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的智力引进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不同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 ,探讨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开创高等学校智力引进工作的新局面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又是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国家经济建设对社会科学人才的需求,还是为有关部门提供预测、咨询和战略对策;无论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是面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搞活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研究;无论从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提高学术水平,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国以来的社会实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涉及科技人、财、物的投入,科研机构及其运作情况,理论成果产出及应用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各个方面。它是科技活动的重要原始记录,对了解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状况,探讨高校科技发展合理机制,指导高校科技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早在1985年,国家教委在全国科技普查的基础上,确立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科技统计制度。经过“七五”、“八五”期间的统计工作实践和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科技统计工作正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统计指标也逐步趋于合理、稳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刻也离不开的基础性工作。然而,人们对调查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般来说是不成问题的,而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或质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而且是通常不被人们所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注重提高与被调查对象沟通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与科研、特色与综合、人才与团队、投入与产出、竞争与合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境建设与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科技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基本关系。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这些基本关系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作者结合从事高校科技管理的实际,对上述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不但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而且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认真分析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既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而实验室则是进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和推广新技术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能否发挥其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科技水平的提高。1995年,我校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实验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对全校实验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以便今后发扬成绩,分析问题,认清形势,研究对策,较快地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国际国内的大势考察,还是从民族工作本身来考察,都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民族政策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民族政策研究有以下特点: 一是鲜明的党性。民族政策研究工作以民族政策为研究对象,而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所确定的大政方针、策略措施,具有鲜明的党性,这也就决定了民族政策研究工作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改革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定制度,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建设。这项改革工作从试点到全面展开,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时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初步成效。回顾和总结前一段职称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把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工作纳入正常轨道,使之经常化和制度化,是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工作需要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时,对教育问题极为关注,同时,对科技教育部门的后勤工作也非常重视和关心。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是保证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满足师生生活基本需求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保障性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科技后勤方面的论述,用其理论指导高校后勤工作。一、后勤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在《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中指出:“后勤工作很重要,它要为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资料、材料、仪器、机器。不是忠心耿耿的人,不懂科学知识的人…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技金融投入方式单一严重约束了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引入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对高校、科研院所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的两种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链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机制,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四川高校具有科技人才密集,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在“八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已成为发展四川科技一重要方面军。目前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局面。今后五至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科技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间。因此,高校科技工作必须在竞争中改革、创新、发展。按照科技(作的大改方针和战略部暑,结合高校的特点与实际,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的优势,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川战略,为我国、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前沿的不断突破,重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大多产生在学科交叉、会聚的过程中。学科交叉、会聚的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我国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科交叉研究还存在制度和环境等制约因素。要化解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高校不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机构,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汇聚创新人才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北京大学让本科生提前介入科研,培养科研创新能力。高校创办的具有特色的大学科技园、高科技产业群,逐步发展成为普遍趋势,高校已经成为中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现有的人才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就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集体。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缺失、国家的经费投入取向和资源配置、研究经费浪费等制约高校基础研究的问题;提出了重塑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确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模式,实现科技投入的多元化以及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完善基础研究创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育部人文社科网2007—2008年高校投入产出数据,采用TOPSIS对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进行评价,重点采用分位数回归研究课题科研经费、非课题科研经费、科研人员全时当量对科技产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科研人员的贡献最大,课题科研经费的贡献次之,非课题科研经费的贡献最小.随着高校科研产出的增加,课题经费的弹性系数总体是降低的.低产出水平高校科研产出与非课题经费投入无关.科研水平越高的高校,科研人员全时当量的弹性系数越低.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产业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学校科技产业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从历史的视角上看,高校科技产业是高等学校职能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都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作出重大贡献。我国现阶段的高校科技产业不是纯经济的短期行为。而是反映着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寻求一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新途径。信息技术促进了科研团队管理观和建设观的改革,为科研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团队能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要打破地域限制和组织壁垒,要以高校信息化发展为导向,要大力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资源建设,同时要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应予以关注的问题。文章试阐述新时期下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国各地区地方普通高校资源利用效率进行DEA测度,并对非DEA有效决策单元作投入冗余以及产出不足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地方普通高校资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且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教育实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更多的可能还是受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地方普通高校资源利用效率,应建立以资源利用效率为导向的财政拨款制度;建设节约型学校,降低资源消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