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跳出民主的西方话语中心论,中国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启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社会先发优势,垄断民主的解释权、评价标准、议题设置,形成民主的国际话语霸权。与此同时,由于西式民主实践的异化、理论的固化以及民主价值的虚假性,致使西式民主遭遇失实、失效、失信的话语叙事危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在国际传播场域迎来新的话语机遇期。比较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在价值优越性、实践优势性、话语优质性上实现了对西式民主话语的多重超越。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比较优势,需从提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国际自信、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体系、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国际传播着手,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渊源于马克思对西方自由主义将个人主义绝对化造成多重二元悖论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的以自由人联合体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民主理论。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民主在三个层面的创新发展,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实现了对物化逻辑和资本控制的超越;以“全过程”制度保障,实现了对民主周期性形式参与的制度超越;以“高效能”治理能力,实现了对民主“失灵”的质量超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已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党的十九大以来,该研究主要聚焦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制度构成、显著优势、话语体系、话语权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并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学术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宝库,提升了社会主义民主国际话语权,也为民主理论的多元化阐释提供了分析视角。但仍存在理论概念有待明晰、现实关切尚有不足、方法视角亟需优化等研究局限。基于此,在后续研究中应立足人民民主新内涵,持续丰富理论议题;立足未来发展新征程,逐步构建方法体系;立足中国民主新实践,全面延伸观察视角;立足人类文明新视界,广泛拓展分析场域;立足民主话语新构建,着力提升话语自信。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民主是西方国家民主形态的主要呈现形式。西式民主以民主基本原理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实践场域,在理论建设中表现出权力零和博弈的属性;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资本至上的原则;在实践运行中视民主选举为唯一形式;在民主治理上因资本与政权的利益勾连造成效能低下。相比之下,中国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党的领航力量,坚持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升华民主理论;在人民至上中巩固民主主体;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依托健全民主实践运行;以治国理政的方式转化治理机制,实现高质量民主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系统性化解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弊端,展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创新性,为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塑造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战略部署,赋予了民主党派神圣的政治责任。面对民主党派知识恐慌、资源恐慌、能力恐慌的重大危机,民主党派要围绕增强协商能力这个核心,全面提升自身建设水平;要围绕整合社会资源这个核心,全面增加与社会各界的联动与合作;要围绕着形成整体优势这个重心,全面加强民主党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弘扬协商民主精神,用国家利益价值标准来指导和限制协商民主的实践,以民主价值的真正实现为终极目标,民主党派奋斗和追求的目标,就是要促进“改革宪法”向“完政宪法”的历史性转变,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的历史性转变,促进“精英决策”向“人民决策”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促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基于传播的物质属性、对话属性、共享属性,自媒体平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与构建过程中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意义诠释的对话场域、政治影响的放大器和扩音器的重要角色。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通过自媒体传播培养公众政治心理、形塑价值秩序、协调平衡秩序而生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媒介化重构了自媒体平台中的政治话语秩序,使其适应网络传播规律,逐渐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目标、政治愿景与政治期待。自媒体传播在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秩序中,通过发挥话语的身份功能、关系功能、观念功能,强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认同、维护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稳定、塑造了国家政治安全。自媒体传播由此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民主政治稳定和政治社会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了政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不断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一种创造性的民主质态。面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后疫情时代交织叠加的国际背景,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全链条的参与优势、致善政的效能优势、历史经验的集成优势以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普惠优势分别破解了美西方缔造的“选举决定论”“西方优越论”“民主速成论”“民主失败论”之陷阱,有力回应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政治“围攻”,为廓清民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迷思、攻克“超大规模民主难题”、提供“民主—治理”复合型方案、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多元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我国理当坚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各类民主陷阱,为加强国际政治合作与全球攻关、推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解决了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论问题,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真谛,明确树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衡量标准,系统建构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实践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是推动我国人民民主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直接体现了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而言,包含了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世界五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守和赓续;从文化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紧随民主实践推进的方向不断迈进;从实践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世界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社会第一次用民主这个词表达“人民的统治”的政治形式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便把追求民主、实践民主、完善民主作为崇高的政治理想为之奋斗不息。因而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民主问题一直颇为知识界、思想界、政治理论界所关注。此文以建国5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为坐标,从四个方面阐述和分析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问题:民主的内涵:国家形态民主与非国家形态民主;民主的价值:手段与目的;民主的不同层次:宏观民主与微观民主;民主建设的任务: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力图探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特点、规律和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全面部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开创了人类民主实践的新形态,具有显著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其政治优势;“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的制度体系是其制度优势;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其实践优势。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当代体现;从历史维度看,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百余年来民主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所提出的全新课题;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也是创新中国式民主对外传播话语的现实需要;从文化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创造性发展了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兼容和合等重要思想;从制度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坚实的宏观制度体系支撑,又有不断完善的具体运行机制,人民群众对这些制度的认同正在不断增强。深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五个维度的生发逻辑,对推进新时代人民民主事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理应关涉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但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却异化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齐泽克认为,资本主义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将民主形塑为一种崇高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化的民主试图对人民这个整体性概念进行切割,削除其潜在的革命性,使之成为接受资本主义统治的纯粹对象。这一目的借由意识形态化民主的三重表征——民主的符号化、对反对性概念的垄断和对“人民”的剥削得以实现,它们分别塑造了民主不容置疑的神圣性,消解了否定性的话语,解构了无产者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性。为了超越意识形态化的民主,使人民的解放重新成为可能,齐泽克提出必须以无产阶级政治组织为先锋,探索和发明一种无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虽然齐泽克对新的民主形式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体现为“绝对民主”的乌托邦,但他对政党政治合理性的肯定揭示了实践新的民主形式的重要性,民主这种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应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定义,有必要以无产阶级为本位探讨未来可能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全面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优势和发展方向,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征程,也必将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发展。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学界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探索的新进程。其间,学界主要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界定、如何生成、如何评价以及如何保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抑或争论,着重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发展路径等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甄别和廓清了相应议题的核心和实质。当前研究呈现以国家民主政策为主要导向、以宏观价值层面为主要视角、以理论规范研究为主要方法、以政策语言演绎为主要路径、以自主话语体系为主要立场的基本特征。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学界应当从构建基本理论、丰富研究对象、开阔研究视角、拓展实证研究、优化研究路径等方面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经过长期自主探索和开拓创新,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中国实现了从价值理念到制度实践的全方位提升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生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既是一种科学决策体制、民主治理模式与社团组织形式,更是一种体现人民民主真谛的制度安排、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机制、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坚守人民性的价值立场,坚持内生性的发展道路,注重协商实践的制度化发展,努力构建系统化的体制机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它的价值功能还将进一步得到彰显.它为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现提供了制度载体,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建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生动范本与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对中国民主概念表述问题的长期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内生性政治理念。这一概念以科学阐明中国民主模式为理论旨趣,以有效提升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为现实观照,通过采取“复合式”概念建构策略,实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有机贯通、制度特征与制度优势的完整表达、批判解构与借鉴建构的双向呈现,完整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模式与实践模式,并呈现出内容凝练清晰的精确性、领域覆盖全面的整合性、表述融通中外的包容性等内在优势。新征程上,要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建构并加快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奠定概念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新成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由之路。深刻认识和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准确剖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成的三重维度,系统诠释其科学合理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从理论维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理论的批判和超越,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转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成果。从历史维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民主探索实践的经验总结。从实践维度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筑牢了根基,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毛泽东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在一个缺乏独立和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近代中国,如何争得人民民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共和国,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因而中国的事情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独立探索和解决,需要中国共产党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延安时期毛泽东民主理论关于“各方面的民主”的系统论述,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又有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中国风格的理论创造与话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性创造,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确立和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在世界民主体系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要求,也是消除对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误读和误解、丰富和发展世界民主理论的需要;同时,不仅能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支撑,也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确立和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有重要的基础,中国式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一般性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中国式协商民主在与国际民主话语共通的基础上,还有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它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历史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根本影响综合作用下的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进一步提升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需要构建系统的中国式协商民主话语体系,优化中国式协商民主的话语环境,加强中国式协商民主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重大历史命题,使协商民主由民主形式上升到民主制度层面。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的决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