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经济持续发展,新兴金融中心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东亚地区各金融中心将以自身的比较优势各展其长,互相依托,而不是此起彼消,其发展前景将形成四个区域金融中心和三个次区域金融中心,共同构成21世纪东亚地区金融中心南北分布的新格局。上海金融中心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与香港、新加坡相比,具有既古老又年轻、人地优势、根基深、发展潜力大四个突出优势。它将与东京、香港、新加坡并列而成为东亚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作为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标准,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对南京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进行度量,明确了南京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论证了南京“承接上海、合作苏杭、辐射中西部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提出了未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增强辐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沛善 《学术论坛》2007,30(9):89-93
金融集聚及其效应的影响导致金融中心的产生.构建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成效的战略抉择.但其约束性条件也是明显的.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满足区域发展资金需求为特征的区域性筹资型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内培外引,加快金融机构集聚速度;整合资源,构筑完善的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注重区域性金融生态建设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报告从辩证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以长株潭地区近年来在创建金融安全区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果,从实践的角度佐证了金融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必然联系。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切实优化区域金融生态,以配合省委省政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泽慧 《天府新论》2006,78(2):64-67
金融中心是一个能够提供国内或国际的,包括所有银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积聚的地方。金融中心按其势力范围的影响,分为国内的、地区的、全球的金融中心。按其业务类型,分为离岸金融中心和传统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形成,不仅要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需求,而且在国家制度层面上  相似文献   

6.
张亚欣  陈茜 《理论界》2005,(7):211-211
金融中心有两种不同的形成模式,即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政府主导模式成为主流。在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应注重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包括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以及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进行规划和引导等。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政策体系得到了初步构建,城市群政策体系的实施平台也逐步搭建起来,但其仍存在诸多不足.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理念的更新及城市群区域发展的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促使了城市群政策体系三维支撑模式的提出,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省级政府、三市政府和民间社会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构建和发展金融中心,首先应了解金融中心的内部结构,而对金融中心内部结构的了解可通过确定金融中心指标体系,并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对之进行解释来实现.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解释结构模型表明,资本自由流动状况在构建金融中心过程中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是南京经济社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实 证分析南京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区域性金融 中心的功能定位,主张通过金融机构的重组和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快南京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中心不仅能为金融中介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 ,而且有能力提供专业化服务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金融机构获得在其他市场不能获取的利润和安全 ,因此金融中心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这一事实。金融中心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不可想像一个不是国内金融中心的城市能够一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 ,金融中心是金融市场竞争的结果 ,一个国家不可能存在几个领导世界潮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在特定发展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产生对更专业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反之,金融功能的深化又可以有力地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恰好处于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有鉴于此,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沈阳在内的近30个城市先后提出了建立金融中心的构想,但这些中心城市以及相应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要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估排名,最终确定了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等级划分,并针对不同等级的特点及优势劣势对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构建区域城市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体战略。城市群的发展最终还是体现在城市群整体的产业发展上,而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结合区域优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文章通过对长株潭3+5城市群现状与机遇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提出了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易石宏  刘瑛 《南方论刊》2010,(8):11-13,30
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区域公共治理理念的缺失、公共政策的失范和行政壁垒的存在等因素,建立和创新一套有利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区域管理体制,已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最紧迫任务,要形成区域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使区域间的公共问题高效率解决,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行政壁垒。必须要推动省级区域立法支持,创新区域公共政策,完善区域政府竞争与合作规则,完善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是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步伐、发挥各自城市优势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需要,更是促进经济合理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带动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介绍长沙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加快实施步伐的对策建议。一、长沙在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长株潭是全省经济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三市均濒临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中心直线距离不足50公里。首先,这种如此邻近的城市群体条件,在客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中心的形成理论入手,分析了"信息腹地"这一需求因素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利用这一理论对南京的金融中心建设进行研究后发现,要建立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必须首先确定南京的"信息腹地",这一"信息腹地"的范围不应该仅以南京为限,而要拓展到整个宁镇扬区域,并进一步向西辐射.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将给南京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处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个城市群同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绿色发展的先行试验区,具有低碳绿色发展的共同需求。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低碳"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又具有区域合作的迫切性,需要加强区域低碳合作提升竞争力。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内三个"小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似,没有明显的梯度性,属于互补型的共赢合作,应重点在制度、产业、技术、交通、生活消费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中心的建设既要重视"需求跟随",也要强调"供给引导".从金融中心的建设定位来看,需求因素更为关键.根据金融地理学中的信息腹地理论,宁镇扬区域一体化下,南京的金融中心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信贷资源的跨区流动机制,建立信贷资产交易中心;二是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股权投资机制,建立私募股权投资中心;相应的政府引导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伍毅荣 《兰州学刊》2013,(1):109-115
2001-2010年间,我国以北京、上海、广深为中心的区域金融格局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呈现“中心占比下降,外围占比上升”的趋势;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中心占比上升,外围占比下降”的趋势;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地区则基本保持稳定的区域金融格局.通过对三大地区进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检验,发现三大地区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自我强化作用,即存在“金融集聚——本地经济增长——促进金融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但是,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并未对“外围”地区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地区性金融中心比全国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不鼓励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监管思路下,大量中小型城商行失去快速在异地设点的机会。已经成立的异地机构的发展将成为决定一家城商行发展高度和当地金融生态形成的重要衡量因素。本文探讨异地城商行根据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经济金融形势下,打造区域中心金融影响力,加快形成与区域发展定位、经济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信用状况相契合的业务发展布局,提高对深圳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不鼓励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监管思路下,大量中小型城商行失去快速在异地设点的机会。已经成立的异地机构的发展将成为决定一家城商行发展高度和当地金融生态形成的重要衡量因素。本文探讨异地城商行根据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经济金融形势下,打造区域中心金融影响力,加快形成与区域发展定位、经济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信用状况相契合的业务发展布局,提高对深圳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