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兰芳入党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  相似文献   

2.
彭文婷 《老年人》2004,(2):32-32
捧着散发墨香的书,再泡一杯滚热的茶,把自己关在四壁是书的书房里,这是奶奶生前最向往的生活。她常说,这辈子就只有两个爱好,一是读书,二是品茶。印象中,奶奶是个甘于淡泊的人。喝着淡而无味的茶。她的爱也如清茶一般,淡淡的。我的生日向来隆重而热闹,都是在父母、朋友的祝福中  相似文献   

3.
正心静之时最爱品茶,闲来泡上一杯清茶,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对于我来说,不敢以文人雅士自居,但饮茶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枭帆  晓冰 《女性大世界》2004,(5):114-115
在上海的初春。无约地邂逅了三个优雅女人关于‘芳香疗法’的一次对话。每人一杯清茶,在夜色的茶氲中。对话氛圈十分轻松。恬淡中散发着优雅。愉快中叠加着热烈。主题鲜活。层次分明。最年轻的我积极地吸取着最让人振奋的“芳香”知识。啊浮躁的我着实欣遇了一次最卓见成效的身心“法”。  相似文献   

5.
幸福地读书     
小时候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做一个书店的营业员。因为我觉得,坐拥书城是超级幸福的事。 基于这种认识,我从小就特别迷恋书,对书有一种自然的亲近与兴奋。捧一本书,端一杯清茶,独自畅游在思想的海洋里,体味生活的哲理,那情那景,既惬意又幸福。  相似文献   

6.
所谓“书房花木”,追根溯源,书架上最早的一本植物书,是仇春霖的《叶绿花红》。这是我小时候风行的一套“少年百科丛书”里的一本。那套丛书当初买过不少,现在儿子已渐渐长大,准备转送给他,但这本却是要自己留着的,作为一个纪念:红的花、绿的叶般简单纯净的少年时.  相似文献   

7.
我的书房梦     
刘志坚 《老年人》2009,(2):26-26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梦想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书房。读书人没有书房,就像和尚念经没有庙堂,让人十分尴尬和不便。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时问里,我的书房梦只能是一种空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我不仅圆了书房梦,而且书房越来越大,条件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8.
“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如今,有一句流行语,叫做“与时俱进”。我的书房,也“与时俱进”。 我的书房浓缩着中国时代的身影。随着中国结束了“福利分房”,进入商品房时代,我也着手购买商品房,以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于是,“沉思斋”也随着搬迁了。  相似文献   

9.
《上海科学生活》2003,(6):51-51
仅仅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书房才可能是有生命的。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人还没有书房;再缩小一点范围,在中国的读书人中,恐怕大部分也还没有书房——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房。不过,如今有书房的人正在多起来。  相似文献   

10.
藏书     
梅桑榆 《老年人》2009,(5):50-50
我住北京多年,寂寞时常忆及家乡的一些好友和旧事。但最常念及的,还是我旧居中的那些藏书:我自1997年离开家乡后,那些书便与我长期“分居”,终年寂寞地留守在旧居的书房中。每当我写作时欲参考某本书,或想起某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段落,欲加查阅引用时,而那本书却在远隔千里的旧居的书房里,便怅然叹息:人书不知何日才能团聚。  相似文献   

11.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记得2006年的春节,我一个人在书房里任由这首歌一遍又一遍地敲打心灵。脑子里闪现着自己一个个十分落魄的镜头。我抽着烟,烟雾缭绕,一如我迷茫困苦的心境。我近乎绝望地体会着自己在现实中以卵击石的苍凉和悲哀。  相似文献   

12.
有茶清待客     
立夏。白昼渐长。阳光炽热起来。晨起,用老铁壶烧水,烫好茶具,冲一壶清茶,茶香氤氲地环绕在身畔,初夏的暑气似乎一下子散开了。日子有如茶事,不必太匆忙,平平常常地过着,安安静静地品味,才能享受那份微涩后的回甘。小时候家里并没有喝茶的习惯,大概日子实在太忙碌,沏茶品茶总是需要一点从容的。大学时代也学过别人喝茶,觉得饮茶的姿态较为优雅大方,那时候喝下去的不是茶,只是少女爱俏的情怀,不用装模作样的场合,就还是更爱咖啡的香浓和甜蜜。工作后偶然有一次外出旅游经过祁门红茶的产地,品尝了茶场小妹冲泡的红茶,第一次感觉茶的口感可以如此细致香滑,及至回  相似文献   

13.
才女试新郎     
《老年世界》2010,(2):30-30,35
花烛之夜,在书房里,著名词人李清照对赵明诚说:“我出一谜,如果你猜中,我就允你进洞房,猜不中,你就在书房独度良宵。”说罢,挥笔书写一谜:三面有墙一面空,妙龄裙钗住其中,有心和她说句话,可恼墙外有入听。赵明诚思索片刻,写了一个字。  相似文献   

14.
"八十岁的年纪,六十岁的模样,四十岁的工作量,二十岁的心态。"开心才能不"变脸"走进音乐家何占豪的书房,除了一架陈旧的钢琴和书架上塞满的唱片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写字台上竖立着的电脑显示屏。何占豪解释说,那是为了方便在电脑上编辑乐谱设计的。81岁  相似文献   

15.
茶壶与人生     
壶是器皿界的儒者,它最能通人性。常见人在书房里把玩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细细摩挲,或是两手把壶托在手心里,焐热壶身,好似细心呵护一个娇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职业》1995,(1)
艰难归国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湘仁整理1989年9月,国际动力工程学会第一次把国际航天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授予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当这个奖项在美国颁发时,这位中国科学家正在北京的书房中沉思,他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尽管他也爱...  相似文献   

17.
我的书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由于经常擦拭,大都是一尘不染。唯有一本没皮的散文集破旧不堪,书角破损,上面还有墨水、煤油等染上杂色,甚是不雅观。每有客人来参观我的书房,首先都会对书房精美的布置赞赏一番,然后便指着那本破旧的书日:为何为何?  相似文献   

18.
吴家宏 《职业》2013,(27):18-19
于闲暇的午后,泡一壶清茶,看袅娜的茶雾缓缓渲染整个茶室。  相似文献   

19.
料峭的春日,微风拂面.走近书法大家孟令芳,发现诸多光环之下的他,竟是那样地平和亲近,比酒淡雅,比水醇厚,或许如茶,回味无穷.那一身的人文墨香之余,还间或流露出军人的简洁洗练.在书法艺术中,他放空一切荣耀和利禄,坦然享受着人生光阴的种种愉悦.立于书房,他沉迷于笔墨之间的知黑守白;出门上街,他留意着门店牌匾的一笔一字,如果看见自己欣赏喜爱的,回家就马上写下来.  相似文献   

20.
有个故事说的是“书圣”王羲之练字的趣闻:一次,王羲之在书房练字。到了吃饭时间,王夫人送来他最爱吃的蒸馍和蒜泥,并催促他趁热快点吃。王羲之答应了一声,头也没抬,继续练字。过了一会儿,王夫人又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正一边写字,一边拿着一块沾满墨汁的蒸馍往嘴里塞,弄得满嘴乌黑。王夫人见此情景,忍不住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