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麦,又名雀麦、野麦,为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我国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本草纲目》中说:“燕麦多为野生,因燕雀所食,故名。”此外,《救荒本草》和《农政全书》等古籍中都有关于燕麦的记述。燕麦喜寒,主要种植在内蒙古、吉林、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等地,其中内蒙古种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秋冬季节很多人的皮肤容易干燥、瘙痒,燕麦则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燕麦洗澡的方法:用半杯燕麦片、1/4杯牛奶、2汤匙蜂蜜混合在一起,调成干糊状,然后将这些原料放入一个用棉布等天然材料做成的小袋子中,放在淋浴的喷头下,流水就会均匀地将燕麦的营养精华稀释、冲到皮肤  相似文献   

3.
问: 最近感觉自己比较倦怠,四肢沉重,脸上有湿疹.有什么方法能缓解吗? 答: 这有可能是体内有湿气,可以试试饮食调理缓解. 1.燕麦.燕麦属于杂粮,五谷杂粮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燕麦可以润滑肠道,利于排便,促进肠道蠕动发挥清肠排毒的作用. 2.薏仁.薏仁不仅可以祛湿,而且还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和水分的代谢,发挥消肿利尿的作用.薏仁是很好的祛湿食物,有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如果觉得薏仁做起来比较麻烦,可以买一些红豆薏仁粉,既有利于排湿,也对女性的皮肤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4.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便,热量低,升糖指数低,降脂降糖,是如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粗粮。然而面对货架上的种种"燕麦片""燕麦""麦片"之类产品,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买回来之后,你又会怎样食用呢?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73岁了,4年前发现血脂升高。在医生指导下,我服用了不少的降脂药,但效果不佳。后来翻阅一些老年报刊,发现很多关于食疗的文章都说燕麦能降血脂,且效果不错。本着试试看的心理,我开始把燕麦当早餐,每次取50克燕麦片,加入250毫升左右开水,冲泡5分钟后再加入适量蜂蜜。这样坚持吃了一个月后,效果出现了,经检查我的血脂降到了正常范围,总胆固醇也恢复了正常。降脂良药燕麦@吕一吾  相似文献   

6.
正燕麦可谓谷物家族中的"明星"。如果你只冲食过速食燕麦片的话,就白费了它一身的营养和黏稠有嚼劲的好口感。整燕麦粒这种燕麦是天然的状态,仅仅去壳,没有磨掉种皮,也没有压碎,更没有熟化。这时候,它保留了完整种子中的全部营养,没有加入任何其他配料,是消化速度最慢的全谷物之一,对控制血糖血脂也是最好的。不过,正因为种子的结构很完整,外面的种皮部分质地严密,吸水速度很慢,不能像精白大米一样迅速煮熟。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想“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真要达到这个目标,掌握三个“平”很关键:平常饭菜、平和心态、平均身材。“平常饭菜”就是一荤一素一菇,燕麦牛奶豆腐。各地的长寿老人钟爱的饮食不尽相同,中国巴马人爱喝粥、欧美人常吃海带、日本人爱吃豆制品……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平时吃饭,“一荤一素一菇”就足够,既能保证人体必需的营养,又不至于吃多。每天一袋牛奶,能预防骨质疏松、骨折,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燕麦和大豆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通过的仅有的带有功能保健作用的食品,对降低血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世界小杂粮在中国,中国小杂粮在山西,山西小杂粮在忻州.忻州种植小杂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基础,特别是红芸豆、红小豆、糜子、燕麦、谷子、胡麻、马铃薯等都以其独有的品质饮誉国内外,更有"小杂粮王国"之美称.  相似文献   

9.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13,(8):59-59
贫血者少吃粗粮贫血的人不能吃太多的膳食纤维。如果每天吃下去的纤维超过50克,就可能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还会影响矿物质吸收。其次,燕麦、荞麦、玉米等粗粮还含有"抗营养"的植酸等物质。它们会妨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同时也会延缓  相似文献   

10.
月月食谱     
《老人世界》2013,(9):46-47
9月,又到了秋天,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燥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液。此时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秋燥症”。故宜吃些具有生津养阴、润肺、多汁的杂粮。适宜秋季养生的杂粮很多,本期介绍三种常见的杂粮:燕麦、花生、芝麻。  相似文献   

11.
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以上种种问题,可能是因为你的大脑“垃圾”太多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适当摄入一些粗粮,比如玉米、小米、紫米、燕麦等,对清除大脑垃圾,缓解大脑疲劳很有帮助。这是因为粗粮的胚芽中含有“脑维生素”之称的维生素B1,它是身体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清洁工”,且能刺激脑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减轻脑部疲劳。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不少杂粮店里,小麦(养心安神)、燕麦(辅助降脂)、苦荞麦(辅助降糖)多有售卖,唯独大麦用的人不多,而大麦芽多要去中药店购买。其实大麦药用功效也不少。一是防暑热。喝点大麦茶有益防热降温。只需买现成的炒过的大麦即可冲饮。二是和胃止泻和减肥降脂。《本草纲目》载:大麦芽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焦大麦(就是把大麦芽炒得比较黑了)则是消化谷物  相似文献   

13.
正有几种情况,会让我们感到饿:看到、闻到、在书上读到、甚至是想到食物。听让你想起一顿大餐的音乐。路过你曾经在其中大快朵颐的餐馆。甚至是在刚吃过一顿丰盛的午餐之后,想想美味的食物,都会让你垂涎不止。这时,真正的饥饿,也就是说生理上需要食物的欲望,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路过甜甜圈店,就想来一点,这就足够了。研究表明,吃饱喝足的老鼠想吃巧克力燕麦的欲望,和饥肠辘辘的老鼠想要吃实验室的食物是一样强烈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人的许多病,常常都是营养过于精细惹的祸。比如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结肠肿瘤、肥胖等等.都是生活质量高养出来的"富贵病"。因此,提倡吃粗粮的风气也就应运而生。囊括了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豆类的粗粮,开始以各种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吃粗粮的好处多不胜数。首先,粗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它可以调节  相似文献   

15.
魏开敏 《老年人》2003,(7):56-56
▲饮食治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降低已升高的血脂,并维持营养上的合理需求。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并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具体的营养学指标是,日常饮食中脂肪成分不超过总热能的30%(肥胖患者不超过20%),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必须低于总热量的10%,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每天应限制在250毫克以下,食物中的纤维素成分不少于350克。根据这一指标要求,饮食要较为清淡、少油腻,特别要限制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另外,研究表明,常食燕麦、大豆及其制品、鱼类、苹果、木耳、紫菜等食物,具…  相似文献   

16.
丁洁瑶 《现代妇女》2014,(7):277-277
有几种情况,会让我们感到饿:看到、闻到、在书上读到、甚至是想到食物。听让你想起一顿大餐的音乐。路过你曾经在其中大快朵颐的餐馆。甚至是在刚吃过一顿丰盛的午餐之后,想想美味的食物,都会让你垂涎不止。这时,真正的饥饿,也就是说生理上需要食物的欲望,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路过甜甜圈店,就想来一点,这就足够了。研究表明,吃饱喝足的老鼠想吃巧克力燕麦的欲望,和饥肠辘辘的老鼠想要吃实验室的食物是一样强烈的。人类也好不到哪里去。通常,我们吃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而是我们想要。最近的研究显示,生理层面的饥饿,和我们说感受到的饥饿或我们要吃的食物并没有太大关联。  相似文献   

17.
自然干燥法 :一般在花开七至九分时采摘。有倒吊法、接线法、直立法三种。倒吊法适于枝茎较软或花朵较大的植物 ,如玫瑰。先剪除叶子 ,将茎部擦拭干净 ,5~10朵扎成一捆 ,花朵之间不可挤压重叠。置于通风处 ,冷暖气机口最合适 ,窗边也可以。放上两星期以上 ,让其自然干燥。接线法适于花的枝茎较软或一枝花茎上开了许多花朵的植物 ,如小黄菊。将已开的花朵剪下 ,插入铁丝 ,一枝枝插在花瓶里 ,让其自然风干。这种方法比倒吊法快速且花形美观。直立法适合枝茎较硬挺的植物 ,如狗尾草、燕麦等。去叶后 ,直接插在容器内即可。埋没干燥法 :此法…  相似文献   

18.
林明鲜 《社会学》2009,(2):1-11
本文利用烟台市435份城乡老人生活现状问卷调查数据,探析影响城乡老人孤独感的因素和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有:近邻朋友、家庭规模、孩子总数、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居住安排、对赡养现状的满意度、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等。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城乡总体范围内所有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中,首先是对婚姻状况和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其次是孩子数和近邻朋友。在农村,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和婚姻状况是孤独感的决定因素;其次是孩子数和近邻朋友。在城市中,老人孤独感的决定因素则是婚姻状况和对赡养现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呈现出多层面性、多元性、社会相关性、务实性和年龄差异性等特点,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和特点从客观上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发展的科学规划,注重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系统关照,注意区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层次,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系统整合,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提高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笔者近20年来对国内外城市及地区人居环境的学术考察,并用建筑速写画的方式对所考察对象进行记录和文字评述。论文讨论了聚居的体验:学术由来及其认识过程;城市—建筑速写:从业人员的学术素养和文化修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居环境空间场所的体验(外国部分和中国部分)等学术认识和观点。论文提出对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学术工作者而言,通过对中西方历史、文化、社会、城市和建筑的考察和对比认识,可以增进对人居环境文化形态和建筑美学的理解,从而吸纳学术营养,将其用于今天城乡建设研究工作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