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2.
3.
琳琳是一个白领,性格文静内向,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好评。她的先生从事IT行业,稳重踏实,收入丰厚。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幸福的一对,美满生活让人羡慕。但在琳琳内心深处,却埋藏着不愿启齿的困惑。一年多前,琳琳做了一个怪梦,梦到自己被人强奸,醒后竟然伴随着莫名的兴奋和快感。更让琳琳困惑的是,从此以后,她不断地回味那次梦中的情境,慢慢开始幻想被人强奸,从中获得性满足。对此甚为不解的琳琳向我咨询:“我这种经常幻想被强奸的情况,是性变态吗?”我对她说:“这不是变态,这只是性幻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5.
我是一名26岁的女性,新婚一年了。我和丈夫都是知识分子,供职于某工业大学,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新婚一个多月了,尽管丈夫雄健我也极力配合,性高潮却一直与我无缘,可在不久的一次毫不经心的性生活中,它却不请自来……”结婚后在夫妻生活上,我们的表现却是一冷一热。丈夫表现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7.
8.
农村女性不论主动参与流动还是被动留守都将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农村女性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屡遭侵犯,而农村留守女性的生活异常艰难,因此,促进农村女性流动人口适应性发展和缓解农村留守女性负担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宁慧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99-101,112
长久以来文学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是一片落寞之地。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0.
张娜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50-161
疾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经由病人的解释、叙说完成。明清女性在文化传统、社会礼仪、公众期待等因素作用下,构建了属于她们的“疾病”空间。具体而言,疾病催生其审美和创作的潜能,疾病之殇化作文学艺术化的“意趣”之物,彰显了善病工愁的“闺阁风流”。这种闲赏品味疾病的方式,暗含着书写的疗愈功能。一方面,她们视诗歌为具有“悬置”与“净化”功效,驱除疢疾的灵药;另一方面,她们以病骨锻造诗骨,在奇险或清恬的诗境中缓释疾痛。此外,疾痛的语言亦诠释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她们将婚姻生活和道德规训转化为关于身体障碍的话语,晚清的医疗卫生观念、强国保种之说亦成为病体的生理感觉,昭示着疾病书写模式的转换及新旧文化的裂变。 相似文献
11.
父权阴影下的女性之痛——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向东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3):60-65
毕飞宇的系列中篇《玉米》、《玉秀》、《玉秧》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乡村的这三姊妹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女性痛楚,沉默而无望地挣扎在阴森压抑的父权阴影之下。玉米是父权伦理最后的悲情守护神;玉秀作为父权文化的欲望客体根本无法逃脱被消费被毁灭的天罗地网;玉秧虽然跻身"城里人"行列,但终究跳不出滋生权威人格的文化土壤,被吞噬乃是必然的结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