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好青年“能吃苦”是赓续光荣传统的内在要求、肩负时代使命的现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前提。“能吃苦”要求青年具备敢于吃苦的坚定意志、善于吃苦的过硬本领、乐于吃苦的崇高境界。新时代好青年要在理想信念中明晰“能吃苦”的价值导向,在文化滋养中擦亮“能吃苦”的情感底色,在教育协同中激发“能吃苦”的行动自觉,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7):129-133
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与应用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深刻影响着青年网络道德教育建设。互联网在为青年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丰富的线上信息、多样的网络媒介、优质的网络文化、先进的网络技术等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道德信息污染、网络依赖现象蔓延、双师型网络人才匮乏、网络监控管理漏洞化等问题。因此,青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思想导向、基本内容、教育方式、传播途径、评价机制和监控方向等方面创新发展,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作出了“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的高度概括。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理解思辨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诠释着思辨精神,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有日渐浓厚的理论兴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逐渐深刻的思想认同;对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变化有着渐趋主动的认知关切;对各种社会思潮有着越来越锐利的辨识能力;对人生问题有着越来越全面的辩证把握。  相似文献   

4.
5.
《创新》2019,(4):62-70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崭新命题。它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使命担当和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世界观、历史观、实践观和价值观。新时代、新赶考需要新本领。进行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新赶考的起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检验做好答卷的标准。提高人民群众的方向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做出出色答卷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陈若冰 《社科纵横》2012,(4):10-11,13
"主流价值观"与"主导价值观"的长期混用,以及"主流价值观"的普遍惯用,以至于"主导价值观"的概念常常被"主流价值观"的概念淹没了。文章从"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的深层次因素谈起,对"主流价值观"和"主导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辨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冲突、对抗和融合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大党大国领袖的高远战略眼光、高超政治智慧提出的“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重要论断,揭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本质要义,内蕴着丰富深刻的道理,对于党和国家事业赓续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80后青年员工工作时间的增长,各种问题也不断浮现,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80后青年员工的职业倦怠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0后青年员工职业倦怠比较严重,经过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工作压力、工作自主性、工作挑战性和成就感、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及薪酬6个因素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它们能较好的预测职业倦怠的产生.我们据此提出公共政策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社科纵横》2019,(7):5-10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指出其包括了美好政治生活、美好经济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美好生态文明生活等,并就人民美好生活内容进行了科学解读,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利涛 《创新》2021,15(4):22-34
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夯实"中国之治"社会基础的必要举措,也是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青年个性特征从保守到创新、从顺从到自我、从孤立到合作的转向,对社区治理理念与方式方法更新、提高公众参与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都具有积极意义.民族地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独特性,经调查发现,青海省存在个别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相关机制不够健全.进一步推进青年参与社区治理,要以组织建设为统领,提升党建对社区治理的引领力;以扶植社会组织为抓手,丰富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载体;以培育公民意识为关键,提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畅通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徐艳 《社科纵横》2014,(4):23-2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既为复兴,自然蕴含着再次之意,而此再次并不等同于先次,而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先次,其深层次蕴涵着价值观的再造和重构。从中国梦背后的价值支撑能够生动体现中国价值观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嬗变。以此嬗变过程为视角,足见崭新价值观的复兴正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支撑和内涵。只有在充分展现个人能动性的基础之上,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将物质性和精神性、社会性和公共性、个人梦想和集体梦想完美统一,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人民的力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用“内卷化”的概念分析流动儿童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文章通过四个案别的比较得出,流动儿童关系“内卷化”对其价值观的建构起到了阻碍作用,建议提供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其在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以“躺平”“佛系”等为代表的当代青年的消极价值取向,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社会根源较复杂,包括阶层分化、内卷化竞争、个人主义与精神至上、消费主义文化、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消极文化与价值观的蔓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这种消极价值观相对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铁人精神,其所展示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干事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对受到消极文化影响的当代青年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消极文化中的置身事外、空虚安逸、个人主义、消极无为等价值观能够起到价值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皖西南K镇的实证分析,发现小镇青年退城入乡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身上的就业创业、 技术创新、 良好教育、 环境意识与后备力量等群体特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愿景高度契合.但在参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繁杂的角色期待、浅层的社会融入、 脆弱的社会支持体系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等因素,造成了小镇青年无我化吊诡、风险化区隔、孤独化表征与内卷化倾向等理想偏差.最后从青年群体本身、 政策供给和社会支持等角度提出了小镇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桑德尔断言,我们已经从市场经济滑入"市场社会",即市场从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演变成为一种人的生活模式和存在方式。在"市场社会"中,金钱的购买力无限扩张,具体表现为:万物沦为商品、以金钱衡量价值、默许"贪婪"与奖励"失败"等,这些"金钱律令"最终将导致人价值观的动摇,甚至迷失。"金钱律令"对"道德律令"逐渐排挤,其背后体现着自由主义者诉求的权力优先于善、人绝对拥有自身、国家在公民美德培养中应保持中立等思想的扩张。桑德尔立足于社群主义,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一道,呼吁人应该警惕市场对人价值观的冲击,在人的道德、情感、判断等维度开展辩论,以此划定金钱购买力的禁区,进行有情感的商品交易,重塑善在人价值观选择中的优先地位,让社群重新成为人存在的归属。  相似文献   

17.
尹忠海 《社会工作》2010,(17):25-27
乡村治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重构基层政权与乡村组织的关系。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而又气氛热烈的跨学科跨校际对话会议在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举行。参与对话会议的包括郑传贵、邱贵明、刘晓根、银平均、陈始发、尹忠海等人,他们分别具有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背景,均选择一定角度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8.
钟兴菊  吴雨凤  王李源 《社会工作》2023,(6):66-81+104-106
社会工作是一种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职业化助人活动,本文根据“社会与个人”“能力与认同”两大维度将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划分为个体认同型、个体能力型、社会认同型以及社会能力型的四种理想类型;通过对重庆市13名具有三年及以上专业服务实践经历的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与编码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者的本土化价值观呈现为“以家为本”的服务拓展、“认同与责任并重”的双重价值、“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契机、“集体主义成全”的融合性发展等四个面向的特点,多元化本土价值观成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创新在于从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反观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可持续性的影响,同时立足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价值观内涵的多元化解读方案。  相似文献   

19.
龙富 《日本研究》2009,(1):17-17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在1982年成立北京事务所以来,一直致力于中日青年间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0.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04,20(3):110-114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信用价值"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信用对于个体与社群共同体的存续良性演进所具有的主体性正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个体和社群共同体对这种效应的自觉体认和一致追求;信用是现代人最重要、最健康的生存品质和最为合理的生存信念追求,是现代"公民社会"理性公民最为合理的行为价值取向;信用的自觉践履是现代社会公民高尚德性人格养成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信用文明则更是现代社会与公民精神文明素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