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七”陂头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任务和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但也错误地估计了赣西南党和干部队伍的现状。总结这次会议,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们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错误地开展了一场肃AB团斗争,时任红一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对此是负有一定责任的。毛泽东在肃AB团中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赣西南特委和中央巡视员的报告,使其产生党内存在AB团的错觉;快速整军肃出所谓的AB团,使其怀疑AB团混入红军队伍内部;宛希先、袁文才、王佐被杀等事件的发生,使其形成赣西南充塞AB团的错误认识,由此下定了肃AB团的决心。然而,随着滥捕滥杀AB团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又为遏制这一错误作出了努力,公开承认在肃AB团的问题上犯有错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5,(10)
苏区的反"AB 团"和"肃社党"事件中央苏区发生的第一场"左"祸,便是反"AB 团"和整肃社会民主党。"AB 团"本是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右派在蒋介石授意下在江西成立的一个反共组织。但是,"AB 团"的寿命很短,由于它倒行逆施,到1927年春天,即被江西人民发动的"四二"暴动所摧毁。然而,数年以后,中共赣西南特委却突然宣布在共产党内发现了"AB 团"组织。1930年5月18日,《赣西南特委通告列字第九号》说:由于"组织不健全不深入不严密","西区儒林等地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年下半年开始,各革命根据地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所谓肃“AB团”的行动,尤其是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之后,这种行动日甚一日,逮捕关押和杀害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同志,其中有不少是对革命有卓越贡献的领导人,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为痛心的损失。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在中共中央的关怀下,以“AB团”罪名被杀害的同志大都得到了平  相似文献   

5.
在罗炳辉率部起义,革命势力日益发展的局而下,一九三○年二月六日至九日,红四军前委,五军、六军军委,赣西特委在江西省吉安县的陂头举行了联席会议,因二月七日正式开会,史称“二七”会议。这是一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会议,也是一次既有重大意义和宝贵经验,也有深刻历史教训需要予以总结的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四军前委与中央在革命形势的判断和红四军斗争方式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而来信的精神并没有得到红四军前委的积极响应和贯彻实行。仔细对来信进行解析就会发现,虽然中央来信绝非毫无根据,但红四军前委的这种回应也同样有其正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三面红旗——毛泽东晚年问题的症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提出三面红旗,本意是要搞经济建设的,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酿成了惨重的灾难。三面红旗的实践过程及其严重后果,在党的领导层中产生了认识的分歧和对立。毛泽东把三面红旗看成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造,是容不得怀疑和批评的。三面红旗本身虽然不是阶级斗争,但却孕育了党内严重的斗争,亦即毛泽东心目中的党内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是斗争的最高峰和总汇演。三面红旗是毛泽东晚年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8.
红二十军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从游击队成长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对于红二十军作为“AB团暴动”处理的所谓“富田事变”,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根据毛泽东同志“有错必纠”和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今天重新探讨和实事求是地认识“富田事变”的真相及其历史教训,对于我们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研究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别开生面”的朱毛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誉满神洲全球。但你可知晓——当年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间曾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军路线的过程中,出现了认识上的原则分歧,发生了一场长达两年的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为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落选,以及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便是本文所要论证的中心内容,并试图澄清这桩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公案。  相似文献   

10.
“AB了AB”格式与“AB了-AB”格式在《醒世姻缘传》中就出现了,其余少数明清白话小说中也可见到这种用法。在现当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偶尔可以见到这两种格式。目前,“AB了AB”格式仍在使用,“AB了-AB”则基本上看不到了。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十分熟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肃反工作中,有一场称之为肃清AB团的斗争。AB团是什么组织呢?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AB团是国民党潜伏在红色区域的反革命特务组织,AB是英文Antj——Bolshevig (反布尔什维克)的简写,AB团的头目是段锡朋、程天放。今天,实事求是地搞清楚AB团的问题,对于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我们党在肃反问题上的历史经验教  相似文献   

12.
“所”是一个文言虚词,主用于书面语。学界对“所”的语法功能认识存有分歧,这些分歧明显反映在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当中。文章比较各家说法,分析“所”的语法功能,区分带“所”的不同结构,并结合不同分析模式加以说明,以进一步明晰对“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成天吃白馍大米、肉蛋鱼,天天像过年,把人都吃腻了,时常觉得没胃口。为改善一下口味,吃个稀罕,我叫老伴打了一顿“搅团”。吃着美味可口的“搅团”,不由勾起我对当年生活的回忆。“搅团”多用粗粮做成,是当年穷人的家常饭食。如今,人们很少吃它,青少年甚至连“搅团”为何物也弄不懂了。“搅团”又称“糊涂”。因它不费牙齿,很适合老年人食用,故也称它“老人喜欢”。据了解,在过去,“搅团”不仅家乡人爱吃,邻近的山东和西北人也爱吃。西北人把“搅团”称“撒饭”。虽叫法不同,但做法吃法却大同小异。小时候,我总觉得母…  相似文献   

14.
“入派三声”论董绍克《中原音韵》一书的“入派三声”问题是音韵学界分歧较大、争论较多的一个老问题。几十年来,许多学者深入研究、探讨这一问题的真谛,但至今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为了有助于这一公案的解决,笔者也谈点个人看法。本文共论述以下三个问题。一、关于“...  相似文献   

15.
对于《诗经》中“北风其凉”之类的“其”字.学术界的看法颇为分歧.立说繁多而论证单薄。笔者认为这类“其”字其实相当于“极”、“甚”的用法,是一个副词,从而否定了“其”是“词头”或“衬字”、“助词”等说法。  相似文献   

16.
“意象”辨析辛刚果古今中外的理论家在使用”意象”一词时,其内涵有着较大的分歧.从国内学术界情况来看,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两种说法:其一,把“意象”看成是“心中之象”,”构思中的形象”,郑板桥所谓“胸中之竹”是也.华中师大的孙子威在其主编的《文学理论》中就...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发展过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市下关区.科级干部是“最小的官”,作为街道和部门中层领导干部.他们是落实党的政策、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力量,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但长期以来.却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干部一旦走上科级岗位,只要不犯错误、不出问题,基本能够干到退休,使机关50多岁的老科长比比皆是,成了机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瞬息万变的天空,不可能总是晴空万里,家庭生活也是如此。弄得不好,和美的家庭也会“乌云满天电光闪”,甚至酿成“火灾”。譬如:夫妻之间先是相互猜忌,继而分道扬镳;父子之间先是观念分歧,继而“代沟”难填;婆媳之间先是互不相让,继而胜似仇人;兄弟妯娌之间或为赡养老人,大打出手,或为遗产继承,诉讼法庭等等。“灾情”初显谁来充当“灭火队员”?一些家庭处理纠纷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家庭纠纷要消除,家中需有“和事佬”。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沧南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