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中专毕业生集中择业的时候了。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已实行多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除了各级部门广开就业渠道、提供政策扶持及优质服务外,广大毕业生该如何面对这一形式?笔者想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斌 《人才开发》2002,(6):22-23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毕业生就业正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理工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近四届已毕业学生的毕业去向、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现状、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转变择业观、加大课程改革、加强技能学习、增加实践教学时间、提高综合素质等措施,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择业、就业问题时提供理性的参考依据,让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更切合社会需求,从而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4.
4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政策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日,吉林省梅河口市出台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创业培训、见习补贴等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在该市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设免费的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其分析就业形势、训练择业技巧、调适择业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分转变为国家方针政策指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暴露出一些问题,由此带来的违约现象也越来越多,并引发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几方面的利益冲突。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违约现象的日益增多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并需积极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前不久召开的河南省毕业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2000年河南省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按照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的要求,从2000年起,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不再使用原来的“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而改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进一步明确国家计划内自费、电大普通班及并轨毕业生不包分配,全部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择业期为一年。逐步把中专毕业生引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从2000年起,有条件的市地可以把尚未并轨的中专毕业生引入人才市场,其就业的具体办法可参照不包分配…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无从入手.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学校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为学生制定职业规划、选择适合于学生的职业.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过介绍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时所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对大学生的进行择业思想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择业的几种不良心理及对策赵修明,刘明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由过去的指令性计划分配逐步转向实行“双向选择”。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们的择业心理和择业行为,对于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正确引导大学...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主要就业群体之一.在经济形势不断下行和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呈现总量持续扩大、就业率持续提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一致等问题.针对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扶持等.  相似文献   

11.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真实地了解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就业心态和倾向.寻求影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最近,我们以“毕业生就业倾向”为题,在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群体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努力提升焦作市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慧 《人才瞭望》2009,(8):30-31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考上大学不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而且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也不再缺乏,  相似文献   

13.
在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时,人们经常会用到“先就业,后择业“这句话。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先就业,后择业“观点出现的频率也明显比往年高。但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重庆工商大学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无论是国家、高校,还是社会、毕业生都在探寻解决的方法,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行之可效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毕业生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生会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本文分析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及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广大高校进行扩招,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时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调整好学习的时间、了解应聘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就业求职的成功率。因此,在大学生中展开就业指导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就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就业形势严峻。城乡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基础条件和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异,而处于相对弱势的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难题。笔者通过对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原因的综合分析,阐述建立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探索性建议,促进大学生就业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分配工作就要开始了。笔者在近几年工作实践中看到,毕业生就业越来越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仅就毕业生主观上讲,其择业观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不相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人把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归纳为几点:“工资高一点、环境优一点、名气大一点、晋升快一点”。当问及这些毕业生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才算如意时,回答是“金银财宝、两电一草”,即金融、银行、财经、保险、电力、邮电、烟草。如此苛刻的择业观念和过份的功利思想,只会使广大青年学子患上“短视症”,极有可能因“高不成、低不就”而丧失良好的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已逐步走向市场,自主择业。但目前由干一些机制不够健全,或受其他因素影响,一部分毕业生感到就业困难,尤其是一些临近毕业的学生有很大思想压力,影响了正常学习。目前,毕业生之所以感到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单位人员臃肿,岗位满员。二是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就业渠道受限。三是“关系网”、“人情风”的存在,把一些有才能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四是部分单位领导在认识上存在有偏见,不愿接收女性毕业生。五是一部分毕业生层次较低或专业不对路。六是部分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20.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迈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呢?笔者以为关键要做好择业竞争中的心理调适。 一要主动培养竞争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人才市场竞争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因此,主动培养竞争意识是毕业生择业成功的关键。首先要有不怕失败的参与意识。只有把握好每一次机遇,积极参与择业竞争,才有可能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