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以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体系为内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的比较,既要确认它们的方法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又要弄清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找到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体系中对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有价值的内容,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体系。而这对于最终实现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的任务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周雨风 《理论界》2008,2(4):15-16
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已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受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能在全面、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坚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规定性是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对比中得到界定和明晰的。从人性假设、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所遵循的哲学观和基本方法论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以《资本论》为标的)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以新古典综合派为标的)进行总体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范式独树一帜,其理论体系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并立互补,二者应相互借鉴、共融发展。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应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向纵深方向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5.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标榜自己是与伦理学分离的价值中立的"纯科学"。这种分离是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及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科学与伦理学的分离,是经济学以此为背景,依据自然科学的科学性标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结果。但因其研究的方法论特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与伦理学分离的表象下蕴含着特定的伦理预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性与伦理分析统一的理论,运用其方法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伦理预设进行解析,对于正确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并非价值中立的实质,以及其伦理预设的非科学性的理论和方法论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重点已逐渐脱离哲学领域,西方激进经济学的崛起正是这一新动向的具体体现。一、激进经济学概况西方激进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激进经济学一般泛指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或权势(establishmen)经济学的具有激进色彩的经济思潮,少数西方学者认为后凯恩斯主义、制度经济学、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也应包括在内。①它甚至可追溯到自有政治经济学以来便存在的反对当时的正统或主流经济学的早期激进经济思潮或“持异见经济学”(Economicsosdissent)②。狭义激进经…  相似文献   

8.
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将成为21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研究必须高度重视这种学术新动态,看到较之主流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存在更强的综合潜质和理论创新前途,它们之间某种科学整合有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提供全新的研究范式和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9.
黄锟 《中州学刊》2006,26(5):38-40
亚当.斯密关于三种收入的两种不同观点造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分野。西方主流经济学继承和发挥了斯密的第二种观点,从价值的源泉来说明价值分配的决定,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对分配对象最终归属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第一种观点,从所有制关系论证分配关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但无法从经济上说明要素所有者参加收入分配的根本原因。虽然这两种理论一直是俨然对立的,但在现代经济中,完全可以实现耦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对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做出全新的理论概括,从而客观地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我们的基本结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利润是经营收入,利息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不仅对于说明社会主义现实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说明当代西方社会的现实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