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素洁 《生存》2020,(5):0171-0171
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主要指的是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重视和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完成。由于我国在心理教育方面起步比较晚,各个方面都还很不完善,当前家庭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地位缺失,很容易导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不断对家校合作的教育意义加以重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2015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昆山市开启了战略合作,政企校三方正式开展合作。学院与昆山开发区人社局、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昆山汉鼎精密金属有限公司、昆山丘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性、紧密型的全面合作关系,不断创新育人新模式,培育昆山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政企校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助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政企校三方协同育人的“昆山模式”。  相似文献   

3.
杨文 《唐都学刊》2023,(3):71-77
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中占有突出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新人培育视角下重温列宁劳动教育思想,可以发现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教育的主要方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立足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在实质和价值意蕴,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切实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育人作用及共青团的组织引导保障作用,使劳动教育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更好地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该文从家校协同模式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探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失的因素,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方向,家校协同才能助他们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工作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层次,完善心理辅导相关体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体系趋同化、教学模式单一、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设定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医融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做—赛研创”一体化、全学程的教学模式,健全“校—政—园—企”四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生活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一些地方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整体上劳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具体执行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软化,在家庭中被淡化,学生的劳动机会很少,造成劳动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心理上轻视劳动,不想劳动,不懂得尊重劳动成果的现象。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加强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综合"生活素养"能力,使教育向多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还能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学校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紧跟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长春财经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优势,“十三五”期间,构建了“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与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创新打造了一条“双院制”下特色产业学院的有效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不仅直接影响班级里的个别学生,而且影响着整个班级集体;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桥梁。班主任的道德品质、人格,乃至精神情绪都直接影响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行政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同时也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且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好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深受教育,使每名学生在班主任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双创”教育的耦合对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为提升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理念,提高学徒制在“双创”领域的育人效果,基于对中国特色学徒制与“双创”教育内涵、耦合性及耦合条件的分析,提出耦合路径,即在“政校行企”多方协同下,实现基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平台、师资团队、课程教学等层面的耦合。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和谐大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德静 《学术交流》2006,(8):145-148
构建和谐大学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大学的核心在于“和”。和谐大学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统一性,具有学校与社会、教育主体、教育功能、学生群体、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等诸多特征。构建和谐大学要处理好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培育是一项系统性育人工程,不仅要做到“以本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还需回归高校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该文以内蒙古牧区乳业发展创新训练项目为例,在“竞赛导向+理论融合+家国情怀”的基本育人思路下,借助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分标准,从教育维度、创新维度、团队维度、商业维度和社会价值维度5个方面,探讨了“以赛促学”视角下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基本培育思路,即本科生创新项目培育要注重高校教育成果的延展性、注重项目与高校和地区需求的统一、注重项目的阶段性和成员的互补性、注重创新初心的回归、注重扩大就业和回馈家乡。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个别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不参加劳动,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鉴于此,该文从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意义、实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开展路径,以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指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企业利用技术、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能够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强化工学结合。该文以建筑防火材料课程改革为例,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探索课程目标的实施步骤与方法,旨在为同类专业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卓越幼儿教师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该文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出发,阐明了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必要性。从目标定位、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园”协同育人等方面分析了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设施和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阐述了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探索高职院校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模式,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卓越幼儿教师,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世界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校本课程的“本”,首先是“以校为本”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然而,学校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何使课程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并以学生获得学习的利益为终极目的,这才是课程存在的根本意义。这样说来,校本课程的“本”,更应该是“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6.
陈世海 《社会工作》2011,(16):49-51
文章借鉴香港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经验,提出从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教育着手,构建“学生一学校一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育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庭好的成长环境,获得学校、案主和实习生“三赢”的结果,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化与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请老教育家段力佩谈谈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老人家欣然同意了。段老认为,学校是社会上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的教育场所。古话说,“道相同,相与为谋”,此话有理。目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相与为谋”的气氛似乎还不够浓。确实有少数家长、“热心”的至爱亲朋、街坊邻居帮了学生的倒忙,使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虽有强烈的兴趣、美好的愿望,但因不愿意离开上海终未遂心愿。有一位女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并大有培养,深造的前途,却因家庭,社会的种种影响,放弃了报考大学的机会。段老不无感慨地说:“学校的常数是‘1’的话,家庭、社会的常数也各应该是‘1’,1 1 1需要产生的是一个‘合力’,究竟等于多少,看来要靠大家的努力,当然学校要负主要责任,然而这三方面力量的总和不应是个分力,更不该相互抵消,产生零的答数。”为此,段老在学校里采取了不少措施,由班级辅导员(即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家庭所在街道的联系,又努力先做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后再让学生动员、说服其家长,力图解除父母与亲朋邻居中不必要的顾虑和疙瘩。段老提醒人们注意,当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教材过深,中小学生“一试定终身”的倾向,仍是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6):133-137
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基础,涵盖了青年的本质和特征、地位和作用、教育和培养、组织与运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的主要目标、重要内容、根本方法和实践路径等有着重大而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重单个主体轻多方协同、重理论认知轻实际践行等新情况新问题,要用习近平青年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联动的合力育人机制,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切入点,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及构建新型育人架构的有效途径。该文基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同育人新思路,探讨了创新创业素质人才培养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该思路与实践巩固强化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地位,调动企业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双创”热情,构建了企业、高校主体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能够有力提高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二者在载体需求上具有相通性,在目的意义上具有一致性。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与水平,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依托,以学生社团组织为平台,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动力,形成育人合力,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体系,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