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一种文化变成了“文化遗产”,走到了需要“保护”的地步,我们的确应该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态度来对待它了。2005年11月24日,当韩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时候,这一消息真真切切使我们举国震惊,由此引发了一场如何保卫“中  相似文献   

2.
当一种文化变成了"文化遗产",走到了需要"保护"的地步,我们的确应该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态度来对待它了. 2005年11月24日,当韩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时候,这一消息真真切切使我们举国震惊,由此引发了一场如何保卫"中华文化"的激烈争论.虽然如此,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也已经先后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人类口头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中国正式加入到民族遗产的继承和保护行列.  相似文献   

3.
绿茶 《当代老年》2010,(7):24-24
一提起新疆,许多人便联想起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在精彩的歌舞表演中,“木卡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形式,流传至今,并于2005年11月25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决议后,"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从国内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的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的研究,分析国内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成果内容和观点,并指出该课题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彭德馨 《老年人》2008,(4):37-37
湘昆,因发祥于桂阳县,史称“桂阳昆曲”。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列入了“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个古老而优秀的艺术剧种开始为世界瞩目。2006年,国务院又将昆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音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7.
宫媛  肖煜  张秀芹 《城市》2010,(1):44-47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我国于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在公约的基础上补充了“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当85岁的李石根老人得知自己苦心研究50余年、对之几乎心灰意冷的西安鼓乐,被陕西省选定并已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近乎双目失明的他又一次拿起了笔,书写着自己尚未完成的研究提纲。他说自己不写,担心后人把方向走错了。现在他已把这当成人生的最后一项任务,说写完了才好放心地”走”。的确,西安鼓乐已到了失传的边缘,如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拯救西安鼓乐是难得的复兴机遇。  相似文献   

9.
多点反思,少点义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中国有些报刊就韩国准备将“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事,发表了不少评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笔者拟从另一个角度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抛砖引玉。中国和韩国的端午节对于中国的端午节,《辞海》解释为:“农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中国许多民族过端午节的历史悠久,但对端午节的始源迄今没有定论。有一种说法认为,龙是中国神话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种动物,农业丰欠有赖于龙的喜怒偿罚,因此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5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沉寂多年的昆剧似乎又有了复兴的迹象。一些知名的文化精英投入了推广昆剧的事业,比如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就在去年下半年掀起了一股昆剧热潮。去年岁末,昆剧《长生殿》也吸引了很多青年观众。据悉,昆剧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将于2005年至2009年实施,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发展昆剧艺术的专项资金。同时,中国昆剧院团也将纷纷进入大学校园进行公益演出。然而,热闹过后,古老的昆剧艺术真的能在现代消费社会获得重生吗?建立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底,粤剧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仍然令人堪忧。笔者仅就民间粤剧击乐人才匮乏这一话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也向有关部门提出的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戏曲史。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戏剧不同,中国戏曲融各种艺术为一体,其歌舞性更强,表现功能更丰富,形式更为多彩,兼具夸张、抒情、写意和虚拟性的表演风格,是目前世界上除电影电视外最具综合性的艺术。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昆曲,已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和口头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非遗”保护名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一些地方戏剧.更是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14.
沈毅 《职业》2016,(20):147-148
宣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已经进入了职业学校的校园。2013年,宣城市工业学校宣纸工艺专业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列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近年来,学校以建设改革发展示范校为契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纽带,积极探索,大力弘扬宣纸工艺这一传统技艺,开创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传承之路。本文就宣纸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阐述及实践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甘肃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旷远,奔放的原生态音乐“花儿”,尽显着西北高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甘肃花儿最具代表性的是“洮岷花儿”,在莲花山,感受粗犷高亢,曲调舒缓的花儿,在美景和山歌中陶醉,自是非同一般的旅行感受。  相似文献   

16.
李烨  王庆生  吴静 《城市》2014,(1):66-69
正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提出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公约》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被誉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它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维持文化多样性和连续性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全球化席卷  相似文献   

17.
镜像现场     
阿根廷庆祝探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宣布,将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探戈舞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图为阿根廷民众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盛大的街头探戈舞会,庆祝探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季诚迁  金媛媛 《城市》2011,(1):71-75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学术界也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然而,  相似文献   

19.
课题组 《科学发展》2010,(5):96-104
民俗文化是当前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资源,民俗文化借助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工艺、技术等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与价值认同。上海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明的特大型城市,民俗文化资源的蕴藏量极为丰富,近年来,上海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已经挖掘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目前已有3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度与2007年度),83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204项被列入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为当今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创新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日前传来喜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听到这个消息,我欣喜之余又感慨万端,与算盘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那些岁月仿佛又浮现在了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