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与鉴赏美的活动,同宗教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忽略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有人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有人关注宗教与伦理道德,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宗教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蒋述卓著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是一本探讨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很好的书。作者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的大化、想象与象征、艺术意境、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审美与宗教的相通和依违,从而深入探讨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峰 《江海学刊》2013,(5):95-100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为因变量的宗教研究,该取向虽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并先后发展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和权力场域论三种理论范式,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结构假设都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必须在这三种宗教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通过社会来分析宗教,通过宗教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涉及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当代中国社会对宗教的制约和影响,以及对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未来关系的瞻望等问题。本文拟分四个部分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海霞 《东岳论丛》2006,27(3):196-197
由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涉及哲学、宗教学等许多基础研究问题,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而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尤其是在科学哲学领域和宗教学领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自1980年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何?二十年的研究表现出了哪些特点?在系统查阅二十年来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二十年来国内学界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著作主要有:李申主编的《高科技与宗教》、钱时惕所著的《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周建漳等人主编的《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第六届中美哲学宗教学研讨会论…  相似文献   

5.
"宗教经济理论"是宗教社会学研究中"范式转变"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这一理论以"理性选择"作为立论基础,把宗教视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使宗教研究得以真正进入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这种新范式是北美经验对在欧洲经验基础上所构建之"世俗化理论"的反思,并且在解释宗教发展动力、宗教组织增长方面颇为有效。本文即尝试适用此理论模型解释一个基层农村基督教会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增长,并检验其中概念与命题的适用性与解释效力;进而,本文选择"管制"与"竞争"作为切入点反思宗教经济理论。根据田野资料,在有管制并且存在软性竞争宗教经济中,中国农村教会实现了复兴与增长,宗教经济理论侧重于供应方的分析不能充分解释在中国宗教复兴中需求方发挥的显著作用;并且,该理论中有关政教关系的诸命题未能涵盖中国政教关系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与解决中国当前的宗教问题息息相关,不但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一个长期性和连续性的课题。自党中央提出这一命题以来,便得到了相关各界的关注和探讨,研究成果甚多。本文将对10余年来关于“相适应”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为进一步对该命题的研究提供铺垫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吾淳 《学术界》2008,(2):54-64
中国宗教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学术与思想界关于中国宗教问题的看法常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如果我们细加留意的话,仍能发现一些代表性观点之间有着关联之处.本文打算选取四个比较基本的学说或理论角度以及各自的代表者,通过他们来看一下能否勾勒出中国宗教的基本轮廓.这些代表性理论、人物及观点主要有:(1)以卡尔·雅斯贝斯为代表的研究:从历史哲学的视角看精神运动的轴心或定型意义;(2)以麦克斯·缪勒、汉斯·昆、秦家懿等为代表的研究:从比较宗教学或宗教类型的视角看中国宗教;(3)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研究:从宗教社会学或宗教性格的视角看中国宗教;(4)以张光直为代表的研究:从人类学或宗教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宗教.这之中,雅斯贝斯的轴心理论为我们展示了公元前500年前后的精神过程对于人类未来的精神史而言具有某种定型的意义.麦克斯·缪勒、马克斯·韦伯以及汉斯·昆、秦家懿等人的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中国宗教类型、形态、特征、性格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或判断,而且其最终指向的不是哲学层面,而是巫术方向.而这样一种判断同样可以在张光直的中国、东方乃至人类普遍法则的连续性进程理论中找到合理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社会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回避的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40多年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是长期存在的。既然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就必须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而使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更好地为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世界的和平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9.
"史"与宗教     
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它作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现阶段我们对宗教及宗教问题的科学认识和行动指南,它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民族宗教学作为民族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在学科建构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难题与困境。这样的困难一方面在于我国民族与宗教议题的多元复杂性,另一方面在于西方理论与方法的中国实用性。民族宗教学学科建构的理念与目标,在于探索与建立独立的中国宗教学理论方法,以回应和解决中国语境中的民族宗教议题,这样的议题主要包括民族宗教的定位、分类、本土化与类型化、民族与宗教关系,而目前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宗教生态论、宗教文化融合理论等,能作为回应和解决相关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与建构新的中国化宗教理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制定当代中国宗教政策的理论根据,是从事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并阐明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阶段,也是宗教学理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指导中国宗教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意识、宗教精神,以至上升到学理形态的宗教理论等等,这些可以概括为宗教思想的内容,乃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中起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宗教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里只谈到佛、道这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实际上历代还形成和流传有各种民间宗教,更有诸多边疆少数民族宗教和陆续输入中国的外来宗教,都体现一定的宗教思想,同样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影响。因此,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宗教和宗教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不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哪个领域,都与宗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意义、作用等状况密切关联。在今天,宗教和宗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继续发挥着重大影响。这样,作为宗教学一个部门的关于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有关宗教的研究比较疏略,宗教思想史的研究更相对薄弱。以下辑录几篇笔谈,包括本人一篇粗浅的刍议,就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和方法提出一些意见,意在引起重视,开展讨论。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4.
宗教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当我们把中国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考察,并把它放到整个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来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各种宗教——原始宗教、民间宗教、土生土长的道教以及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各自的文化个性,表现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的特征,同时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外来的各种宗教与传统的思想文化之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表现出了文化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刻影响。而外来宗教的中国化与中国诸多固有的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则使中国宗教文化的上述特征表现得格外充分。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普遍联系中,中国宗教展现了其渊远流长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中国宗教史,也就有可能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宗教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陈学峰 《理论界》2008,(8):19-22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同我国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由于二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各自论述的侧重点、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程度也就不同;由于二者思想方法的不同,各自强调的解决宗教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研究毛泽东和邓小平宗教观,对于我们搞好新世纪的中国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宗教政治化与政治宗教化趋势的日益强化,宗教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政教关系问题引起海内外政界、学界和宗教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主要围绕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宗教事务管理及宗教立法、宗教与公共安全、宗教与国际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产生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相关成果对政治与宗教的同构性、同质性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而影响了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对策建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 宗教与艺术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一生中所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与文艺理论以及文学史、艺术史的研究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仍然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关于如何对待宗教艺术遗产的问题,意义就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无数事实证明,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始终是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邓小平一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维护中国多民族根本利益的前提。在民族地区要实现社会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试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宗教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关系作一理论探索。一、宗教本质与社会稳定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是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宗教的认识也众说纷纭。根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巩固和扩大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任务。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情况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问题理论,正确地解决了我国的宗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20.
孙文君 《理论界》2009,(9):32-33
宗教观是关于宗教的根源、本质、功能及其生成、嬗变、消亡之内在逻辑的根本观点.马克思宗教观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宗教问题的探究、审视与批判诉诸物质生活实践,从而在本体论维度颠覆了以往宗教理论的观念论立场,开启了宗教研究的新视界,引发了近代宗教批判运动历史性转向和框架性革命.在马克思看来,探究宗教的本质不仅要研究生活的结构关系,而且要进一步研究并揭示生活主体的现实本质,通过探究人的本质进而揭示宗教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对于实践唯物主义者来说,宗教批判问题乃至全部问题,其实质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与改变事物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