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更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思想为精神魂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思路;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建设经验为历史主线,一脉相承回答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之需;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理论借鉴,引领人类文明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灯塔,不仅为新时代文化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本前提,以坚持文化认同为核心要义,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效运用特别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破解21世纪人类社会的问题挑战与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大势中的有效运用特别是创新发展。这一双重定位既有所区别,同时又相互包含、内在统一,双维呈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返本开新、守正创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另外双重理论定位。文化侧重价值理念与思想观念,精神侧重心理状态与意志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两者的自觉传承与创新转化,把两者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的过程。而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7,(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复杂形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以及革命家风熏陶与特殊人生历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王玉堂 《创新》2023,(6):1-7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全景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系统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传承、丰富和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深刻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内涵要义,将这“六个必须坚持”作为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文化领域灵活运用“两个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成果。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赓续传承唯物史观的实践导向、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创新思维丰富文化建设的理论遵循、以辩证思维落实文化建设的实践部署、以底线思维筑牢文化建设的发展底线,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创新发展新空间、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新境界、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11):10-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理论阐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永续发展、人民期待、人类未来的高度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解决好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生态治理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性,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发展动能。以此为引领,应创新将“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把生态美好作为推动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规范,坚持以“一盘棋”思想统筹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区建设,通过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破除全球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9.
王茜 《社科纵横》2024,(1):11-1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确立和系统阐述,为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内涵,认真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开辟的广阔前景,以互学互鉴为践行路径,以合作共赢为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文明交流中增进各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一道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汇聚力量,为人类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构筑坚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0.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全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决策者、践行者的独特地位,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主张和思想,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外交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新平 《创新》2019,13(3):74-82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础,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基本内容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架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进行理论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合理性及时代性进行了探究,这对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深入揭示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称之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华法治文明论”。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了中华法治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及其清晰制度表达;中华法治文明的直接载体是中华法系,《唐律疏议》是其精华要素的集中呈现;中华法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华法治文明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法治领域的典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动力,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智识来源与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13.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文化建设的精彩表述,本文从坚持旗帜鲜明的文化导向入手,重点论述了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的思想和目标;同时从文化自信的来源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繁荣发展,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不断引领文化建设走向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4.
建设海南自贸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重大决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海南推进自贸港建设是理论的自觉和逻辑的必然。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断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5.
霍秀媚 《探求》2022,(5):5-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向新阶段,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破解人类发展时代难题作出的前瞻性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和升华了中国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范式,倡导新型国际关系,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平等、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西方理想共同体蓝图,缔造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形态,深化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对凝聚全球正义的伦理共识、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不仅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时代课题,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两个确立”具有的决定性意义等方面作出了新定位,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方世南 《阅江学刊》2024,(1):31-37+171-172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种强烈文化使命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是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和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深沉而炽烈的思想情感,也是一种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基础上的饱满而真挚的思想情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本质上是一种将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历史责任感、人民至上感有机融合起来的思想情感。充分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的基本内涵、生成背景、实现路径等重大问题,对于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推动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形成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并在此激励下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同心同德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持续闪耀出灿烂光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庭、家教与家风的重要讲话,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家庭建设观。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需要则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从科学内涵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健康的家庭、科学的家教和优良的家风的重要价值。从实践指向来看,习近平家庭建设观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厚植广大家庭家国情怀;以培育新时代家庭观为主线,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法律为保证,推动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着眼于解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提供思想引领,要着眼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提供精神指引,要着眼于塑造当代中国价值的解释范式,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方法论指导,为在国际社会上弘扬更加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提供中国的价值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