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丹民族文学传承至今受多种传播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文学传播学视角出发,探讨契丹文学传播动因。契丹贵族雅好文学是契丹文学生产和传播的主要动因;文学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多样的文学传播媒介成为书写载体;契丹贵族崇佛、敬佛导致佛教发达,僧人学养颇高,是文学传播的又一动因;中原文学对契丹族文人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影响了契丹文人的文学创作;游牧民族文学的原生态魅力促使汉族文人对契丹民族文学的接受,推动了其时契丹文学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2.
东丹王耶律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长子,辽代契丹族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勤奋好学,热衷中原文化学习并推广之,把中原文化引入契丹社会,促进了契丹文化的发展。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来到后唐,更加促进了契丹与汉族间的文化交流。耶律倍性格沉稳、仁厚,但有些孤僻、内向,在其短暂的38年人生岁月中,先后经历了由贵为人皇王到漂泊异乡的游子这一身份的转变,其人格特性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耶律倍的施政策略、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诗画作品中都能表现出他的人格特性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契丹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古代民族之一,从南北朝时代起,就和中原汉族及其它民族发生了联系。唐末五代,契丹的迭刺部中流入了很多的汉人,在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比较迅速,最后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国家政权。北宋统一中原,辽仍控制着今天的内蒙古、东北、河北、山西等地区,和北宋王朝形成封建割据,直至一一二五年灭亡,前后凡二百余年。辽宋之间,初期虽也发生过战争,民族关系比较紧张,但从“澶渊结盟”以后,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关系,彼此互派使节,并在边境互市,人民往来不绝;同时,契丹又和北方各少数民族长期接触,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这些都使契丹和各民族获得了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契丹族在入主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都低于中原汉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修史工作既带有原有的痕迹,又在一定程度上糅合了唐宋的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所建立的辽朝曾统治北部中国二百余年,大体上与五代、北宋相始终。在辽朝灭亡以后,契丹人逐渐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在历史上消失了。有人认为,现在东北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 契丹族虽然从历史上消失了,然而契丹人的某些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却保留了下来。这里所介绍的只是表现在饮食方面的点滴而已。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契丹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唐朝的强大和民族政策的相对宽容,契丹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有很多契丹人成为唐王朝的属民。为了加强对契丹人的管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唐王朝对契丹人实行了设府置州、册封、赐姓以及和亲等一系列羁縻统治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发展,为契丹族的勃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人有其特定的姓氏和名字,它反映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时代风尚和伦理道德等,是契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人建立辽朝政权后,开始采用汉名,甚至改为汉姓,说明中原汉族文化对契丹民族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我国学术界已有人对契丹人姓名文化开始研究,但多是在辽朝时期,很少涉及辽亡后契丹人姓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契丹族在建立辽朝后,积极推行的一项核心国策就是倾心汉化.通过不断汉化,辽朝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辽朝也进入了它的强盛时代.契丹族汉化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它的皇位继承制度的变化.辽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在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社会选举制,中间的动荡时期后,到了萧太后掌权时期正式实行汉族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本文通过对辽朝皇位继承制...  相似文献   

9.
契丹奚车考     
本文专论10世纪初的契丹常用交通工具──奚车,认为其既有承袭匈奴、高 车、乌桓等族的穹庐成份,又有模仿汉式取自中原的构造,相溶民族和地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契丹媵婚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媵婚是我国自上古以来就长期存在的一种婚姻制度,指女子出嫁,须以同姓娣侄随嫁。契丹婚姻制度史上存在过媵婚制,而且经历了族外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这样一个过程。契丹族的媵婚制包含的既有媵女,也有媵臣、媵侍等,而且契丹公主还有媵地,即公主头下州。从总体上说,契丹媵婚与中原媵婚、北方民族媵婚不无相似之处,惟有公主媵婚与众不同,并随着辽代社会总体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既反映了契丹民族文化独具的特点,也体现了辽代社会前进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