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色文化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刻影响着游客的国家认同。基于对江西三个典型红色文化旅游区320份的游客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在旅游体验的中介作用下,游客国家认同中“红色文化旅游—旅游体验—国家认同”的作用路径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红色文化旅游对游客旅游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在红色文化旅游中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功能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2.
解说作为旅游的重要环节,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强调解说内容,忽视了解说方式对于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文章选取香港海洋公园的海洋奇观水族馆为案例,探究旅游解说中不同感官引导方式对游客教育感知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感官引导对游客教育感知有影响,不同感官引导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上的差异;无感官引导方式对游客教育感知的影响体现在知识维度的提升,并无态度和行为维度的显著变化;感官引导对游客教育感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均有显著影响,视听引导比视觉引导的影响更加显著。文章在旅游情境下探讨游客如何调用感官实现与情境的互动,从生理层面补充了旅游教育感知研究中仅关注主观心理认知的不足,为具身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作出新的尝试和探索,对于现实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结合感官体验特征进行规划与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武 《中南论坛》2009,4(1):85-86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就旅游本身来看,景点是旅游文化的形和体,而文化却是景点的核和根。地方文化的存在,其民风民俗的表现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如果把这一地方文化以文艺的方式浓缩在舞台体现,这种地方“快餐”文化能够让游客真正地体验到:一次旅游就是一次文化的经历、体验和欣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风水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将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感悟。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必须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风水文化的深刻理解,避免风水文化的神秘化与低俗化。本文对风水文化旅游理论研究和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风水文化旅游类型、旅游景区规划、风水旅游游憩方式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旅游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在于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多样性文化需求,而且还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播以及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民族旅游在“以人文本”、“以文化为核心”的召唤下,在旅游活动中越来越受游客青睐。裕固族作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民族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本文以裕固族为例对甘肃民族旅游作简单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基于共同体意识和自主性的统一构建出系统化的“反凝视”文化传播矩阵,从节庆、表演、民俗、影像四个维度呈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民族节庆仪式体现了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独立,自觉输出民族价值观和人生观;民族文艺表演通过沉浸式的感染与阐释,积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民族民俗传习彰显了对民族文化景观的坚守与扩散,坚定维护民族文化特殊性;民族影像纪录呈现跨越时空的异域文化之旅,系统推进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此文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旅游博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民族村寨传统饮酒仪节的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体验的场域、动因、类型、强度等内容,并围绕"寻找和体验民族旅游的返璞归真"这一核心范畴,构建了现代旅游体验模式。研究发现:游客对民族旅游传统文化的现代体验动机在于"返璞归真",通过民族旅游活动中"意外惊喜"的设计,逐渐让游客进入到"忘我状态"的存在性真实,并在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后,升华自我感悟和丰富人生经历;游客对民族旅游传统文化的现代体验具有自适应性,民族旅游的开发应通过强化民族村寨的"文化符号",做出特色,从而在特定场域中营造旅游体验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温泉旅游文化是温泉旅游体验的核心内容,针对半汤镇的温泉文化探寻温泉旅游文化载体的表达形式.温泉旅游文化可通过“物化”和“非物化”的载体形式展现给游客.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商品化、真实性及文化生态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活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传统乡村是人们的劳绩之地和诗意栖居之所。工业革命摧毁了传统乡村,催生了现代乡村旅游业,乡村日益成为一个商品化的旅游消费空间。寻求真实体验是游客的自然愿望,但过度商品化会导致乡村文化变异,使其失去真实感和活力。文化生态旅游主张“文化生命观”、“均衡发展观”和“社区参与观”,并力求在商品化和真实性之间做到平衡,它可作为一条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产业遗产旅游折射了一种后现代怀旧心理。后现代怀旧聚焦于“较近的过去”,并通过怀旧消费实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和解,形成了一种可以弥补缺憾的社会机制。国有电影制片厂的遗产旅游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社会机制,游客在与长影文化街区的旅游互动中,通过经历性怀旧体验与获得型怀旧体验两种途径,实现了对过去的调动与美化以及选择性屏蔽,完成了对自我连续性及身份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游客形成了对“崇高”意义的文化认同,并参与了文化的再生产,重塑了对长影的品牌认知。通过构建“后现代怀旧体验—文化认同—文化再生产”的后现代怀旧机制分析框架,论文为仍在运营的企业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