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价值取向。培智教育及课程标准与生活教育理论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文章探讨了生活教育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日常生活是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和落脚点;社会生活是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教学做合一是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对现有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整合重组,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由于中小学课程实践者对概念的误读、课程建设专业性的缺失等使得学校课程建设一直处于诸多“问题”之中,成为阻滞课程改革深层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如何在把握其自身存在的基础上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路径、寻求学校课程建设的方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 ,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 ,校本课程成为课程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师专后,在课程设置方面尚未形成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幼儿师专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路径。文章以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对幼儿师专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调查显示:课程设置存在实践课程薄弱,理论和实践缺乏联系;各类课程结构、比重、内容缺乏合理性;课程组织实施效果欠佳等问题,对此,提出设置课程注重专业视角,兼顾学生兴趣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及凸显实践取向,改革课程内容和创新课程实施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微型化、情景化与多样化是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之所在,其重要性体现在帮助学生职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英语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同时,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也面临着开发主体素质能力欠缺、课程体系稳定性合理性不够两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农村学校课程发展要如何达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我们可以借用“学习型”概念来理解,因为学校校本课程发展需要靠教师为主体团队来进行,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或许能使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摆脱模式化、程序性的困境,使课程发展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以延续与生存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有效载体之一。近年来,我们以校本教材开发为突破口,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中国大学在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于本国国情和校情实际的通识教育实践路径。独立设置医科大学增设人文类选修课以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是医科大学的共同选择。研究选取四所案例学校,分析比较其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情况。继而以其中一所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为例,在医学专业教育现有框架内合理建构通识课程体系,表现为人文类的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和医学人文课程的有效衔接,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训练中的人文渗透,通过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课程打通人文和医学的界限,突出课程全过程的人文导向。进而提出通识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改进思路:理念层面需要寻求高等教育发展在内部适切性与外部适切性之间的平衡,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实践层面需要关注理念是否落到实处,以及因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壁垒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的课程专业性、系统性和结构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发展的重要补充,它“依托于学校,立足于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地方优势与特长,使学校拥有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业校本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它的提出依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希望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使作业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个体,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校本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作业校本化管理是指作业符合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特色的一套管理制度。"校本化"的根本立足点是以人为本。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这里既指学生,也包括教师。首先是以生为主的校本化。学生是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应当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经验以及如何组织这些经验,将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随着托幼一体化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寻求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有效路径是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新西兰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托育在内的托幼一体化课程标准,从培养目标、内容、实施到评价等一系列经验,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典型借鉴。目前,我国托幼一体化课程建设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比较有限。本文通过解析新西兰托幼一体化课程纲要的逻辑起点和内容要素,以期为破解我国托幼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优化师范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整改提高阶段的重要内容.首先就是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调整好课程体系的结构;接下来才是对各类课程的设置进行巧妙构思,重点在重构教师教育课程、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等.澄清“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的比例”“课程设置的技术路线”等问题是调整好课程体系的结构的基础.重构教师教育课程关键是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有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持续改进实践教学,引导其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增进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促进实践教学与各类别课程的深度融合;再次是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强化对实践教学的学术管理.  相似文献   

14.
课程开发主要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调整三个阶段方案的研制,它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精品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开发是实现国家精品课程校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实现的标志,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定位于学生职业实用体育的发展,职业体育能力的形成.应充分考虑目标建构中课程、学生、教师、职业教育因素,明晰基本、发展、终极三个目标结构,建构突出职业特色的身心二元教学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校本教材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课程建设的主流,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珏然要求,更是推进专业建设、学科特色甚至是学校特色的关键。但在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五大误区:一是认为“教案”即校本教材;二是要求所有课程均要编“校本教材”;三是忽视企业参与;四是校本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有效衔接;五是编写体例与学生专业特点不匹配。对此,各高职院校要建立有效的校本教材评价机制,把校本教材建设作为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创造性地完善,形成特色教材,体现专业特色,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建宁中学是江苏省唯一一所教育和保护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学生的专门学校。这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学习、心理上的双重困难,然而,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针对这些特别的教育对象,建宁中学坚守工读教育根本,秉承工读教育传统,直面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教育才是切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近年来,学校创造性地构建课程体系,对课堂模式进行革新,秉持"时时是课堂,处处是教室,事事皆课程"的课程理念,遵循课程活动化与活动课程化的课改思路,从"工作室课程群"入手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对学生成长需求进行评估,对学校课程进行规划重构,努力构建并践行"适合天性,涵养德性,发展个性"的开放式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人本”管理思想,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以期充分调动教师个人、集体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原则,在当代社会主义高校教育教学中尤其值得提倡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自应大力实行"因材施教",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其主要途径有四:一.以学生为主体,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二.正视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三.改革课程结构,分设多种课程门类;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校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体现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对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是传承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