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壮族源于古滇濮和句町濮人,是当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与居住在广西等地的同一民族一样,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濮”中的大姓自称“濮越”或“越”,亦称“僚”。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就已经懂得使用各种石制生产工具,进行集体劳动来获取生活资料了。这种原始时代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学者们根据云南壮族民间传说及“丝摩”文《戈管》(人源经)的记述,将其中的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咪弘”制时代,而父系氏族社会则被称为“布弘”制时代。咪弘(mε~(31)xu(?)~(44)),壮语“母皇”或“女帝”之意;布弘(pu~(11)xu(?)~(44)),壮语意即“父皇”或“男帝”。  相似文献   

2.
云南壮族,是本省五个人口超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由自称为布侬(p′u~(22)nwa~(55))、布雅衣(pu~(22)jaai~(35))、布傣(p′u~(22)taai~(31))的三种人们共同体合组而成,俗称侬人、沙人和土僚。他们主要居住在文山州(87.1万)、红河州(8.3万),曲靖地区(2.5万)、昆明市(0.8万)、昭通地区(0.5万)、丽江地区(0.4万)大理州(0.2万)、西双版纳州(0.2万)和思茅地区(0.1万)。玉溪、楚雄、东川、临泡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人口总数为100.3万。  相似文献   

3.
那乃区及那乃文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苏联的那乃区属哈巴罗夫斯克边区,那里居住着那乃族人。那乃族和我国的赫哲族是同一民族。他们也将自己称为赫哲人,其意为“居住在河下游的人,”民族自称“那乃”意为“本地人”或“此地人”。在苏维埃政权指政时期,这个名字得到了广泛传播和社会上的普  相似文献   

4.
颇尔人     
颇尔人分散在整个西非,即萨赫勒—苏丹之间几千公里的狭长地带上,约600万人。他们总是与其他部族杂居在一起,并在其中居少数。颇尔人主要生活在西非、乍得、中非共和国和苏丹等地。沃洛人称他们为颇尔人,而他们则自称富尔贝人(指总体)和布  相似文献   

5.
僜人居住在西藏自活区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察隅一带的额曲(河)、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他们讲着两种方言,一部分人自称“达让”;另一部分人自称“格曼”。据1976年统计,在额曲和察隅曲上游地区,“达让”占77%,“格曼”占23%。达让话可以通用。“格曼”占全部僜人的60%以上。对于族称问  相似文献   

6.
永乐二十一年(朝鲜世宗五年,1423年),猛哥帖木儿又率部迁回阿木河.要探求这次迁徙的原委,就得从他们西迁凤州后的情况说起. 猛哥帖木儿率部西迁凤州(坊州,房州),与阿哈出所部会合,这是建州女真南迁后又一次较大的集聚.当然,对这种集聚,我们不能理解为他们居住在同一地点,而是说他们集聚在同一地区.阿哈出所部自称"于建州卫奉州(即凤州)古城内居住",而猛哥帖木儿  相似文献   

7.
针对白马藏族的巫舞与面具,将其分为"巫术祭祀舞蹈"与"巫术习俗舞蹈"两类分析研究。认为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池哥、池母等面具使用最为普遍,是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最为核心的面具,是白马人以之为核心构架出的一个族群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自马藏族的巫舞与面具,将其分为“巫术祭祀舞蹈”与“巫术习俗舞蹈”两类分析研究.认为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池哥、池母等面具使用最为普遍,是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最为核心的面具,是白马人以之为核心构架出的一个族群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9.
法拉沙人是埃塞俄比亚的黑色犹太人,法拉沙这一称谓却带有贬义,在古闪语中的意思是陌生人或移民。这些犹太人自称次以色列(Beta israel)和以色列家(the Houseof lsrael),法拉沙这一最近的称谓是非犹太人或非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经常使用的。据估计,他们目前约有2.8万余人,散居在488个村庄和2个城镇中,主要在贡德尔和提格雷两省西北部的高地上。他们大部分务农,也有手工艺人,与大部分埃塞俄比亚人  相似文献   

10.
瑶族的习俗     
1、历史 姓名和语言 自称“勉”的民族被其他民族称为“瑶”。它的全名自称是“Iu Mlen”(瑶人)。名称的第一部分写作“Iu”或“Yu”,但发音是“Ee—ye”,有些人认为“瑶”可能是这个术语的误用。在越南他们常被认为是来自中国术语“野蛮人”的“蛮”。  相似文献   

11.
独龙族是我国大家庭中的一个兄弟民族,人数约二千五百人,居住在云南省境内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独龙河两岸.独龙族的每个部份往往以居住地区及河流的名称而得名.如居住在独龙河两岸的自称"独龙",居住在迪麻河的就自称"迪麻".居住在贡山以西的自称"未奴哇"(意为找地方的人),居住在拉打各一带的自称"拉打各人".有一部分还沿用氏族名称,如孔孟人、巴马人等.对独龙族也有统称他们为"俅族"的.相传贡山四区的独龙族是从怒江迁去的.独龙族中也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从"汉人地方"来的两兄弟,他们的名字叫陆金、陆一(译音),打算一同回到"俅江"(高黎贡山以西恩门开江以东)去.有一天晚上,正在怒江过溜索的时候,忽然来了一阵暴风雨,弟弟刚溜到怒江西岸,溜索就被雷劈断了.兄弟两人隔江大哭一场后分别了.弟弟越过了高黎贡山来到"俅江",他的后代就成了"俅族",哥哥住在怒  相似文献   

12.
科法内人、塞科亚人和西奥纳人(西奥纳人与塞科亚人非常相象,事实上这两种土著人通过部落通婚,在各方面已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从远古时代起就生活在阿瓜里格河流域一带(这条河长有480公里,是纳波河的一条重要支流,而纳波河又是亚马孙河的一条重要的上源河流)。他们首次被外界发现,是远在1599年西班牙传教士去向西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 在兰州以西,黄河、湟水、浩门水流域居住着一个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民族,他们自称蒙古尔(moηGol),有时也称察罕蒙古尔(tGaan moηGol)。1952年,确定民族成分时,依当地汉民族的习称定名为土族。学术界标作moηGor是为了与蒙古区别之需要,或因田清波、斯迈德误记所致。本文为便于阐述其族系源流,遵循名从主人的原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饰传入后,白马人通过在节日庆典中穿戴传统服饰实现了对它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传统大众服饰及其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呈现出服装制作现代化、服饰商品化、传统服饰礼服化、男性服饰变异程度大于女性服饰、地域象征性服饰衰落而族群象征性服饰复兴等特点.生产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白马人服饰文化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而促使传统服饰得以传承并趋于复兴的主要原因,则是白马人不断增强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峭壁阴森古木稠,乱山深处指龙州。猿啼鸦噪溪云暮,不是愁人亦是愁。宋人邵稽仲之《龙州故城》充满凄凉。如今去龙州(平武),情景绝非如此。“猿啼”“鸦噪”不再,而“峭壁”和“乱山”,气氛虽依旧浓烈,却给人不同以往的感受。费孝通与白马人不同的人去一个地方,有不同的目的,我去平武(龙州故城),是去寻找一段旧事的起因。1978年9月1日那一天,构成了那段往事的起点。那天,“右派”帽子还没有摘掉的费孝通先生,得到一次机会,在全国政协民族组作一次题为《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的发言。时年68岁的费先生,历尽沧桑,风华却不减当年。他以其独…  相似文献   

16.
越南的岱族     
岱族是属岱—泰语族的一个少数民族。它在越南各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现约有80万人。岱族是一个十分淳朴的民族。岱是所有岱族人聚居地区普遍使用的自称,仅少数地方有其他的名称,如偏族(居住于平辽、广宁等省的岱族的自称)、岸族(居住于高平省岱族的自称)、土佬族、都依族(居住于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古代神话史上,盘瓠与盘古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从唐代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盘古即是盘瓠,古瓠一音之转;另一种说法认为盘瓠和盘古是两个不同的实体或是两个不同的传说人物。笔者赞同后说,盘瓠就是盘瓠,盘古就是盘古,二者殊异。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瑶族的自称、传说、歌谣、祭祀谈点粗浅看法。 (一) 要弄清盘瓠与盘古的区别,首先必须明白他们各自的实质。人们都知道瑶族自古以来崇拜盘瓠。瑶族所崇拜的盘瓠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先从瑶族的自称谈起。盘瑶自称“尤棉”,“尤”是自称,“棉”是汉语“人”的意思,是一个附加词。“尤”  相似文献   

18.
泰通人是帝汶岛中部(自北向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居民,岛内其他地区也有泰通人居住。“泰通人”是其自称,邻族阿托尼人称他们为“贝鲁人”(意为“朋友”)。泰通人是帝汶岛上最大的民族之一,人口有54.5万。人类学研究表明,泰通人在其祖先形成之际就混杂了原始澳大利亚人种和南部蒙古  相似文献   

19.
印度河流域文化也称哈拉巴文化,以其在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巴基斯坦)、罗札尔和凯里班干(印度)整洁而精心规划过的城市建筑闻名于世。当其全盛时期(公元前2500—1900年),延展范围西起阿富汗边界东至北方邦,北及曼达(查谟),南达婆伽特罗伐(古吉拉特),其地廓之广,超过苏美尔文化和埃及文化区域之总和。哈拉巴人曾经高效率地管理他们的城市和地区,并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著称当时的舒适而便利的生活条件。房屋都是建筑在阶地平台上,以避免遭受印度河、萨巴马提河和萨拉斯  相似文献   

20.
前言贺县瑶族主要有土瑶和过山瑶两种,土瑶也称平头瑶,过山瑶也称尖头瑶,这种称呼均和妇女所戴帽子的形状有关,另外,土瑶是先迁来的,所以也称"在地瑶"或土瑶他们自称"土优"(t'oju)或"勉"(mjen),意思是人土瑶和过山瑶都使用勉语,可以互相通话,两个支系均属盘瑶系统(优勉系统),与瑶族另一大系统——布努瑶系统有较大差别,但土瑶和过山瑶两支系是分寨聚居的,文化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互不通婚嫁,据说过山瑶迁来贺县才六七代人,因此,土瑶把他们视作外人,称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