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问题无疑是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的共同兴奋点之一。在胡塞尔那里,对交往问题的研究是借助“主体际性”这一术语来进行的,它是胡塞尔克服现象学本体论的唯我论困境的一次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在交往问题上的共同立场。本文拟考察胡塞尔主体际性理论形成的理论契机与基本观点,并把它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内加以评价。一、胡塞尔现象学的唯我论困境胡塞尔的现象学,从本质上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人学本体论。它以现代数学与数理逻辑为模式来建立包含有绝对真理和永恒价值的严密科学哲学,并将通过现象学还原而显露出来的纯粹意识领域作为其本体论的研究对象。由于胡塞尔晚年着意于探讨纯粹意识之内以先验自我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本质结构,最终陷入了先验主观唯心主义与极端唯我论的泥坑。这样一来,胡塞尔  相似文献   

2.
以德国唯心主义者 E·胡塞尔为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的现象学运动和实证主义运动,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思潮。现象学创立于本世纪初年,它的主要标志是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两卷集,1900—1901)一书的出版。这一著作奠定了现象学的理论基础。现象学不但直接影响并导致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并且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在《实证主义运动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我曾经试图通过分析实证主义运动对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现象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成龙胡塞尔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英美分析哲学都产生了强烈影响。它为当今西方人文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试图通过对现象学与现代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几大哲学流派之间逻辑关系来说明这一问题。一从“现象”到“在...  相似文献   

4.
刘放桐同志在题为《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对现代西方哲学进行具体评价的标准”问题。最主要的是:究竟怎样具体分析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阶级属性;究竟怎样具体估计现代西方哲学在理论上的是非功过;如何具体看待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尽管刘放桐同志说的是具体评价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提出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一个带有根本原则性的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就这三个方面商讨,求正于刘放桐同志和其他研究者。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学方法论缘起的哲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缝隙或矛盾。这个问题在哲学中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真正对该问题有所突破的是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因此,现象学就为现代法学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我在《现象学运动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曾经试图通过分析现象学运动对待哲学基本问题的态度和解决办法这一侧面来阐明现代西方哲学的党派性质;本文试图从分析现象学“革命”论的另一侧面来阐明现代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的党派性实质。由现象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E·胡塞尔(1859--1938)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含义应当远远超出主体性哲学,但近现代西方哲学一直囿于主体的问题之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视域.如何从主体性哲学中走出来,是西方现代哲学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现象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及后现代哲学家福柯等人在主体性问题上分别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其中的得失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是对当代西方哲学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思想潮流,本文力图在西方哲学传统的背景之下,综合考察其在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发展”的特点。在科学的历史发生这一问题上,比较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这两位现象学的代表人物科学观思想的异同,借此显示出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与古典哲学既有继承和坚持,又有重大超越和发展的复杂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晚年提出的"生活世界"观念是现象学自身理论发展与传统西方哲学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以"本质直观"和"意义构成"回应传统西方哲学的困境;海德格尔的"在世之在"以"生存"指引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本真问题,这种回应和追问是对生存困境的反思,也是对生命的本质关怀。道家哲学是面向"生活"的哲学,其主旨在于探寻生活境遇的几微,回归生命的自然朴真。因而在探究生活世界及生存境遇问题上,现象学思维与道家哲学有共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0.
在他者的问题上,胡塞尔的现象学没有摆脱"先验唯我论"的模式。胡塞尔将自我作为先验的构造主体,将他者看作自我的影子,取消了他者的独立性。相比于胡塞尔,萨特突出了他者的地位。他认为自我和他者是比肩而立的,他者是对自我的限制,二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他者就是自我的地狱。列维纳斯则认为他者是邻人和脸孔,自我必须对他者负责,主张"绝对他者伦理学"。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现象学没有他者的独立地位,他者只是自我的意识相关项和"阴影"。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具有一种吞噬"他者"的强力,他的现象学是"不道德"和非伦理的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缺乏伦理和他者的维度,这种缺陷被萨特和列维纳斯抓住,发展出了"面向他者本身"的现象学,突出了现象学研究的伦理维度和实践维度。但这种现象学已经超出了胡塞尔现象学的纯粹理论哲学和意识哲学范式。在此意义上,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现象学应该"面向他者本身",突破先验自我的藩篱。胡塞尔应该在实践和伦理生活中真正尊重他者,而不是在纯粹自我的理论世界中先验地、纯思辨地"构造"他者。  相似文献   

11.
现象学作为哲学方法论,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现象学的奠基者胡塞尔的现象学又具有非现象性。现象不是存在者的呈现(表象),而是存在的呈现。现象本质上是主体间性的、超越性的。胡塞尔现象学的先验主体论和还原论,企图揭示存在者的本质,从而违背了现象的本质,没有实现存在显现的任务。因此,应该从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的角度批判其先验主体论,从存在论的超越性角度批判其本质还原论,而这正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问题。现象作为存在的显现,只在审美体验中实现。因此,胡塞尔之后,现象学走向审美主义。我们应该建设审美的现象学,完成存在显现的哲学使命。  相似文献   

12.
苟小泉  周松 《人文杂志》2005,(1):103-107
陶渊明诗歌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均面对的是经验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之后所显示的根本显现物,与陶诗对世界、对自我的纯粹直观是完全相通的。另外,胡塞尔所要求的通过现象学还原所呈现的纯粹意识的清晰性与陶诗的明晰性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论先验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胡塞尔现象学和黑格尔辩证法放在西方哲学史上两大反思传统(外在反思和内在反思)的源流中来考察,分析了胡塞尔“自我学”与黑格尔自我意识学说在反思类型上的差异,并通过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有意误读揭示出现象学和辩证法在直接性和间接性关系上的深刻分歧。文章权衡了当代现象学与黑格尔辩证法各自的利弊得失,并在突出二者差异的同时探讨了它们互相补充和沟通的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现象学还原方法是现象学本体论和认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研究现象学还原方法是研究现象学的一个突破口.笔者曾对现象学还原方法的内容、它在现象学中的地位及其在理论思维方面的得失作过分析.本文试图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对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再作深入的分析,以期促进对现象学的研究.一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方法是以意向性结构为基础的对意向活动的分析.其中涉及到“悬置”和“还原”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悬置”一词的英文原文是epoche,意指中止、存疑、审察等活动.也有人将其译为“悬搁”、“搁置”.现象学中的意思是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悬挂起来,不置可否.“还原”一词的英文原文是Reduction,意指回归,溯源,缩小范围等.在此,有两个首先必须弄清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悬置”和“还原”的关系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先验还原”与“本质还原”孰先孰后的问题.对第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悬置”与“还原”在胡塞尔那里是同一个意思,它们在现象学中起着相同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悬置”与“还原”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在现象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笔者认为,“悬置”与“还原”在胡塞尔那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阶段.从广义上说,胡塞尔的确是把“悬置”称为“还原”.比如,在《笛卡尔的沉思》中,胡塞尔写道:“先验悬置这?  相似文献   

15.
范民 《人文杂志》2002,(4):36-41
本文通过对胡塞尔《大观念》中价值现象学的研究 ,揭示了胡塞尔价值现象学对于存在等问题的贡献 ,以及胡塞尔价值现象学的不足与其现象学哲学得失的内在关联。因此 ,胡塞尔价值现象学提供了理解其现象学的有利视角。  相似文献   

16.
洪眉  高洋 《理论界》2012,(9):91-93
德国人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场以此命名的运动带给那个时代的人们以思想的震撼,胡塞尔对哲学与科学的观点既是一种复兴黑格尔哲学的企图的观点,也是在陈述一个经验科学不可否认的事实。以往在胡塞尔哲学创立之前和其同时代的哲学中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有资格成为严格的科学,在科学中经过他的考察,只有数学、逻辑学有此资格。现象学的提出就是作为将哲学论证为严格的科学方向的努力,只有现象学能够成为严格的科学,这是胡塞尔毕生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他对于哲学、科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承继与超越——论奥古斯丁与胡塞尔时间观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问题是贯穿西方哲学史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此问题,奥古斯丁和胡塞尔所作出的贡献不仅富有独创性,而且也对后人对时间问题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奥古斯丁与胡塞尔的时间观之比较,指出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在那些观点上承继了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又在那些观点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发生现象学构成了胡塞尔晚期现象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它的出现为现象学乃至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理论路径.胡塞尔及其之后的现象学研究,也大都是循着这一路向发展下去的.以"发生"为研究视角,胡塞尔试图寻求真理的原初发生,而海德格尔转换了胡塞尔现象学发生概念的论域,转而去寻求存在论的发生,德里达则把辩证法引入了发生现象学研究,在起源处实现了发生与结构的共源,从而使起源由奠基性本质转为奠基性事实,解构了胡塞尔的作为"先验现象学"的发生现象学.  相似文献   

19.
夏巍 《理论界》2007,1(5):162-163
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第一卷反对了当时在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心理主义观点,奠定了现象学理论的基础,本文围绕第三章关于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论战,揭示出心理主义所持的观点——心理学是逻辑学的根本基础的荒谬。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独特的现象学观念的形成有赖于远取"现象"和"逻各斯"二语的古希腊词源,近则扬弃胡塞尔与康德的"现象"概念,最终迭至"现象学"与"存在论"以及"解释学"的贯通.本文以<存在与时间>"导论"为中心考察了代表现代西方哲学深刻转向的"现象学"观念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