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了宝宝以后,旅行自然不如从前来得潇洒自如。出趟远门,背负的责任和行囊都是过去的几倍。但权衡利弊之后,我还是决定在宝宝还不满10个月的时候,带他去坐游轮看大海。  相似文献   

2.
我20岁那年,76岁的奶奶出了一趟远门,去省城找她的娘家侄女. 两天后,奶奶满面红光地回来了,很是兴奋,手中拎着一包什么东西.我笑,问她:“奶奶,您捡到宝贝了?那么高兴!”奶奶笑:“是呀,等一下告诉你是什么.” 晚上,奶奶把我喊到她房间,在灯下打开她那包宝贝——不过一堆毛巾,并非什么稀罕物. 奶奶看着我,两眼放光,说:“你摸摸.”我摸了摸,特别软.她又打开来给我看,不长不短、不大不小的一块,长方形.我说:“是很软,可您这毛巾不好用,洗脸有点窄,洗澡有点短.”  相似文献   

3.
正读者来信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但是对女儿很舍得花钱。她所有的用品都是品牌,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古筝、拉丁舞,每年至少带她出一趟远门长见识……女儿上初中后,我们将她送进郊区的一所寄宿制私立中学,学费自然不菲,老公说希望女儿有上进心,将来也能过上流的生活。虽然我们对女儿百般宠爱,但这几年孩子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一点小事就迁怒于我们。上周老公开车途经女儿学校,就买了女儿爱吃的东西,想给她个惊喜。等  相似文献   

4.
正和很多父母一样,怕带女儿去旅行太麻烦,我和老公经常毫不犹豫地选择潇洒二人游。可每次3岁的女儿都会打电话诉苦:"妈妈,我想你!""爸爸,你都不带我,我也想玩!"我和老公决定,试着带她一起出趟远门,也许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五一"小长假是我和苗苗爸带女儿出行的第一次尝试。考虑到经验不足,我们准备带苗苗到离家不远的青岛玩。迎着海风,与大海亲密接触,大口呼吸清新的空气,肯定会是次不错的旅行。  相似文献   

5.
40多年前,爸妈把我的婚姻当成头等大事,得知女友要来我家,他们便把大姨、二姨、老姑早早地请了过来,让他们帮助把关。女友刚进我家门,大家的眼睛便齐刷刷地盯在她身上。只见她个头高挑,身材苗条,皮肤自嫩,浓眉大眼,穿着朴素得体,顿时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6.
父母的底线     
正父母总是这样,虽然有一个又一个的底线,可是在儿女面前,他们总是溃不成军。母亲这辈子走的最远的路,是到小县城去看小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吐得七荤八素的,回到家,她就恨恨地说:"以后再也不出远门了!"母亲真的从此再没出过远门,直到我高考失利后,到南方去谋生。其实,有亲戚在那边,既能接  相似文献   

7.
那些花儿     
几年以前,当刘继清每周还要走一小时山路从家去上学的时候,她应该想象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在中央军委办公厅里工作。
  军委办公厅里的贫困生
  刘继清1996年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乡稠村。因为要照顾爷爷,她的父母没有像村里大部分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靠种十多亩水稻度日。刘继清有一个弟弟,如今正在上高一。
  稠村在山里,孩子们念到初中就要转去乡里的中心校,一趟山路要走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8.
201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郑州市民唐冉又去了趟陵园,去看望长眠在那里的儿子。对于48岁的她来说,孩子成为她一生的牵挂和不舍。半年前,一场车祸使她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她的笑容从此被关在了过去。此前,医生曾劝她,尽快淡化回忆,才能逐步摆脱重度抑郁。但她控制不住,每到节日都怕儿子孤单,哪怕是儿童节。在母亲眼里,儿子永远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感动 《伴侣(A版)》2008,(3):17-17
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每年春节前都要出一趟远门,他要给居住在百里之外的奶奶送米送面。那时候家里没有车马,父亲就头一天称好50斤大米,50斤面粉,分装在两个布袋里,绑  相似文献   

10.
女友燕子在无锡外企供职。“五一”长假,我特意陪她去了一趟老家。长途漫漫,遂买了份晚报打发时间。  相似文献   

11.
1朱南的弟弟定于国庆结婚,我和朱南决定趁此机会回老家一趟。结婚一年多来,我们俩还只在婚前去过一次。朱南的老家是个风景优美的小县城,许多风光比所谓的度假胜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婆婆知道我们要回去,早早地就熬了甜酒,说是我最爱吃。  相似文献   

12.
此乡是故乡     
杨金竹 《中国扶贫》2017,(15):38-40
"王书记,归奶村村子大、任务重,你一个女同志不容易,我们向组织部申请把你调到其他村去?"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镇党委领导多次考虑王健的实际情况,劝她调村,都被她婉言谢绝:"此乡是故乡,群众是家人,家人没有脱贫,我放不下心."  相似文献   

13.
为婆婆剪发     
阿红 《老年世界》2006,(1):20-20
婆婆住在乡下,虽然离城区不过百里路,一来因为晕车,二来对农村生活不太习惯,做媳妇的我很少去探望她。偶尔回去一趟,也是匆匆去,匆匆赶回来。  相似文献   

14.
余平 《老人世界》2014,(8):27-27
我和老婆都是“微博控”,所谓“微博控”就是极度喜爱微博的一类人。老婆每天要发十条以上微博,经常反复刷新她的微博页面;我强烈关注自己微博上的粉丝数,甚至去淘宝网上批量购买“粉丝”,只要登录上微博我就高度兴奋,就连去趟洗手间也要带上手机看微博。以前我们睡前说俏皮话,现在是背对背刷微博。  相似文献   

15.
她已经87岁,到了衰老的时候,但当她得知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入狱后,仍以最原始的方式,步行近百里地去看他。这个一生贫苦、没识过字的老妇人,背着馒头、西瓜和鸡蛋,一天内来回走了近两百里地,只为短短半个小时的探视——赵巧云许多时候已经开始犯迷糊。蒲扇刚刚还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里的被子,就记不起搁哪  相似文献   

16.
夕微 《伴侣(A版)》2016,(10):42-43
[不用心的老公] 办公室刚装修完上班的第一天,陆霜端了好几盆仙人掌、芦荟、吊兰来公司,植物太重,她每趟只能从后备箱拿一盆,上上下下跑了好几趟,沈姐见她这般辛劳便帮她一起搬:“小霜,你是打算把办公室的绿化都包了吗?买这么多盆栽.” 陆霜累得慌,一脸的愁容:“这都得拜我们家那个所赐.” “盆栽挺好的,能给我们净化空气.”沈姐看着手里的芦荟说.  相似文献   

17.
统计显示,中国正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已经用无可争辩的数据和图片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爱上了旅游,甚至离不开旅游了。不说别人,单说我老妈,一个几十年来从不肯在“玩”上花一分钱的人,今年夏天也“蹭”我姐单位组织的旅行团,去了趟南京,迈着老寒腿爬上了中山陵,瞻仰了她的偶像孙中山。回来后,她跟我们感慨:不出去不知道,外面还真好玩!  相似文献   

18.
父亲很节省     
文坚 《老年人》2003,(9):31-31
父亲和母亲与我同住在一个城市,只是他们老两口住在城北,我结婚后把家安在城东。每到周末,父亲和母亲就去附近的果蔬市场,批发一些水果和蔬菜,然后辗转几趟公交车,赶来我家共度周末。父亲一进屋便忙这忙那,成了义务厨师。当父亲大汗淋漓地端出一碟碟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时,我们都馋得直流口水。这时,父亲就开始数落:这个菜只花了多少钱,那个菜比你们买的便宜多了。父亲是企业退休干部,每月的退休金不多,扣除水电、煤气等费用后,所剩无几。因此,父亲总是省吃俭用地过日子。父亲一人出门时,从来都是骑自行车,舍不得花一块钱去坐一趟公交车。除非…  相似文献   

19.
您不是我的生身母亲。 我的老家在河北沧县东花园村。37年前,您便是从那里来到北京,来到我们身边,把我们抚养成人,与我们相依为命。 86岁那年,您突然间倒下,没有留下一句话。您去世的第二天清早,我走进您的房间,我打开您的柜门,看见里面您的衣服一件件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仿佛您只是出去买菜,只是出一趟远门。您没有给孩子留下一点儿麻烦,哪怕是一件脏衣服、一条脏手绢都没有!在您人生灯盏的油将要耗尽之时,您想的依然是孩子们!孩子们!什么是母亲?这便是母亲!母亲!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球村发起人廖晓义从公众视线中消失几个月之后,最近又在北京地球村记者茶合上露面了。变得又黑又瘦的她,是跑到四川灾区帮助受灾农民盖生态住宅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