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赫玛托娃的诗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其早年作品的题材大多是爱情诗,中年的作品以祖国为主,到了晚年则是对历史的回忆和思考。从诗中不仅能看到了诗人走过的人生轨迹,更能看到她所生活的社会,看到历史,阿赫玛托娃的诗具有深刻的内涵,是衡量人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对摄影的介入并非只引起了摄影创作观念上的变化,而是在更深层次推动整个摄影在当代社会与艺术中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廉价和表现力带动了传统"非专业"摄影人群放弃家庭式记录,转而从事"艺术"创作的热情,摄影的客观与表现两面性也吸引了大量传统艺术家的介入.技术学习成本的降低使得大众群体更容易获得优美的画面,随着"好"图片的大量增加,图像的价值评估已由"美"转向作品内涵,由此也更接近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要求.由于更广泛知识背景人群的参与、思考和实践,使得摄影在当代艺术中成为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媒介之一."大众"介入创作和"去专业化"的多极发展等原因,使得摄影成为一种融合各种思想并可以满足艺术家要求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创作的雅俗方式视角分析张爱玲小说,认为张爱玲小说首先关注与市民大众的阅读沟通,其作品以写"世俗"生活为主,接近通俗文学文体和载体,流行于市民之中,即写俗近俗通于俗.但她并未沉湎于"俗",而是在"俗"的基础上,化入她独到的才情哲思,终于使作品能从俗中见雅,有时能以俗为雅,显示出独到的创作路子,也代表了现代高雅文学适应文化市场时所表现出的成熟姿态.张爱玲作品对当下文学文艺和文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学术》2007,(3)
新闻摄影意境即是指新闻摄影者在新闻摄影拍摄时对自然情感的体验所产生的真实情感相融合而产生的表现形态。摄影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等审美特点,在新闻摄影作品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摄影师要充分利用新闻摄影意境在双向互动中生成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在传者创作和受众接受两个过程中完美实现意境营造,达到新闻作品最大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因此,本文在分析冰心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真"与"爱"的同时,进一步阐释"冰心体"中"爱的哲学"的产生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萧红作为东北作家 ,她的创作与东北的山水以及这种山水的灵气———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灵气 ,不仅赋予她特有的艺术才能 ,更赋予她忧郁而深沉的思想和坚韧的个性品质 ,她正是在这种灵气的陶冶下 ,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 ,构造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她从东北人特有的生命意识出发 ,在表现鲜活的形而下的人生内容的同时 ,又在各种作品中贯注了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她在爱与恨的感情纠葛中塑造人物、描摹事态 ,在清醒的理智与奔放的激情中表情达意 ,显示了自己特有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她创作的魅力也由此而力透纸背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优雅》2022,(3):24-29
Laura Zalenga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是一位"90后"女摄影师,擅长拍摄人像,对于如何表达人像作品的情绪十分熟练.这位年轻且天赋异禀的摄影师将她的人像作品置于万花筒镜头之下,令作品呈现出梦幻般的迷人场景,并创造出一个新世界."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些作品时,只能看到它的花样,只有再细看,你才能发现其中的原始图案,然后沉...  相似文献   

8.
在群星灿烂的当代文坛上 ,张洁并不是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但她是独特的 ,因独特而存在 ,因独特而引人瞩目。这种独特一方面表现在她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另一方面 ,更主要表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尤其是她的作品的审美风格一变再变 ,因此赢得了“最会变脸的作家”的称号。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 ,结合她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 ,对其小说审美风格的“独特”及“变化”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艺术再创作的灵感。外媒报道,美国堪萨斯州的发型师厄休拉·戈夫利用专长向著名画作致敬,创作出许多精美的染发作品。厄休拉从5岁开始接触美术,她的染发作品借鉴了《星月夜》《戴珍珠耳环的女人》等名画。她的染发创作与画油画异曲同工,二者所使用的颜色应用技术和颜色理论几乎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张抗抗的小说创作是当代中国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他的作品,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象灵魂一样支配她的整个创作活动,而且响彻她的所有作品的主旋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1.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文人创作的、供大众阅读消遣娱乐的、模式化的商品文学;"通俗文学"研究应当建立在"元理论"的基础之上,"通俗文学"总体性研究方法不仅要把作家、作品、读者和社会四个要素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从中找到隐藏在背后的社会总体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佘丹清 《兰州学刊》2007,(7):144-146
王跃文、阎真的小说曾一度引起人们极大的阅读兴趣,其作品销量与同~"-gl的作家相比量大速快.喧嚣过后,他们的作品变成阅读的过去时.从这一阅读现象,我们看到了主流文学的危机.更看到了所谓"官场小说"的危机.病症在于作品自身及其创作动机:过度感应生活中的真实,而忽略了人性描摹中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3.
"文如其人",这话是确实的.对于一个不相识的作家,读者尚能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触摸到他的性格气质,对于一个熟识的作家,读者更能见文如面,从其作品中窥见他的笑貌音容.作为一个老同学,当我读到方方的小说时,便强烈地有着这种"见文如面"的感觉,这不仅由于我对方方的熟悉,还由于方方有着独特的性格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清晰地打上了个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南极掠影     
吴旭韬摄影 《南方论刊》2013,(6):I0015-I0018
吴旭韬先生是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主席团委员,深圳市南山区摄影家协会执行主席,深圳市南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擅长风光摄影,先后远赴国内新疆、西藏、四川等地,以及国外美国、加拿大、古巴、以色列、欧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拍摄作品近干张,所创作的作品刊登在《摄影世界》、《摄影之友》、《人民摄影报》等多家媒体及杂志,2012年,《到达北极点》参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自然类摄影作品奖,并多次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15.
於梨华对我国留学生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 ,其作品最为感人的是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寻根意识。在她的创作生涯中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的儿女们》《三人行》三部作品 ,各有其独特的代表性 ,分别代表了她创作思想上的成熟、深化与升华。从给她带来声誉的“无根的一代”、到与以往段落告别的“寻根的一代”、并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归根的一代”中 ,我们看到了作家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硬汉"形象,同时也塑造了许多"新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新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王建国 《南方论刊》2007,(7):102-103
学生在创作时如果套搬临摹的碑帖,照葫芦画瓢,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所创作的作品死板,缺乏自我。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所以,书法艺术在继承和创新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古神者,经典也;我神者,变化也。经典继承、变化创新,在继承传统上要古人为主我为宾,在创新上要古人为宾我为主。这是成为一名成功书法家的必经之路。这也告诉同学们在创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加之感情的波动,对其创作的作品要求,要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使其作品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四五’运动的汹涌怒涛又把我‘推’向了新的长征!生命不息,挥笔不已!”这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在《从“五四”到“四五”》一文中,所概括的她从一九一九年以来六十年的创作历程。从“五四”运动到现在,我们的国家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各种矛盾复杂交错,斗争风云变化万千。而冰心的创作道路也是蜿蜒曲折的。她曾经历了文思潮涌和笔下消沉的不同时期。“五四”运动的风暴,触动了她的创作激情。社会主义祖国的诞生,又焕发了她的文学青春。“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她更孜孜不倦地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为繁荣社会主义创作而不停地挥毫。冰心六十年来的辛勤劳动,作品是丰富的,经验是多方面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本文先就她的早期创作(“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石华龙 《甘肃社会科学》2012,(2):253-255,257
书法艺术的抒情性是她作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书法家在创作中借助笔墨传达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汉字是书法艺术作品中笔墨所依附的载体,通常具有实用性和释读性.书法欣赏要不要首先去释读?书法家在创作时是否必须把笔墨依附在可识别的汉字上?书法创作能否跳出汉字载体的圈限,成为纯粹的视觉笔墨艺术?这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有关陈染创作方面的诸多话题,尤其是她女性私小说的写作特色,已经引起了许多批评家的重视。从陈染已有的创作来看,以她作品中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她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说她在小说写作样式的创新上有很大的突破、为呈现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局面做出了努力是不为过的。我更倾向于将她的小说称之为心理小说。我注意到了她全部小说中所作的对一名女性精神症患者人格形成的剖析,对由此而进行的人际、心理防御行为的叙述。陈染是一位对心理学有极大爱好的作家,她曾“以善于出色的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的作家身份,参加国际精神科学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