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丁永忠 《九江学院学报》2001,20(Z1):102-111
自拙著《陶诗佛音辩》问世后 ,笔者便欲对陶渊明之作品所含佛义作一系年笺证。惜其至今未成 ,故谨选其中六例刊出 ,以就教于识者。例一 ,关于《和刘柴桑》之“刘柴桑”与“亲旧故”原诗 :山泽久见招 ,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 ,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 ,挈杖还西庐。……栖栖世中事 ,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 ,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 ,身名同翳如。逯钦立《陶集注》与王瑶《陶集注》 (以下简称逯注、王注 )都将本诗系于晋安帝义熙五年 (40 9) ,本年陶 4 5岁 ,已归田四年了。诗题之“刘柴桑”各家均指“浔阳三隐”之一的庐山著名奉佛隐士刘遗…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刘遗民酷爱佛老,劝陶渊明脱离世俗,陶渊明不肯苟同,作《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以答之.将《黄庭经》与陶诗进行比对,可以进一步佐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和刘柴桑》全诗曰: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政,未忍言索居。良辰八奇怀,事杖还西庐。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合。谷风转凄薄,春酵解饥的。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赔如。此诗大体作于义熙七年(411),时渊明四十七岁左右,即作于(酬刘柴桑)其后三、四年间。刘柴桑原作,无从所知。本文于此,仅就诗中之“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情测之,余认为“弱女”乃陶渊明之女儿,论证如次。“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之前二…  相似文献   

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是陶渊明晚年写以自况的《五柳先生传》开头的几句话。 陶渊明究竟是何许人?《晋书》、《宋书》、《南史》及肖统的《陶渊明传》都只说是“浔阳柴桑”人。而柴桑县在晋宋之际管辖的地方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九江、星子、德安三县。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其家庭住址在柴桑的何处?这是应该弄清  相似文献   

6.
钟嵘在《诗品》中对陶渊明的诗作了“又协左思风力”的评述。历来研陶者有的认为左思诗中那种豪迈高亢的情思,劲挺矫健的笔调,浑厚的风格和高远的境界,都对陶诗没有多少影响的痕迹,而觉得这种提法不恰当。有的又仅从字句的胎袭或用事的相通方面比附,专从形式方面进行探讨。如游国思曾经想在陶诗字句里找出左诗的影响,共找出了七联,其中认为左思《招隐》诗中“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确可定为渊明《和刘柴桑》诗“山泽久见招”,“荒途无归人”二语所本;“聊欲投吾簪”,确可定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制度趋于凝固的晋宋之际,他有没有门第观念?他对门阀制度的态度如何?这是评价陶渊明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逯钦立先生在《关于陶渊明》一文(见中华书局《陶渊明集》)的第二部分,专文论述了陶渊明的门第观念。逯先生认为:“当时最基本的门第观念或者说门阀观念”,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应为宝历二年冬,刘、白二人在扬州初会面时酬乐天之作,(见《刘禹锡年谱》131页)而不可依白集编次为据以疑之,其说于下。 白氏首唱,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见宋本白集卷二十五),未言明时、地。全首为刘深感不平,而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作结,深惜之也。刘即席和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文化精神、理想人格模式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类知识分子的典范。那么 ,陶渊明在其人生发生根本性转折时期的心态如何 ?他怎样构想其理想人格模式 ?我们在他的组诗《咏贫士》七首中找到了答案。《咏贫士》的系年和诗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系年 ,有晋宋易代后的 5 6岁说、 6 2岁说和 5 3岁三说。魏正申教授辟此三说 ,力主“系年当为陶渊明 4 1岁 ,彭泽归田后的岁末 ,即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年 (40 5年 )岁末”① 。魏论言之凿凿 ,确可信据。本文从魏说 ,不再补证。再说诗旨。魏正申教授在其《〈咏贫士〉七首新论》中说 :陶渊明写…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离开人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认真、全面地评述他的《饮酒》诗的论者并不多见,而从他二十首《饮酒》诗中,仅摘录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几句,或至多援引一首诗作为论据,便认为陶渊明“静穆”、“悠然”者,历代有之。笔者在本文中欲对陶渊明的二十首《饮酒》诗,做一次综合探讨,以便对这一组诗和陶渊明的为人作出较全面的评价。陶渊明的《饮酒》诗主要反映了他哪些思想情绪,从诗前的小序便可以看出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相似文献   

11.
陶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其中的“尘网”,向来被解作“仕途”。可是,从陶渊明出仕到归隐,算来算去,怎么也够不上“三十年”。但若从二十九岁初仕为江州祭酒算起,至辞彭泽令归田,则恰恰十三年,于是吴仁杰断然改作“十三年”,王瑶注《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66年版)因之。近人或雨说并存。张芝《陶渊明传论》谓:“何孟春本引刘履说‘三当作踰,或在十字下’,陶澍又说‘三当作巳’,那就是这句话有这样几个可能:一去三十年,一去踰十年,一去已十年。但他们都没有注意‘一去三十年’是陶渊明所常说的,正如上引‘闲居三十载’见《还江陵》诗。且宋曾集本校各本异同最富,但此句下并无异文。故作‘一去三十年’为是。”这个结论是对的。只是,仅以“三十年”“是陶渊明所常说的”为论据,则嫌单薄。  相似文献   

12.
刘长卿《刘随州集》,收诗500有奇,重见他人集中近30首.单是重见皇甫冉集,就有10余首之多.现在我试着辨析一些诗,并按《丛书集成》本《刘随州集》标出卷数.一、《寄灵一上人》(卷三),题下注“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冉集题《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入云门所居》,有“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句与赴无锡尉相合,又云“新年芳草遍”,是新年初春时也.郎士元集题《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但李嘉祐另有《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灵一有《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故应为皇甫冉  相似文献   

13.
1、玄学与阮籍、陶渊明的人生思想(李健)《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南阳高士刘子骥(李昌明)《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在对自然的沉思中寻找心里平衡——也谈王维、陶潜等人的山水诗的内蕴(王启凡)《辽宁大学学报》一期4、酒与诗之精神通缀——读陶渊明(刘晨鸣)《川东学刊》一期5、陶诗“一去三十年”注释商榷(洪淑芳)《浙江师大学报》一期6、陶渊明诗歌之“真”(周唯一)《衡阳师专学报》一期7、陶渊明田园诗意境成因再议(徐安辉)《固原师专学报》一期8、贵在创新——魏正申《陶渊明集译注》述评(刘益阳)《辽宁电大学刊》一期9…  相似文献   

14.
(一)一九五六年八月,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王瑶同志的《陶渊明集》。王瑶同志在谈到此书写作目的时说,“本书是为了普及的。”为此,作者对每首诗,文都作了系年,还有简要的题解,以说明诗、文内容的含义;对难懂的词语还作了简注。王瑶同志在《陶渊明集》中所用的心血是颇多的。例如系年,有些诗文写作年代很明确,但还有部分诗文不知作于何时。对后者,作者都要暂系于某年,或某个时期,这“暂系”便需要考证的功力与时间。王瑶同志对陶诗、陶文所作的“简注”,说来容易,注起来却颇难。因为只有在把握了全文的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事实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萧统最早编《陶渊明集》,所附陶渊明卒后不久颜延之《靖节征士诔》,有“春秋六十有三”之语.自北宋汲古阁藏《陶渊明集》十卷本以及以后的一些《陶渊明集》所附颜《诔》皆同(南宋曾集本《陶渊明集》所附有“时年六十三”之语,校记曰:“一无六十三字”).最早记陶渊明生平的为梁代沈约《宋书·陶潜传》:“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晋书·陶潜传》:“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萧统《陶渊明传》:“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自南宋王质《栗里谱》以来,南宋吴仁杰,清代顾易、丁晏、陶澍、杨希闵以至今人逯钦立、杨勇、王瑶、吴云、钟优民、李华、王孟白、唐满先、孙钧锡、王叔岷、郭维森等,均主此说.当今诸多中国文学史教材也采用此说.  相似文献   

16.
《荣木》诗不应作于陶渊明四十岁时.此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与陶渊明四十岁时的心态不吻合,而且学者对诗中"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理解也有失偏颇.根据古代进学传统和陶渊明的思想发展脉络,《荣木》诗应作于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江州祭酒之前.从题材、主题思想等方面看,《荣木》诗与嵇含《朝生暮落树赋》和《白首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晋代杰出的诗人陶渊明,并非“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而是始家宜丰,中年居寻阳,晚年一度归故里,最后卒于柴桑。澄清陶渊明故里的事实,是关系我国文学发展史和正确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有《赠羊长史》诗,序云:“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以赠。”宋吴仁杰《陶渊明年谱》于义熙十三年条下注: 有《赠羊长史》诗.长史名松龄,晋史本传(按,指《晋书·陶渊明传》)谓与先生周旋者。是岁刘裕平关中,松龄以左军长史衔使秦川,故有句云:“路若经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在临终前写过一组《挽歌诗》,他设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境况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里问:陶渊明的“亲戚”是谁?“亲戚”指哪个范围里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版)说:“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陶渊明诗中“或余悲”的首先应该是他的家人,不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外人。现代汉语的概念套不进古代诗里去。  相似文献   

20.
吴承恩书《甲午秋宿金山寺》诗扇面,藏扬州博物馆。诗云: 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阙鸡鸣海日升。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阳承恩为沫湖先生书。此诗不见《吴承恩诗文集》(刘修业辑校术。集名原称《射阳先生存稿》,刻于吴承恩卒后),当为吴氏伕诗。甲午,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据近人苏兴著《吴承恩年谱》,时吴氏年约三十一岁。诗首联写初登金山喜悦心情。第三句“歌水调”:吴氏喜为声诗,集中存词和散曲多首。卢冀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