学术研究》2004,(6):112-114
利玛窦素有泰西大儒之称 ,他在华传教期间 ,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入中国 ,同时又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介绍到西方 ,是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今天 ,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重要的背景下 ,重修仙花寺纪念利玛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艾儒略是第二代耶稣会最为杰出的传教士之一.他侧重在中国民间传教,特别是福建地区的天主教传播工作,赢得了"福建宗徒"的号称;他在中国传教数十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亦获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来孔子"的美誉;编有汉文著作24种,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他成为了继利玛窦之后,汉语水平最高的来华传教士.  相似文献   

9.
钟鸣旦  代国庆 《学术研究》2012,(8):86-92,160
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由范礼安构思,并由利玛窦富有创造性地予以实践。延续至18世纪的后继者们把此种策略与利玛窦密切联系在一起,称之为"利玛窦规矩"。此前,"利玛窦规矩"常被视为个人独创的结果,而忽略了中国这一他者所施加的影响。笔者则试图证明,他者在"利玛窦规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与利玛窦本人的活动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正是他者塑造了利玛窦。没有他者,一切都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0.
《醒世恒言》是冯梦龙的杰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英国汉学家哈罗德·阿克顿对《醒世恒言》的翻译所做出的贡献,揭示《醒世恒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百多年前的中国,徐光启是为数不多的洞悉世界局势大格局的士大夫之一,能够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敢于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可以说徐光启是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徐光启身体力行,与利玛窦等欧洲学者如切如磋,融合会通,更确切地说,他是"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白晋的做法在来华耶稣会士内部引起争论。最终,虽然康熙仍然支持白晋继续研读《易经》,但白晋的全部作品在耶稣会内部遭到了封杀,白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依据梵蒂冈图书馆所藏的重要文献,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吴义雄 《学术研究》2002,1(6):43-49
澳门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活动的初期,也是将澳门作为重要的活动基地。马礼逊、裨治文、卫三畏等传教士,都有在澳门长期居住和活动的经历。新教传教士所举办的文化事业,特别是“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马礼逊教育会”和“中国医务传道会”的一系列活动,都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许多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是在澳门撰写和出版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他所编著的《华英词典》和裨治文、卫三畏编辑出版的英文《中国丛报》。  相似文献   

14.
对《圣经旧约》的高级批评,是通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对《圣经》文本、写作日期、资料来源等进行界定,以辨别其客观历史价值.此项研究成果由德国学者朱利亚·韦尔豪森总其大成.他极大地挑战了《圣经·旧约》的权威性并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他对以色列古代史研究的影响直到今天不能消除.其所拥有的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伟大的学术创见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圣经旧约》的高级批评,是通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法,对《圣经》文本、写作日期、资料来源等进行界定,以辨别其客观历史价值.此项研究成果由德国学者朱利亚·韦尔豪森总其大成.他极大地挑战了《圣经·旧约》的权威性并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他对以色列古代史研究的影响直到今天不能消除.其所拥有的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伟大的学术创见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9):108-113
廷代尔的圣经翻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他是14世纪威克里夫之后的首位《圣经》英语译者,是历史上第一位将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圣经》原文翻译成英语之人,也是采用印刷术出版英语《圣经》第一人,开创了《圣经》英译的新篇章。他的译本成为16世纪、17世纪诸多圣经英语译本的蓝本,内容和风格被继承和发扬。其译本所用语言奠定了现代英语语言的基础,影响了英语语言的风格,随之也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廷代尔译本在英国民众中普及了圣经知识、传播了改革思想,对英国宗教改革乃至民族国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圣经》汉译自有史记载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涌现了众多的汉语译本,以及各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译本。对《圣经》汉译版本进行综述将有助于揭示《圣经》汉译活动的历史意义,对《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一博 《江海学刊》2022,(2):172-184+256
16世纪以来,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大量有关中国的作品在欧洲涌现。基于圣经的历史书写传统遭受冲击,如何将中国历史整合进世界历史中,成为当时学者们所关切的问题。其中,由英国多位学者在18世纪集体编纂的《普遍史》(Universal History)也处于这一思潮之中。他们将中国上古历史与圣经叙事相比附,协调中国上古史与圣经编年的矛盾,以解决欧洲思想内部危机;通过讨论中国宗教,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提供合法性。该书出版后,在知识界曾风靡一时,“萨尔普遍史”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在西方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尤其是自然哲学所进行的分析 ,揭示其产生的两方面的思想来源 ,阐明了古代思想和基督教《圣经》对中世纪自然哲学的共同塑造作用 ;同时 ,通过对中世纪自然哲学给后世的自然科学带来的影响所做的分析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由于以往对中世纪历史的轻视而造成的对后来的历史进程的理解上的困难 ,同时也说明重新认识和理解欧洲中世纪自然哲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喻世明言》是冯梦龙的杰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汉学家西里尔.白之选译了《喻世明言》中的六篇故事,编辑为《明代短篇小说选》。在此将分析其编著的翻译,揭示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