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世纪之交,我国加快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并将于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统一高考制度下,分数平等录取线不平等的问题;随着扩招和收费标准的提高,不同区域的学生在入学机会上不均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寻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计划性协调的问题;基于我国的国情,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上的教育政策和制度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积极介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其作用经历了四个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满足高等教育入学需求;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为重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为迎合中产阶级学生的入学需求;新世纪以来为关注入学的可负担性。美国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中的作用表现出受不同政府理论影响;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兼顾诱致性制度变迁;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各自发挥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校招生计划的分配情况,认为按考生比例分配,结合地域、生源质量适当调配招生来源计划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地域间差异,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全社会所有人的需要.高等教育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高考制度不完善、城乡和贫富差异造成入学机会不均等等不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现象。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应为高等教育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完善高等教育政策、加强教育立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极大地增加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地区、城乡和阶层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与缓和,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上存在的缺陷与偏差是其中的关键性原因.为此,应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来积极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题从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群体差距3个方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并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规范高等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拓展教育投资渠道和完善助学贷款制度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中的公平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反而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平等"、"机会平等"、"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等一系列概念,其核心含义是:前程为人才开放。改善我国高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状况,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公平观,提防"相对公平论"。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高等教育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山东省高等教育存在层次结构偏低、科类结构不合理以及地域结构不均衡等问题,致使山东省高等教育不能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矛盾。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统筹规划,平衡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协调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明确分类和定位,促进高校特色办学;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比例,建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等。  相似文献   

9.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取向兼顾数量扩充、公平入学和质量保障,具体政策表现为拓宽高等教育入学途径、通过有关文件鼓励扩招、扩大高等教育参与面、为学生提供助学金和贷款、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但从总体上看,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仍然体现了精英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后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性别差异、阶层差异和城乡差异,而传统观念、城乡文化和经济以及阶层差异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要缩小女性入学机会的差异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文化事业,转变传统观念;女性自身要重塑形象,自立自强;高等教育系统要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创设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教育形态必然发生的变革。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规模增长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高等教育普及化质性变化的必由之路,是助推高等教育普及化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内在动力。高等教育数字化与高等教育普及化两者具有高度的正向耦合性,在目标上显现出一致性,时空上表现为同步性,要素上体现为契合性,功能上具有兼容性,评价上呈现出交集性。高等教育数字化助推高等教育普及化应强化数字化价值引领,保障人人皆学的权利;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创造处处能学的条件;提供数字化管理支撑,创设时时可学的机会;进行数字化课程再造,创建样样有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收益,受教育应该交纳学费。学费的确定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应遵循公平、效率和能力支付的原则。当前,我国大学学费标准确定应综合考虑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财政状况、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学生家庭的支付能力和社会人才的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同时,应建立贫困生资助政策,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趋向公平后,人们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公平,但我国的现实和高等教育的独特性使得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大众化并不那么容易,而且极易陷入两难境地。我们要做的是走自己的路。在注重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地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而不是为了公平而普及高等教育。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阐述和评析,试图说明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并不是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其真正的公平在于“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出台,首先是采用了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其公平价值的缺失,已经凸显出高校之间的不均衡、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入学机会的不均衡、教育过程的不均衡和教育结果的不均衡等严重问题。因此,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并重,这需要我们树立"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理念;构建新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决策机制,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适应农村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公平理论、高等教育社会化理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高等教育适应农村发展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农村高等教育的需求相适应,体现教育机会公平和“弱势补偿”原则,并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和多样化,以增强对农村发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我国女性在教育权利与入学机会公平方面得到了较多的保障,但仍存在些许不平等,尤其表现在教育过程与结果方面:社会性别分工意识影响学科选择和偏移,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教育过程不公平,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影响教育结果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城乡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新变化。数据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城乡不均衡仍然存在;第二,与“80后”相比,“90后”中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城乡差异显著下降;第三,城乡不平等程度下降更多表现在量的层面,在质的层面,相对于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中的城乡不平等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文章完整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城乡不平等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演变全貌,对理解70年来高等教育中的城乡不均衡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代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公平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不同社会阶层 /经济地位的青年在入学机会、所上高校类型 /层次及接受高等教育形式三方面的差异。显示出各阶层青年受教育机会均有增加且具有阶段性 ;私立高校受教育机会向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者倾斜 ;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在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学生中不同三个特点。由是 ,我国大众化进程中 ,欲短期内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不现实的 ,只有稳步发展精英教育 ,大力发展大众教育 ,缩小受教育机会差异 ,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是指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高等教育起点的平等、高等教育过程的平等以及高等教育结果的平等。政府应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高校标准化建设,改善高等教育院校办学条件等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形成政府主导的教育公平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普及是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普及在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建立线性模型、门槛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对全球竞争力的影响发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球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对全球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跨越人均GDP的门槛值后,对全球竞争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提高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能够显著促进全球竞争力的提升;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对全球竞争力释放出更大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在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不断增强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