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爆发于1915年12月的护国战争,是一次以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战争,它是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护国运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场战争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在袁世凯称帝的紧锣密鼓声中,《大中华》杂志刊登了梁启超反对帝制的宏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此文道出了“全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反对帝制复辟的心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公开宣告了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决裂。辛亥革命前一贯主张君主立宪的梁启超,何以要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后与袁世凯一度亲密合作的梁启超为什么这时举起了反袁护国旗帜?倘对梁启超参加反袁护国的原因作点分析,即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且有助于对梁启超在这段历史中的功过作出正确评价。一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与袁世凯之间确有过一段不短的合作。这既反映了袁世凯为对付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惜倾心拉扰立宪派,以壮大自己力量之事实;也反映了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3.
1916年袁世凯制造的"洪宪帝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幕丑剧,也是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最大败笔。袁世凯称帝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酝酿所造成的,观察其帝制自为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袁世凯称帝跟列强的怂恿,个人的迷信思想、权利欲望,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可断割的联系。这些因素对袁世凯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终促使他丢掉"共和"的面具,无所顾忌的恢复帝制,造成了近代中国改良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严复对中国富强的追求,使得他反对中国传统中阻碍中国进步的东西。他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理解,使他理解了中国之所以落后英国之所以先进的宿命的命运,在于两国对现实完全不同的体察。所以,为了追求富强梦想,他反对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反复无常,即起码的“政治道德”。而他分析这些所谓的“儒者”反复的原因在于缺乏作人的宗旨,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官位。他为了自己的宗旨,决不与袁世凯合作,为其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他对袁世凯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既为他的“训练新军”成就而自豪,又为他的复辟帝制的愚蠢行为而叹息。  相似文献   

5.
武昌首义的辛亥革命迄今已历百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是其伟大成就。鲁迅与胡适都曾热情欢迎赞颂。而他们同袁世凯尊孔复辟丑剧的斗争,表明共和与帝制的矛盾仍然尖锐而长期地存在,辛亥一役并未完成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文化的任务。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灵魂。五四新文化运动积极倡行打倒孔家店,即是要打破君主专制的灵魂,替中国的民主共和的现代社会打造思想文化的基础。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反对专制主义及固有精神文明的种种劣根性,任务仍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6.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吴玉章遭到袁世凯明令通辑,满怀悲愤的被迫亡命法国.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紧锣密鼓,妄图帝制自为.时在法国的吴玉章忧心如焚,惦念祖国,期盼着革命火焰再起.正当袁世凯沐猴而冠,准备黄袍加身,粉墨登场的时候,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全国人民反对复辟帝制的浪潮中宣布云  相似文献   

7.
丁健 《殷都学刊》2013,34(3):37-41
探研民初政治,袁世凯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历史人物,他对共和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其治国理念和治国模式.袁世凯因共和认知十分肤浅,所以对政党政治漠不关心;因缺乏民主意识,所以对国会意见并不尊重;因过分信奉权力,所以一步一步脱离共和的羁绊,不断集权,乃至帝制自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袁世凯的一生,其之所以如此,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袁世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施政讲究实际效果;其次,他关注的不是制度本身的优劣,而是制度能否在民初行得通.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自从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便处心积虑地篡夺革命成果,实行专制独裁。一九一三年,南方六省发动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加紧了恢复帝制的步伐,至一九一五年秋冬,先后发起筹安会和举行登基大典,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于是一场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国国体的“护国战争”爆发了。护国战争始起于云南,先后波及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省。本文仪就护国战争在湖南湘西战场上的情况作一点浅探。  相似文献   

9.
《秦政记》、《秦献记》,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的斗争中写出的反复辟战斗檄文。今天在深入批林批孔的斗争中读这两篇文章,更能感到它强烈的尊法反儒的战斗气息。 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相似文献   

10.
马润凡 《晋阳学刊》2008,(1):98-101
洪宪帝制是袁世凯试图借用帝制权威的传统合法性来自动生成其在近代社会的有效性,以求政权稳定和延续的体制选择。这一体制选择由于突破了近代社会“合法性”的限度,完全丧失了构建政治社会秩序的价值和能力,因而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同样成了袁世凯帝制政权终结的催命符。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张富强报道:在1989年12月召开的梁士诒史料征集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活跃于清末民初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梁士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下列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一、关于对梁士诒的定性。一种观点认为,梁士诒长期追随袁世凯,权位显赫,有“二总统”之称,为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改制称帝竭尽犬马之劳。袁世凯倒台后,又在北洋政府担任过显要官职,曾被孙中山斥为“帝制罪魁之一”,“伪国务总  相似文献   

12.
1911——1916年间中国政治局势发生显着的变化;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反动的封建清廷,取得了一度的胜利。可是在反动势力的迅速反攻之下,革命立即转向失败。北洋军阀袁世凯在建立独裁统治之后企图进一步恢复帝制,但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失败了。本文试图从袁世凯窃夺政权,建立独裁统治与帝制自为几个时期的阶级矛盾的变化来探索这一段历史发展的内在原因,至于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因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故不拟赘述。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袁世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严复,学贯中西,“于中学西学皆一流人物”,翻译《天演论》,鼓吹进化说,被人称之为启蒙大师,文化巨匠;袁世凯,一介武夫,一代枭雄,出卖康、梁,玩弄孙、黄,复辟帝制,终为世人所唾弃。可是,袁世凯酝酿帝制,在其舆论机构“筹安会”中,严复却榜上有名,为袁世凯张目,为时人所不解。那么,是什么契机将严袁二人系在一起,给后人留下了难解之谜。本文试图通过对严复与袁世凯关系、严袁恩怨的探讨,来揭开这个百年之谜。一、严衰交往时人陈宝琛在为严复撰写的《墓志铭》中说:“袁世凯与君雅故,其督直隶,招君不至以为憾:及罢政归…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后,中外反动势力大为惊惶。至南北议和,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复玩弄花招,妄图实现其独裁统治。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中国动荡局势,乘机扩大侵华利益,阴窥袁氏有称帝意,咸以争中国帝制权之纵横术为务。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氏刺宋教仁于上海,镇压“二次革命”于南方,设筹安会于北京,积极谋划复辟帝制活动了。袁世凯持有强援为后盾,冒天下之大不韪,放  相似文献   

15.
迁都之争作为民国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在这场民国初期革命党人在共和制度下与北洋军阀势力的严重的政治较量中,发生在北京、保定、天津地区的兵变成为袁世凯最终取胜的重量级砝码,从而达到其踞守北京的政治目的。但“京保津兵变”实际上是袁世凯亲手导演和操纵的,它以政治斗争为目的,并对所涉地区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迁都之争与“京保津兵变”的过程及其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呈才 《晋阳学刊》2011,(5):106-108
南北统一之前,出于对袁世凯的暂时警惕,黄兴发起成立了“陆军将校联合会”,主张军队政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开创革命军队政治工作之先河;南北统一之后,听信袁世凯发扬共和谨守宪法的誓言,黄兴退至军队国家化立场,亲手取消了“陆军将校联合会”。陆军将校联合会的命运轨迹,清晰折射出黄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威尔逊政府为维护和扩大美国在华利益,放弃其对外传播美国式民主的“理想主义”外交原则,无视中国民主运动向前发展的趋势,支持袁世凯帝制运动的政策。帝制运动失败后,威尔逊政府又未能正确地总结其政策失误原因,在对华政策上继续不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力量,转而注重协调与其他列强的关系。可见在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相冲突时,美国要求其他地区、国家接受美国式民主制度的外交政策就需让位于现实利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小心试探,利用北洋集团的能量,对北方反共和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谋划,说服和软化忠清的官僚士绅和军队接受共和,为清帝退位作了外部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李新宇 《东岳论丛》2007,28(1):102-107
五四新文化运动因“覆孔孟”而常受非议,但他们为什么要激烈地反孔?却一直缺少认真的清理。以陈独秀为例考察,他反对孔教入宪,旨在捍卫思想和信仰的自由,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利。他认为孔教与帝制不可分割,而与共和绝不相容,尊孔涉及要民主共和还是要君主专制的问题。他认为孔子之道不适于现代生活,有违个人独立和人权平等的原则。陈独秀并不否认孔子之道在历史上的功能,也不否认它能维系世道人心,但他不能容忍这种维系继续下去,因为他所向往的是不同于传统的世道人心和不打折扣的现代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在澳洲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部分人组成“新民启智会”,利用“东华报”宣传康、梁改良主张,支持光绪复位,鼓吹君主立宪。1908年,民主共和思想传到澳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得到澳洲华人的拥护,共和派势力迅速增长。澳洲少年中国会发挥着宣传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支持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政权的积极作用。1914年,澳洲华人组成国民党,接受孙中山的领导,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