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从价值意蕴来看,新时代干部队伍管育机制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必然,也是加快提升干部队伍素养的根本保障。探索新时代干部队伍管育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需要进一步找准政治方向、完善内容要素、体现时代需求,着力从开展政治体检、完善管育机制体系、加强监督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新时代干部队伍管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追求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学说,蕴含着认知、价值、实践三个维度,故而用三个维度来分析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更能使研究引向深入。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习近平对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研究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准确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来源、性质;必须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消除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章立制和系列活动践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求是创新精神,并立足于党的建设实践,党内政治文化认知、价值维度统一于伟大工程中。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其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具有“路线一方法一策略”的系统性。从路线角度看,毛泽东强调以坚持群众路线为准绳,以反对官僚主义作风为抓手,培育党内民主的政治氛围和制度框架;从方法角度看,毛泽东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有效手段,党员的民主参与是实现党内民主生活有效性的基础;从策略角度看,毛泽东特别注重党内监督,将反腐廉政建设作为保障党内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条件。这三点正体现除了有效实践才是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4.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讲政治”一直贯穿于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理路主要表现为: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起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与自身建设面临的问题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依据;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目标;协同推进思想教育、制度建设与政治监督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样态。新征程上深化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党牢牢把握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这一永恒主题,以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建设实际情况为依据,深入推进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党的思想、制度和监督为支撑的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内巡视作为自我监督“利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与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在反腐倡廉、严明党纪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巡视制度不健全、缺乏“第三方”主体参与、巡视主体自我监督不够和巡视成果的运用率不高等问题。究其根源,可归因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巡视实践、巡视组成员来源单一、巡视对象特定化以及巡视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加强和完善党内巡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亟需从推进理论研究、健全巡视制度体系、探索“第三方”参与、加强巡视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巡视成果转化率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6.
论党内监督工作的历史经验、问题呈现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的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在长期的监督实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的实践探索中得出一些经验:党内监督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要大力完善党内监督之核心、努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实行党内外监督相结合.当前党内监督实践中存在着监督制度操作性不强、党内监督的合力没有形成等问题.要从进一步强化监督主体的能动作用、改革与完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纪检机关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强化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着力提升党内监督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一项关键举措。新中国成立初期,清华大学基于国情、校情和学情,整合教学资源成立“大课”委员会,探索政治“大课”教学方案,结合“大课”演讲、班会讨论、小组讨论、学期总结、课后实践等方式,推动革命历史、政治理论进入课堂,增进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开设政治“大课”,是清华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革新教学制度的开端,也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亦为新时代建设“大思政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探索如何加强党内监督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取得共识:加强党内监督是搞好党自身建设,端正党风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其次,对党内监督的含义、特点、内容和形式作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形成了关于党内监督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从而使党内监督在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治人格是人格的最高表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大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内政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在国际国内形成了鲜明的政治特色,呈现出光辉的政治人格特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人格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党性的人格化,也是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的基本要求,并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人格主要体现为价值特性方面“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人格,目标特性方面以“中国梦”为表征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相统一的目标系统,心理特性方面勇于担当的政治胆略,行为特性方面求真务实的政治作风以及意志特性方面面对困惑、挫折和利益的政治定力。建设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人格,要通过加强思想引领与健全党内制度相结合、强化政治意识与提升政治能力相促进、推进作风建设与开展自我教育相融合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晚年的政治实践中,出色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观点、方法去协调和规范党内各种关系,促成俄共(布)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列宁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对于中国共产党明确新时代的建设要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列宁在带领党巩固领导权的实践中,从政治性、制度性、组织纪律性、战斗性等方面不断思索和大胆创新,构筑了良好运行的党内政治生活框架范型。列宁晚年的这些创见启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严明党的纪律,用好党内监督,加强团结与敢于斗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监督在主体、目标、价值取向和内驱动力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同一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和组织行为学视野中又可以看到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异性。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监督相互影响: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精神力量,有助于明晰党内监督目标、提升党内监督自觉、优化党内监督环境、规范党内监督行为;党内监督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保持党内政治文化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立场,通过审美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观照,以满足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期待,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目的、合规律地渗透于教育对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是德育美育两者相得益彰的人文关怀;从现实逻辑来看,是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需要;从理论逻辑来看,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从实践逻辑来看,是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开展需从“信道”“亲师”“谋术”“境化”四个方面着手,优化“以美育人”的教育内容、加强“以美育人”的队伍建设、更新“以美育人”的教育方法、营造“以美育人”的教育环境,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政治纪律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着重要的纪律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执行纪律方式,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促使政治纪律建设不断朝着科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总结梳理抓好关键少数,健全党内法规,做到监督与教育并重等宝贵历史经验,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强化党内监督是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党内监督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和优化党内监督的网络、体系及其格局.从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强化巡视和派驻监督,发挥传统监督方式的优势;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探索新的有效监督形式;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法规等措施强化党内监督.通过织密党内监督之网,统筹协同党内各类监督力量,注重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强化自上而下监督,注重同级监督,推动自下而上监督,由专职"点"的监督转变到合力"面"的监督等措施优化党内监督格局,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经过4年多的工作实践,党内监督之网已基本形成纵横交错,全覆盖、全时段和全层级的动态联动监督格局.但党内监督现实依然存在互相接力断档、整体功效不佳的突出问题,在新时期应注重发挥各监督方式的叠加效应,实现监督效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顺利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须坚持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辩证统一。其中,坚持政治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阶级之本;坚持人民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之蕴;坚持时代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之基;坚持文化维度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6.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政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党的政治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载体,为建设优秀党内政治文化提供必要条件和保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新征程中,我们党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和各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复杂因素。因此,必须将发展党内政治文化融入党的政治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市县党委巡察制度是新时代党内监督的创新手段之一,能够将党内监督制度化,由上至下地不断推进,确保党内监督在基层党组织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目前,市县党委巡察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现实性的问题,如"人情关系""政治信任""人才建设""权力共谋"等,制约了制度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亟待不断完善.文章在对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现实困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工作方式、优化人才队伍、加强巡察成果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从而确保我国全面治党在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能够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巡视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形式。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巡视应时代之需在不同时期分别承担着联系沟通、指导领导、监督检查、教育宣传、选贤荐能等职能,并在领导体制、组织体系、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以问题为导向对巡视做出了革命性改革和开创性创新:巡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利剑作用充分彰显。百年来,巡视始终坚持、维护和巩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加持人民民主监督权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始终坚持严明的纪律作风打造巡视铁军,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革命建设、净化革新、自我革命做出了显著贡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政治巡视将继续发挥利剑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诉求决定了新时代必须以全面提高政治站位、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人民至上”的政治情怀、倡导优良的政治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着力点,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夯实牢固的组织基础、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牢坚实的政治根基、培育务实高效的政治风范、铸就长期执政的政治自信。这样才能从政治上将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担负起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权力监督思想、党领导的政治运行机制以及权力监督实践构成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逻辑、政治逻辑与实践逻辑。这些生成逻辑塑造该体系的基本内涵,即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领导的“一元多体”、系统协同的权力监督体系,体现和促进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并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集成与权威高效、坚持以法规制度建设为保障”等运行要求。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应基于该体系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并针对实践运行情况,着重优化对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少数”的权力配置和监督制约,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贯通协调其他监督主体的机制,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引导推动职能,贯彻落实“三不腐”一体推进方针方略,规范监督权的行使、不断提升监督能力水平,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