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10):1-5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构成"三个自信"的理论阐述,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展现"三个自信"的成功的现实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三个自信"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三个自信"的根本保障。三者之间辨证统一、互相联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李抒望 《社科纵横》2012,27(12):1-4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一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168-172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实质就是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当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表象化、功利化和边缘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入手,构建以大德育体系为引领,以建立健全"两大机制"为重要保障,紧密围绕"三自信"设计教学专题,搭建课堂、校园、校外、网络教学"四大平台",实施"读、写、讲、论、做"五种教学形式为一体的"12345"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增强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需要;是坚定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是指导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十八大的基本精神、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新判断新表述是进教材的基本选择。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应遵循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与教材修订、充实、完善相统一,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知识分类与教材章节知识归属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相照应、理论的科学性与指导性相照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9):23-27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要是: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能够逐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能够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利于凝聚人民,实现社会团结稳定;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保证重点,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分析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论述,对当前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出发点或前提;二是路径;三是目的及实现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应明确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提法至今尚未见之于党的文献,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完全并直接的同一性,同时由于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巩固和发展已经包含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事实上,我国现存并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今天都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加以把握,其科学内涵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二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贯通,在互动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2):14-17
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之后,邓小平通过对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研究和世界形势的分析,指出改革开放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而改革开放要取得成功必需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既要胆子大,也要步子稳,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8.
陈伟 《探求》2013,(2):5-9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以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为支撑.从实践观的维度看,实干兴邦与坚定“三个自信”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为此,需要通过上下贯通、勇于担当、以史鉴今、以闻过则喜、知难而进、彰显本色、自觉创新等促进自信.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6):133-137
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基础,涵盖了青年的本质和特征、地位和作用、教育和培养、组织与运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的主要目标、重要内容、根本方法和实践路径等有着重大而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重单个主体轻多方协同、重理论认知轻实际践行等新情况新问题,要用习近平青年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联动的合力育人机制,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刘养卉 《社科纵横》2020,35(2):114-118
笔者利用甘肃Z高校400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认同和践行程度均较高,对外来文化比较客观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文化自信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理性对待西方文化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党和国家以统筹“两个大局”推进各项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培育制度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现实依据。培育制度自信是造就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是巩固和发展中国制度的内在规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坚定全党全社会的信仰、信念与信心。立足“两个大局”培育制度自信,具有理论、实践与价值层面的三重逻辑,其实践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五个“深刻认识”为主要内容,以分类培育为主要形式,以三个“相统一”为主要方法,构建“共识”“共情”“共信”的螺旋上升模式。从什么是培育制度自信,为何要立足、如何立足“两个大局”培育制度自信三个角度,对培育制度自信进行学理性思考,既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又有助于在实践层面上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变局开创新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创新》2013,(6):42-43,63
“中国梦”作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是在实践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与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融道路、理论、制度为一体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与制度保障。对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去不断地领悟与感受。只有理论上的自觉才有行动上的坚定,才能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伟大实践中去圆“中国梦”,才能通过中国梦去传递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声音,从而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外学者围绕中国"制度特色"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特点优势等问题对中国"制度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对中国制度特色的属性问题、中国制度框架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问题、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问题以及中国制度特色与"普世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广泛的争论。梳理和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我们以多重向度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全景。  相似文献   

14.
刘强  李保林  高云 《探求》2013,(2):10-14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把握实践特色,可从坚持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坚持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彰显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坚持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阔性这样四个视角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党和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道路和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做出阐述;而作为制度则是首次明确提出,全面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在表现和制度保障;需要在改革开放和不断借鉴其他各国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三种存在形态: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其实践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形态就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种形态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2):28-3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要求党、国家、民众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有充分的认知和价值肯定。因此,从理论论证、实践支撑、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进行多元视角分析,更能坚定道路自信的价值信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5-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人民性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理念。在民心的视野下考察中国政治制度自信从何而来,何以可能,筑牢文化之源、理论之源以及实践之基。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8):127-131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有必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其旨归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国家认同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程启智 《创新》2014,(4):5-7,13
虽然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树立了其理论自信,但是对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变迁却一直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文章认为,马克思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理论不宜担当此任务,但其生产关系依赖理论,由于研究的是人们的交往与合作关系及其秩序问题而与现代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相契合。因此,以生产关系依赖理论为范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可为中国制度变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